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2024-06-054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长方形,谈话:老师手里问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移动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渐变成平行四边形,既关注学生的原认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面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和比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提供了铺垫]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生1:我们校门口的移动门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一种衣架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家晒衣服的伸向外面的栏杆是平行四边形的;

  生4:看,墙上那个图上有平行四边形;

  谈话: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其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出示挂图(电动移门、楼梯扶栏、篱笆),你能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上台指。

  [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平行四边形,比划出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挖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潜在表象认识,建立初步的感性表象。]

  二、实践操作、探究特点。

  1、谈话: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闭上眼睛在小脑袋里想一想平形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好,脑子里有平行四边形样子了吗?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思考。

  2、学生用手头材料做,做完后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教师巡视指导。

  3、谈话:谁愿意上台来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1:我用钉子板围;

  生2:我用小棒摆的`;

  生3:我用方格图上画;

  生4:我是直接折的;

  生5:我是用剪刀剪的;

  4、谈话: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面前的平行四边形,它的边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5、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觉得上下两条边可能平行;左右两条边可能平行。(师板书:互相平行)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上下两条边延长后不相交;

  师:其他小组发现这个特点了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生2:我们的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延长后也不相交,我可以用画平行线方法证明,左右也一样;

  师明确:上下两条边称为一组对边,左右一组对边,可以称两组对边。(板书:两组对边)

  生3: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平移的办法证明对边是平行的。

  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生3:我们小组发现两组对边都是相等的?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生4:就是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师规范语言:你指的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是吗?(板书)

  谈话:其他小组发现这个特点了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生5:上下两个小棒长度相等,左右长度也相等;

  生6:我上下拉出的都是3格,左右是2格,都是相等;

  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5、教师在钉子板上围想想做做1,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生1:1、3、4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他们符合平行四边形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生2:2不是,因为它上下对边平行不相等,左右对边相等又不平行,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3:2是梯形,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经历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讨论、探究、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学生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并用发现的特点去判断图形是否平行四边形。经历制做研究发现应用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认识高、底。

  1、谈话: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你能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垂直线段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老师示范画一组的垂直线段,说明:在平行四边形里,一组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对边就是底。

  3、学生自主看书上P44页,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底?

  4、师出示实物平行四边形,指一指两组底边上的高。

  5、找出底边上的高:(图略)

  6、做书上试一试,量出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7、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平行四边形的高、底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量平行线间的距离,使学生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在扎实认识了高和底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指高、找高、量高、画高的过程,并通过变式,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练习提高。

  1、谈话:课一开始,老师将长方形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一移又变成了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且相等;

  生2:不同点是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生3: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变形后产生的;

  2、教师: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请同学看书上P45页你知道吗?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生1:有种可以弹的那种拳击套;

  生2:晒衣服的衣架;

  生3:捕鱼的网;

  五、实践游戏: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练习设计既富有情趣,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所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的价值,再次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的?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5分钟,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

  (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2.小组活动二

  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动手、动嘴,全班交流)

  小组活动3:

  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你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

  (1)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观察、分析;

  (2)学生交流、议论;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的过程。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10分钟,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

  实践探索内容

  (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把它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如图连结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1=∠2,∠3=∠4

  ∴△ABC和△CDA中

  ∠2=∠1

  AC=CA

  ∠3=∠4

  ∴△ABC≌△CDA(ASA)

  ∴AB=DC,AD=CB,∠D=∠B

  又∵∠1=∠2

  ∠3=∠4

  ∴∠1+∠3=∠2+∠4

  即∠BAD=∠DCB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10分钟,通过议一议,练一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活动内容:

  (1)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学生思考、议论)

  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分边平行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

  (2)练一练(P99随堂练习)

  练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求∠ADC、∠BCD度数

  (2)边AB、BC的度数、长度。

  练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它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相到得到?

  (2)设对角线AC、BD交于O;AO与OC、BO与OD有何关系?说说理由。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8分钟,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

  活动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考一考:

  1.ABCD中,∠B=60°,则∠A=,∠C=,∠D=。

  2.ABCD中,∠A比∠B大20°,则∠C=。

  3.ABCD中,AB=3,BC=5,则AD=CD=。

  4.ABCD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cm。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1

  A组(学优生)1、2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2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2、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3、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猜测:

  哪一个图形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平方厘米呢?

  师:要想我们准确的答案,就要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究

  1、数方格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a、图上标的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为什么?

  b、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d、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评价一下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麻烦,有局限性)

  2、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讲话:不数方格怎样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2)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3)同学到前面演示转化的方法。

  (4)教师演示课件并组织学生讨论:

  ①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

  ③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n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3、应用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三、质疑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列式并计算面积。

  ①底厘米,高厘米,

  ②底米,高米,

  ③底分米,高分米

  2、说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3、应用题。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商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4、量出你手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1、例2、练习十九1,3,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2、经历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学习方法,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4、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发现、描述、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三角形活动框,磁性小棒。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平行四边形

  纸片(4人小组相同),小棒4根(两两等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目标导学。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4)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5)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活动引入,发挥想象。摆小棒游。

  学生在桌子上任意摆1根、2根、3根、4根小棒,想一想,你会摆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形状?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形状。

  [同一平面内,学生用小棒可能会摆出线段、角、相交(垂直)、平行、三角形、任意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

  3、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在同一个平面内,用两根小棒可以摆角、平行线和垂线,用3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那么用4根小棒就可以围成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所以称为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非常熟悉,而对于平行四边形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已认识了平行和垂直,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摆小棒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又能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特征时,自觉将视角引入边、角及平行和垂直等问题中。]

  二、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静态特征。

  (1)联系实例,初步感知。

  (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仔细观察屏幕,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边指边说抽象出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边的长度、平行线的倾斜方向、角度等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都叫它们平行四边形呢?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经验迁移,学法指导。

  它们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前面认识三角形时,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图形的经验,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边和角,数和量……)

  学习几何图形,就要抓住图形的关键部分,用眼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脑想一想,才能发现它们的特征。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①请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4人小组合作,用前面学习图形的方法,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在图片上适当标注,然后结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精选11篇)平行四边形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