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据的收集

2024-06-056

数据的收集(精选14篇)

数据的收集 篇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会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加工、整理。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的优缺点。2)能力目标: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真实的素材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是怎样采取合理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难点是抽样调查的时候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三)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备用。(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欣赏音乐《发如雪》问:你能写出歌名吗?让学生在同学和听课老师中分别开展调查,把调查数据在课件上展示。学生调查表                                老师调查表

  回答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

  回答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2。在全班学生中开展调查,每个同学每年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次数。并把调查结果和老师在课前在郊区中学的同年级的学生中的调查结果做对比。学生调查表                          某郊区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表一年中消费的次数人数从来不去1—6次6次以上一年中消费的次数人数从来不去371—6次116次以上2问题:1)同样的调查,为什么有不同的统计结果?答:调查的对象不同,也就是我们抽取的样本不同,他们的情况就有所不同。2)上面两个调查结果能否反映在全体师生中调查同样问题的情况?答:不能,因为他们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3)下面的表格能反映全国所有的八年级学生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情况吗?4)简单分析一下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二.新课: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学生答:抽样调查.下面分别是小明和小颖的调查结果:小明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提问:比较一下两个人的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是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在下表:

  你同意他的做法吗?学生:他调查的人数太少,不能用来推断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对他们三个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讨论交流,给出自己的理由,老师给予鼓励.)结论:上面三个同学的做法都没有注意到抽样是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那么我们在抽样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你怎么理解?(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议一议: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该怎样收集数据?(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老师引导学生从调查目的,总体,个体,样本几个方面来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出抽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讨论出类似的方案,就提问: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即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中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想一想:(学生边讨论边让他们小结)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时候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吗?(让学生能说出抽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就你举的例子说说抽样时应该注意什么?做一做:在你们举的例子中选一个例子,设计一个方案来调查它.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提出抽样只要样本的数量大就能保证结果的准确这种观点,就给出下面的阅读材料:(或者作为欣赏)

  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的准确吗?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和在呢?原来,1936年能装上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作业:1.为了完成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更合适?    (1)了解你们班的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了解我过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2.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所做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数据的收集 篇2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数 据 的 收 集(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调查与收集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中是有用的,学会收集数据,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课堂上集体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感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兴趣于探究活动,愿意和他人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据的重要性,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难点:如何收集数据,利用数据来解决问题。

  教

  学

  策

  略

  教法选择

  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参与交流,发表意见。

  学法引导

  通过详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了解收集数据的过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数据。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活动课: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参与辩论,课堂展开调查,师生共同小结。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寓言小故事:通过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课堂的活动中,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认识到数据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六个讨论小组,每位同学把自己经历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想法,介绍收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修改认证。

  三、集体分享

  选派代表发言:每一个讨论小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组有代表性的数据收集公布,阐述调查的问题,数据收集的对象、方法和过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数据的作用,分享调查的成果。学生或老师提出质疑,共同评价,达成共识。

  四、课堂调查

  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在分享学生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通过课堂调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用数据说话。

  五、反思提高

  活动过程 小结:对整个数据收集的过程做一个小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了解到实验次数增多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明白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是有用的这个道理。

  六、课后作业 

  1、把收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写出一份报告。

  2、课本第188页习题5.1 第1、2题,可以到其它班级收集数据。

  3、阅读课本第189~192页

  备注:

数据的收集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绩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 篇4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第1课时)

  课题:§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第1课时)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54~158页授课教师:临川四中万梅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是在前两个学段已有数据处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是从一个较高的层面来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的相关的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全面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2、教学重点(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2)会用表格整理数据.3、教学难点(1)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2)用表格整理数据4、教学关键得出全面调查的基本过程[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2)  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3)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2、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说理”的方法.(2)  通过对全班吃洋快餐情况的调查和吃洋快餐危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全面调查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但数据处理技能仍不强,尤其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和用表格整理数据不习惯,所以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搭设台阶,设计提问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描述、分析数据”——“归纳小结”的流程展开.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动画,六种动物展示各自的才艺.2、提出问题(1)这些动物中,你最喜爱哪种动物?(2)我们班,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3、引出课题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引出课题,作好铺垫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来调查全班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言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计学生可能会想到举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三、设计问卷,收集数据1、收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对全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2、议一议设计一张调查问卷,用它可以调查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1)请问:设计这张调查问卷时,应向每位学生提出什么问题?(2)请设计一张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使学生从事收集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为学生自己设计问卷,作好铺垫.让学生积极合作动手设计问卷,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年   月   日

  姓名

  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

  三、设计问卷,收集数据3、教师展示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4、教师给出一种调查问卷的样式,并作出说明.如果把这些动物编号,统计起来会方便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全班学生都会设计调查问卷.给动物编号只是为了统计方便,编号本身没有数量意义.

  表4-1 全班同学最喜爱某种动物的人数分布表

  动物编号

  动物名称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1

  兔子

  2

  小鸭

  3

  公鸡

  4

  企鹅

  5

  乌龟

  6

  老虎

  合计

  四、利用表格,整理数据1、整理数据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一般可用表格整理数据.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表格上方一般要有表头.划记:用“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该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让学生从事整理数据的活动,感受表格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五、描述数据,分析数据1、描述数据为了直观地看出表4-1中的信息,还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教师根据表4-1,利用计算机制成条形图,扇形图)2、读图根据统计表,条形图,扇形图,你能说出全班同学喜爱六种动物的情况吗?体会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有效性,感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六、问题解决,及时巩固1、全面调查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读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学喜爱六种动物的情况.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2、随堂练习①展示麦当劳、肯德基的商标.②提问:你喜爱洋快餐的情况是( )1 不喜欢吃  2 一般  3 喜欢吃③收集全班同学喜爱洋快餐的情况编号④让学生利用表格整理收集的数据.⑤播放录像——“洋快餐之忧”中的片断掌握全面调查的概念,了解处理数据的四个环节.调查学生身边的事,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让学生深思熟虑感受洋快餐的危害,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通过调查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学习了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2、通过这节课,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统计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感受到用数据说理的好处.课外作业:习题4.1/1,3课外阅读:“洋快餐之忧”网址:;ref=openvwmvpath_cctvcom/jingjibanxiaoshi//02/jingjibanxiaoshi_300_XX0222_3.wmv从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进行简练的小结,帮助学生养成用数据说理的好习惯.让学生加深对洋快餐危害的了解.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1、为实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不拘泥于原教材的内容安排,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遵循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加工,从容易引起学生合情猜想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2、关于教学方法,为充分调动学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收集(精选14篇)数据的收集 篇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会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加工、整理。进一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