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可见,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一思想,采用互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认一认”、 “练一练”、 “画一画”、“做一做”、“变一变”这几个环节来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旧知导入——利用钟面,初次直观感知角
利用说一说、画一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初次感知角的存在,然后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联系生活,建立概念
1、说一说
我根据教材例1情景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剪刀、钟面和折扇图片,让学生找角,借助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促使学生从实物图形的认识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
2、摸一摸
通过让学生尝试体验摸三角尺上的角,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现原来角都有两条直直的线和尖尖的点,从而形成对角的特征的初步感知。
3、找一找
学生经历了“说一说”、“摸一摸”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后,对实物角的辨认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就水到渠成了。我利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自己找到的角来加深对角的特征的感知,同时让学生发现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
4、折一折
这一环节通过用纸折角的活动,不仅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通过把所折的角“印”下来这一过程来完成从实物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的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利用“印”角的过程让学生再一次总结出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为后边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打下伏笔。
5、认一认
直接向学生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启发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6、练一练
我先设计了判断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对角认识完成了质的飞跃。然后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数角,在课堂上拓展提高学生对角的认识。
7、画一画
在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角的表象后,我再利用画角来加深学生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一特征的认识。
8、做一做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活动角。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出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9、变一变
在这一环节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