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精选17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预设 :
(一)、自学反馈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2)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2)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二)、关键点拨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探究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你能用字母说一说吗?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2、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谈话:今天,咱们继续研究有关圆柱的知识。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明确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谈话: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大的纸板,就是求圆柱形纸筒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自主探究。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出示探究提示:
⑴看一看,圆柱的表面包括几部分?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⑵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试一试,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沿着高线剪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
⑷你能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和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圆的面积我们已经学过了,关键是求侧面积。
2、汇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将侧面展开后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出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
3、学生交流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学生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展开法:
如果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沿着高线剪的话,可能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4、小结:无论剪开成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完成了一个转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化曲为直。也就是说把曲面转化成了平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5、师质疑:大家想一想,我们还能想出其它方法,也可以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呢?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篇3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圆柱体模型,表面的彩纸可揭开。
2、准备一个自己上节课做的圆柱体。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下列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2、导入新课.
1、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1、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10米;
(2)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1厘米;
(3)底面半径是0.5米、高是1.5米。
2、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如果我们在圆体表面贴上彩纸,边说边演示,怎样才能知道需要多少彩纸?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1、学生回答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二、教学新课
1、 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3、练习
做出第6页第1题
3、教学例3
4、学习“进一法”
1、学生拿出自己上节课做的圆柱体。
2、思考: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把贴在圆柱体上的彩纸揭开,同时贴在黑板上。
4、请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侧面积×2
5、教师出示例2,提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6、指名两个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7、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圆柱体是不是都包括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8、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铁皮水桶,高是48厘米、底面直径是3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数)
着重让学生弄清“无盖”的含义,是求水桶的哪几个面的面积?
9、教师着重说明为什么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都要向前一位进1。
1、学生细心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体,然后讨论。
2、学生交流汇报。
2、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回答:
①只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的;
②两个底都没有,只有一个侧面。
5、生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6、学生讨论。
7、学生阅读书第5~6页有关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6页做一做第2题。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体,长1.5米、底面周长3.14米,如果每分钟车轮滚20周,每分钟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练习
2、学生反馈
四、课内总结
五、课内作业
1、课内作业:
书第7页5~7题
2、回家作业:
书第7页第4题,第8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灵活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计算水桶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注意水桶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底面积。
教学过程
一、新授
观察教材中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示意图,了解提供的信息。
师:读题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
生: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多人板演,一人说想法。
水桶的侧面积:3.143035=3297(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302)2
=3.14152
=3.14225
=706.5(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3297+706.5=4003.5(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4003.5平方厘米。
二、尝试: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画水桶用料的示意图,应该画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画出水桶示意图。
注意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0厘米,怎样在图上画出来。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运用比例尺,老师要加以表扬。
2)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一练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选择哪一个蛋糕盒,说一说自己选择蛋糕盒的合理性。
2.读题,使学生了解木墩的底面不漆。
3.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接缝处按1厘米计算怎样运用到题中,也就是怎样处理。学生可能不理解,这时老师可进行提示,把这一厘米应该加在底面周长上,也就是计算出底面周长后再加上1厘米,再去乘高,才是一节烟囱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家庭作业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三)练一练第3小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习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习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平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平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习。投影练习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平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①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平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习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习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xx.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