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精选3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篇1
陕建一中 同慧芳
夏丐尊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的确,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最起码最必备的素质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师生间自然就会没有感情、没有信任、没有心灵的交流,是很难想象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俗话说: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在工作中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同时,这些学生才会被你的真情所感动,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一种内部的驱动力,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对此,作为初为人师的我时刻铭记自己尊师的赠言“育人之道,以“爱”为本!”,特别是对那些特殊的学生,更应该把自己的心交给他们。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我认为指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大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同学们瞧不上,老师们不重视。他们仿佛是久经干旱的小苗,渴望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然而,我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赞誉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丢给了后进生。我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后进生本来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后进生本来想向前迈进的脚步又收了回去。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牢记:“有爱才有教育”的名言,把更多的爱奉献给那些特别的孩子。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尊重人格,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例如我们班里有个男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心理特别敏感,爱和老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我在刚开始与他的几次谈话,他都沉默,不愿和我交流,我真诚的讲明我的目的,让他明白我的用心。他才打开了心扉,从那哽咽的话语中我才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他,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他的思想,我提出同他交朋友,对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他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二 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后进生不是不可就药,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课室。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做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于改正缺点,发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三 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班里有个男同学,平时比较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经过观察、分析原因,进行耐心教育,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当他比以前遵守纪律,留心听课,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并让他当红花小组长,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第二学期,根据他好运动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选他当班的体育委员,使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 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同学要求给他们以真诚的关心和客观的鼓励。注意帮助后进生们处理好他们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