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神奇的极光

2024-06-053

神奇的极光(精选14篇)

神奇的极光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有关“极光”知识的重点内容。

  能力目标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征服大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学习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教学方法

  1.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传递的信息不仅多而且严密,因此必须善于筛选关键语句和词语,准确选出所需信息。对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辨析确认分类。

  2.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透过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要看到生动的比方,在于说明什么;有趣的诗文,是从什么角度引述的;虚幻的故事,揭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等等。要明确,文艺性的描绘,或以幻想编织的故事,是以“科学”为灵魂的。

  3.读课文和指导理解相结合,即读课文时要理解好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的核心问题,对文章的总貌有所了解,概括课文筛选信息。第二要突出重点,学生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同时安排合理的训练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投影,极光图片与舒伯特《小夜曲》合成,极光南北极形态各异的图片,及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的阴晴雷电,脚底下的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是筛选有关“极光”的重点内容;学习方法是要整体把握→抓关键句段→分析说明方法→概括要点。

  2.讨论:作者“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说到“极光一瞥”,再说到极光的“来龙去脉”,这是围绕怎样的话题,按照怎样的顺序(条理)展开说明的呢?

  同学们交流,达成共识后,出示投影二:

  说明顺序(条理):人类认识极光的过程说明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

  3.提问:先分四个小组,来一次阅读竞赛,一、二组阅读第一部分,三、四组阅读第二部分,读第一部分的同学请用几句话说说在古代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极光”是什么?偏重哪一个角度而言的?阅读第二部分的同学用几句话归结一下,近代、现代的人观察到的“极光”又是怎样的呢?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读第一部分的同学回答。

  明确:第一部分有四种古老的神话传说:

  ①黄帝母亲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生黄帝轩辕氏,偏重古老神奇的说明;

  ②《山海经》中有关神话“烛龙”的记述,把极光描述成烛龙。偏重角度是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③中国古代对极光的称谓(“天狗”“刀星”“蚩尤旗”……);

  ④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极光”这一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浪漫色彩。

  这是从远古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根据时间先后概括了极光。

  当引述了两个神话(黄帝轩辕氏,《山海经》把“极光”描述成“烛龙”)后,作者才对极光做出科学的解释:“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然后说明我国古代没有“极光”这一名称,而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来命名的,如称“天狗”“刀星”“蚩尤旗”“天开眼”“星陨如雨”等。

  4.阅读第二部分的同学回答,归结一下现代人观察到的“极光”是怎样的呢?

  明确:从课文“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又在寒夜无人烟的极区出现,令人惊奇,难以言尽极光之美妙。

  出示投影三、四:

  根据投影三、四,明确:极光在古人眼里神妙莫测,令我们的先人想入非非,在近现代人的眼里,极光又被尊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多姿多彩,瞬息万变,并将极光形态特征分为五种,即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并且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很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色彩繁多,其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极光图片与舒伯特《小夜曲》合成,欣赏极光的神奇美丽

  四、重点研习第三部分

  1.品读第三部分的关键语句,筛选重要信息“极光的成因(来龙去脉)”。

  提问:过去人们对极光成因的解说、推测有哪些?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三种推测,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另一种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雪释放出来的太阳光。

  提问:今人发现的极光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极光的物理性描述,科学地解释了极光的成因,以及形成条件——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提问:今人对极光成因的科学解说是什么?

  明确: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极光形成的原理——极光是根据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聚集在地磁的极区上空造成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

  极光的成因主要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来比方极光的显示运动的原理。(电视机成像需要的条件,要素是电视显像管、电子束、电视屏幕)

  出示投影五:

  2.讨论、概括总结,我们已经从课文中获得了关于“极光”的许多重要信息,请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极光”做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解说,要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投影:

  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学生思考这一解说,分析自己的答案,查缺补漏。

  五、品读课文,感受科学小品较强的文学色彩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并展示成果。

  明确:1.形象的描述

  本文对极光现象的描述无论在神话故事中还是在现实观察中,都生动形象,如讲附宝的故事,伊欧斯的故事,在形容极光形体亮度变化大时,也用了“瞬息万变”“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等词语。

  2.通俗的比喻

  如“极光”的运动变化比喻为“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将地球磁层比作“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将极区大气比作“荧光屏”,将极光比作“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加深了对极光的认识。

  六、探究性练习

  教师提示:在对全文整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请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请看投影: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目进行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要点,并代表本组发言。

  活动成果展示:

  第一小组: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第二小组: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烛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第三小组: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会加倍重视。

  第四小组: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堪称“凤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作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解说: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他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七、全文小结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欣赏科学性的故事中汲取有益的科普知识,积累相关的信息,使我们认识到,今天的世界,还有许多如极光一类的自然现象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困扰全球科学的就有……(学生回答:百慕大三角之谜,ufo飞碟之谜,太平洋火奴鲁岛<复活节岛>巨石雕像之谜,金字塔之谜等)。面对这些,今天的人们或者只能像近现代人们面对极光那样做出一点直观的描述,甚至还只能像远古人那样面对极光惊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有一点坚信不疑的是,有我们在座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如此强烈的同学在,人类一定会像认识极光那样不断地、逐渐地、越来越迅速地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在更清晰也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同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八、布置作业

  1.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2.“极光”与“激光”有区别吗?

  思考明确:1.极光形成的原理: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2.“激光”是某些物质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的激发,由低能极的原子跃迁为高能级原子,当高能级原子的数目大于低能级原子的数目,并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就放射出数目、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这种光就叫激光。它的颜色很纯,能量高度集中,广泛应用在工业、军事、医学、探测、通讯等方面。

  “极光”是在高纬度地区,高空中大气稀薄的地方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由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影响,进入两极附近,激发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而引起的。通常是弧状、带状、或幕状,微弱时白色,明亮时黄绿色,有时还有红、灰、紫、蓝等色。

  “激光”与“极光”,两者都是光,有“人为”与“自然”之区别。

  3.用形象的语言写一篇自然科学小短文。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由葡萄牙科学家领导、由法国和英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因发现了调节生物钟的关键基因——茸毛基因,而荣获葡萄牙古本江基金会1997年的科研成果奖。据称,这一发现,开辟了生物生理研究领域的新天地。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鸡胚胎中存在着控制体节形成的“分子钟”。体节是成对的、重复的构造,这种构造产生脊骨、肋骨和身体全部的骨骼肌肉。采用严格控制节奏的办法,每一个半小时就会在鸡胚胎出现一种节奏现象(在人胚胎中每两个半小时出现)。在这个新基因被发现之前,人们对暂时控制这种阶段性和匀称现象的机制(这种机制导致体节的形成)一无所知。通过90分钟的周期性显现,茸毛基因的作用展示出存在一个胚胎生物钟,该生物钟说明胚胎形成过程的节奏。

  主持这一研究项目的葡萄牙研究员多明奇斯•恩里克斯在谈到他们是如何发现这一基因时说:“当我们在研究鸡茸毛基因活动时,发现该基因在90分钟的周期内处于活性状态。为证实这个基因的变化如何引起脊椎的变形,我们采用了改变它的节奏和热碰撞处理的方法。鸡胚胎在37℃~38℃的温度下孵化,如果把它们放置在42℃~43℃的温度下1小时,然后再调回到原先的温度放置7小时,这时脊椎就会出现缺陷。我们目前研究的就是这个生物钟。该生物钟也控制人体的部分形成。”

  1.根据文意,对“茸毛基因”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鸡胚胎中控制体节形成的“分子钟”。

  b.是控制生物生长速度与质量的基因。

  c.是一种控制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节律的基因。

  d.是控制生物生长节奏的生物钟。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茸毛基因是人们新近发现的一种基因,不是新近产生的一种新基因。

  b.发现茸毛基因以前,人们对控制生物生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和匀称现象是一无所知的。

  c.茸毛基因的作用首先是展示胚胎生物钟的存在。

  d.生物钟的作用在于说明胚胎形成过程的节奏。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茸毛基因的发现,为人类研究生物生理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b.茸毛基因的发现,结束了人们对生物钟“一无所知”的状态。

  c.科学家是在研究鸡茸毛基因时,发现该基因具有控制生物钟的作用。

  d.科学家在研究鸡胚胎时,发现鸡胚胎中有一个控制脊椎生长的基因。

  4.对文中提出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是

  a.胚胎形成过程是有节奏的,这种节奏是由胚胎生物决定的。

  b.胚胎生物钟是受茸毛基因控制的。

  c.茸毛基因的变化,势必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d.加速胚胎的发育,务必提高茸毛基因的节律。

  参考答案:

  1.c(a项将范围限制在“鸡胚胎中”,太窄;b项对“基因”的作用概括不准确;d项的中心词“生物钟”不对)

  2.a(b项“一无所知”的是“机制”,不是“现象”;c、d两项将原文中一段完整的文字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判断,对两个“作用”的判断均不能成立)

  3.c(a项原文中有“据称”二字,说明这一评价并未获得公认;b项并非对“生物钟”一无所知;d项对研究的课题以及“发现……一个”的说法均不正确)

  4.d(该基因“影响”的主要是“质”,而不是速度,在整体机制中,该基因的节律与生长速度并无正比例关系)

神奇的极光 篇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展示)

  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极光在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弄清楚本文说明和描写是怎样结合的。

  3.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课文分析

  1.(学生讨论)本文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

  2.(提问)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测?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

  3.(提问)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4.分组讨论并概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特点。(学生找出文中例句,指明说明方法)

  明确:

  (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5.举例说明本文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说明?

  明确:在文章第一部分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部分是描写,比较生动的描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

  文中其余部分是简洁的说明。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极光 篇3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展示)

  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极光在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弄清楚本文说明和描写是怎样结合的。

  3.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课文分析

  1.(学生讨论)本文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

  2.(提问)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测?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

  3.(提问)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4.分组讨论并概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特点。(学生找出文中例句,指明说明方法)

  明确:

  (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5.举例说明本文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说明?

  明确:在文章第一部分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部分是描写,比较生动的描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

  文中其余部分是简洁的说明。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极光 篇4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  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3、  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 :

  ㈠导入  新课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

  ㈢具体研习

  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

  1、  第一段

  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问2、这一段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3: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 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 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2、第2段

  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用说明的是,正确的说法是极光千姿百态,绝无雷同;不能说只有五种形)

  3、第3段

  思考: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领起了说明极光亮度的层次;“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开始介绍极光变换莫测; “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起介绍极光异常丰富的色彩。 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 这三个信息也可以合成一个: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变换莫测。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4、  第4段

  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 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它们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见诸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

  3、结合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  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明确:第三段。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㈣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总结

  (五)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2、  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 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㈥课堂练习: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神奇的极光 篇5

  [教学目标 ]

          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

神奇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精选14篇)神奇的极光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有关“极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