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通用13篇)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二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二、读一读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三、赏一赏,自主探究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为什么?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五、悟一悟: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
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3
教学设计: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显示李白的图片)
师:我们对李白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从学前班开始我们背诵他的诗歌,现在我们找一行同学对李白做个简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只能补充,不能重复。
师:这位诗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被誉为“酒仙”,他不但喜欢喝酒而且还善于劝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劝酒篇《将进酒》(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两到三遍(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光有气势还不行,还得注意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节奏,停顿,注意行文的轻重缓急,和高低的'变化,还应该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大屏幕: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声韵)
生:找出诗中的停顿、重音,可以就近两三个人一起商讨。
师:找出你认为把握最好的一处给大家做个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尝试(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朗读,并及进给以评价)
生:活动展示,教师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悲
将李欢
进
酒白愤
狂
师:李白的这些情绪当中当一种情绪是主要的呢?
生:悲愤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三、师: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屏幕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屏幕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作客的时候有酒)
屏幕五: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
师:来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说
屏幕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对李白的才气也大加赞赏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师: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对些深感痛惜,也有责备。有诗为证;
屏幕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写一篇周记《酒与李白》
四、齐声背诵《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4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
②拿
③扶持
④带兵的人
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七、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4、作者表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偏偏选陈思王为例?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八、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九、《将进酒》测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歌:唱。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表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三)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四)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A、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十、拓展延伸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这是谁的诗,他们对李白饮酒过度持何态度?
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两人虽然相差11岁,且性格炯异,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录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1首。《不见》中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又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涂。
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5
一、课程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6
教材分析:《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附录:本课涉及的诗文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玉壶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行路难其二》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晋书刘伶》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篇7
说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ɡ),请、愿之意,《诗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jiānɡ,拿)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读李白集》中写道:“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李白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主观诗人,他的内心往往积蓄着沉厚强烈的感情,一旦遭遇外界契机的触动,发而为诗便如山洪暴发,喷涌而出。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品味诗歌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全诗,探讨诗的感情,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教学用具
1.有关于李白饮酒诗的讲义或幻灯片。
2.《唐之韵》中《将进酒》的MTV。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配以下面的导入语,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饮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由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诗与酒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诗人亦号之曰“酒圣”,又有“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歌。
二、指导诵读
1.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本诗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3.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4.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教师散绎示范:您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汹涌奔流直到大海不再回头;您没有看见高堂上的明镜而悲叹满头的白发。早晨还像青色的丝线傍晚却变成白雪一样。人生得意的时候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上天生下我这样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处,千两黄金散尽之后还会再来。杀牛宰羊姑且尽情作乐,应该一次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杯不要停。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荣华富贵不值得苦苦追求,但愿长醉酒不醒。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很寂寞,只有喜欢喝酒的留下了美名。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畅饮名贵的美酒纵情欢乐。主人怎么说钱少,只管买酒来和你痛饮。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皮裘,叫小童拿出统统换美酒,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世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
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
⑤练习背诵。
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像。“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入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做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诸字上,突出邀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5)“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三、赏读,感知内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像《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前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曹植自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2.《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物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戳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精品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