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通用9篇)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被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重点。
难点: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
谁能说一说整除的意义?什么叫做约数和倍数?
板书:A÷B=整数(没有余数)
自然数自然数
倍数约数
口答:
15的约数有哪几个?(提示:15÷?)
15的约数有1、3、15、5
15的倍数有哪些?(提示:?÷15)
15的倍数有:15、30、45、60...
(3)20以内2的倍数有:。
(4)40以内5的倍数有:。
(3)“2、5的倍数”可以怎么求?
出示两个图表,引导学生在内填上2的倍数和5的倍数。
二、导入新课
“2、4、6、8、10...”这些数都能被2整除。“5、10、15、20...”这些数都能被5整除。它们都是“能被2、5整除的数”(板书)。
谁能很快说出“50483”能否被2整除?能否被5整除?今天我们来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板书)。这是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
三、教学新知
1、教师指图中能被2整除的数,问:你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教师指图中能被5整除的数,问: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3、练一练(投影)
(1)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
28、46、75、81、102、450
教学过程
备 注
(2)下面哪些数能被5整除,为什么?
26、40、52、65、90、105
(3)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内。
34、75、108、70、80、245、1049
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
4、教师移动投影片成:
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说出70和80同时能被2和5整除。(出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问:同时能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再举例说明。板书: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教师指着能被2整除的数,引导学生得出“偶数”、“奇数”的概念。
5、练一练:
(1)从21到30各数中:
偶数有:。
奇数有:。
教师指出:“22、24、26、28、30”是连续的5个偶数;“21、23、25、27、29”是连续的5个奇数。
(2)笔练:P37练一练中2、3题。
6、引导学生讨论:
(1)在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的数?
(2)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3)在自然数中除1外,每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每个偶数相邻的两个数又是什么数?
五、教学
问: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六、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通过情境的设计,环节的设计,语言的激励引导,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材式题动态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练习巩固游戏化,使学生时刻充满愉悦的心情,积极地去探索、发现,逐步地去感知新知,领悟新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求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每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想加,求他们的和
二、引入新课
1、能被3整除的书的特征
过程:613------6+1+3=10
38------3+8=11
126-1+2+6=9
507-5+0+7=12
想:把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她们的和有什么规律。
1、观察
能被3整除的数不能从个位上找到特征
2、试一试
写出右边括号里各个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
3、比一比:这些和有什么特征?
4、结论: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下面那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
2、第二题,在下面每个数中的方块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
3、第四题,综合性练习
四、,布置作业
反思:这节课导入不够自然,没有让学生引入到课的内容上来。对于知识的也知识通过部分学生的的出,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好多同学没有真正的领会。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
生:2的倍数的特征是:它的末尾数字是O、2、4、6、8;5的倍数的特征是:它的末尾数字是0、5。
(师板书)
2的倍数
5的倍数
末尾数字
末尾数字
0、2、4、6、8
0、5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看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板书:3的倍数)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研究2和5的特征时,是通过观察末尾数来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那么研究3的倍数时,能不能也通过观察一个数的末尾数字得到它的特征呢?下面请大家把《百数表》拿出来,快速地在3的倍数上画图,看看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有什么特征?
【教学评析】通过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引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首先猜测和考虑的肯定是末尾数字,教师很好地满足了同学的心理需求,放手让同学先走走这条思路。
二、同学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同学研究《百数表》,探究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快就有了自身的判断。下面,我想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有什么特征?
生1:末尾数字是0到9的数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因为0到9都有。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个数的末尾数字来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生:既然3的倍数的末尾数字从0到9都有可能,那肯定不能根据末尾数字来判断。老师,我认为它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
师:哦?你不但看出3的倍数的特征与它的末尾数字无关,还为我们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你真聪明,谢谢你!
【教学评析】《百数表》在3的倍数的教学中有多种用法,在这里教师仅用于消除思维定势,否定旧迁移,以此来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2.同学做拨珠实验。
(1)同学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很快就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与这个数的末尾数字没有关系,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想方法把它研究出来。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拨珠实验。请看活动要求:(多媒体显示)①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②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拨珠,另一人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可借助计算器);③把拨的数记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方格里。
拨数实验报告单(一)用了几颗算珠
拨出来的数是3的倍数
拨出来的数不是3的倍数
(生汇报)
【教学评析】用实验的方法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改变了以往先列举几组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字,然后引导同学归纳特征的教法。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数学知识自身的趣味性,而且让同学更好地经历了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教师首先让同学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同学非常投入地去拨数,可就是拨不出3的倍数来,从而发生了很大的困惑。同学的困惑越大,继续研究的欲望就越强。
(2)同学探究要用几颗算珠才干拨出3的倍数。
师:好!既然用4颗算珠拨不出3的倍数,那么,大家愿意不愿意再做一次拨珠实验,看看到底要用多少颗算珠才干拨出3的倍数?
【教学评析】通过同学用任意颗算珠的拨数实验和全班同学的汇报,使同学初步认识到用4颗、5颗算珠拨数,不能拨出3的倍数;而用3颗、6颗算珠拨数,怎么拨都是3的倍数。同学对3的倍数的特征有了初步的感觉,为下一步的猜测活动指引了方向。
3.同学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请大家猜测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是什么?
生1:假如算珠的数量是3的倍数,那么拨出来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生2:假如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师:好!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板书:猜测一:珠子的总数是3的倍数;猜测二: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生:第一个猜测看的是算珠,第二个猜测看的是数字。
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这两种猜测是一样的,因为每一位上数字的和其实就是一共用了多少颗算珠。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教学评析】实践证明,教师这个时候让同学进行猜测,相比一开始就让同学大胆猜测来说,防止了同学不着边沿地胡猜乱想,使同学明确了探究的思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同学验证:用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