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据的收集

2024-06-053

数据的收集(精选15篇)

数据的收集 篇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会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加工、整理。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的优缺点。2)能力目标: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真实的素材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是怎样采取合理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难点是抽样调查的时候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三)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备用。(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欣赏音乐《发如雪》问:你能写出歌名吗?让学生在同学和听课老师中分别开展调查,把调查数据在课件上展示。学生调查表                                老师调查表

  回答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

  回答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2。在全班学生中开展调查,每个同学每年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次数。并把调查结果和老师在课前在郊区中学的同年级的学生中的调查结果做对比。学生调查表                          某郊区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表一年中消费的次数人数从来不去1—6次6次以上一年中消费的次数人数从来不去371—6次116次以上2问题:1)同样的调查,为什么有不同的统计结果?答:调查的对象不同,也就是我们抽取的样本不同,他们的情况就有所不同。2)上面两个调查结果能否反映在全体师生中调查同样问题的情况?答:不能,因为他们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3)下面的表格能反映全国所有的八年级学生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情况吗?4)简单分析一下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二.新课: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学生答:抽样调查.下面分别是小明和小颖的调查结果:小明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提问:比较一下两个人的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是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在下表:

  你同意他的做法吗?学生:他调查的人数太少,不能用来推断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对他们三个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讨论交流,给出自己的理由,老师给予鼓励.)结论:上面三个同学的做法都没有注意到抽样是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那么我们在抽样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你怎么理解?(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议一议: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该怎样收集数据?(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老师引导学生从调查目的,总体,个体,样本几个方面来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出抽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讨论出类似的方案,就提问: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即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中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想一想:(学生边讨论边让他们小结)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时候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吗?(让学生能说出抽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就你举的例子说说抽样时应该注意什么?做一做:在你们举的例子中选一个例子,设计一个方案来调查它.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提出抽样只要样本的数量大就能保证结果的准确这种观点,就给出下面的阅读材料:(或者作为欣赏)

  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的准确吗?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和在呢?原来,1936年能装上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作业:1.为了完成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更合适?    (1)了解你们班的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了解我过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2.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所做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数据的收集 篇2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数 据 的 收 集(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调查与收集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中是有用的,学会收集数据,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课堂上集体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感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兴趣于探究活动,愿意和他人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据的重要性,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难点:如何收集数据,利用数据来解决问题。

  教

  学

  策

  略

  教法选择

  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参与交流,发表意见。

  学法引导

  通过详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了解收集数据的过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数据。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活动课: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参与辩论,课堂展开调查,师生共同小结。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寓言小故事:通过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课堂的活动中,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认识到数据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六个讨论小组,每位同学把自己经历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想法,介绍收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修改认证。

  三、集体分享

  选派代表发言:每一个讨论小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组有代表性的数据收集公布,阐述调查的问题,数据收集的对象、方法和过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数据的作用,分享调查的成果。学生或老师提出质疑,共同评价,达成共识。

  四、课堂调查

  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在分享学生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通过课堂调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用数据说话。

  五、反思提高

  活动过程 小结:对整个数据收集的过程做一个小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了解到实验次数增多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明白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是有用的这个道理。

  六、课后作业 

  1、把收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写出一份报告。

  2、课本第188页习题5.1 第1、2题,可以到其它班级收集数据。

  3、阅读课本第189~192页

  备注:

数据的收集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二)学习新课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 :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 篇4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①教师: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②出示四张统计表,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表1)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这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提问: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并用电脑出示下表。(表2)

  2.教师:

  ①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②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③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先介绍表头中各项内容,再介绍合计和总计栏。(电脑逐项出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出示表头,启发学生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

  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

  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

  分成三部分。(表3)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复式统计表的各项准备好后,学生独立把数据填好,老师巡视指导。(表4)

  重点强调:①先填整理好的数据;②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③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3.出示填空题:

  从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

  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评。

  提问:从表中还能观察出什么内容?

  4.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表5)

  教师注意巡视,检查①栏目设计;②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5.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讨论,再回答。)

  教师明确:

  ①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②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⑤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1)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②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2)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2.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表8)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 1978年和 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 1988年比 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作复式统计表的5个步骤。

  作业 :课本P10练习二: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以后六年级学习统计图表作准备。重点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关键是表头和各栏的设计的教学。运用电脑逐项出示各栏目,使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分组讨论表头和各栏的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主体意识。

  本节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单式统计表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重点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表头和各栏目内容;

  第二层:填写数据。第三部分:根据统计表可以观察出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收集(精选15篇)数据的收集 篇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会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加工、整理。进一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