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计划生育

2024-06-054

计划生育(精选16篇)

计划生育 篇1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第四节  计划生育 识记:教学目标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资料;准备一段数字资料: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等居世界位次及其人均产值、产量居世界位次;准备两幅图片:“超生游击队”和“妈妈生我一个好”。

  学生:调查自己的家族或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感受到人口增长给社会及生物圈造成的压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

  分析教师出示的资料,意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出示课前准备的数字化资料,从个人和家庭、社会、生物圈等层面

  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

  1.我国不同年代人口的增长趋势

  1.1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

  组织好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一个家族人口增长的趋势,进而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1.2阅读课本p18资料,结合讨论题1、2、3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明确人口突增的时间及原因。

  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资料,进行讨论。

  2.计划生育

  通过看书,自学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在老师的提示下,结合男性女性在青春期身体变化上的不同思考:为什么男的法定结婚年龄比女的要大两岁呢?

  启发学生联系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问题。

  2.1晚育的意义

  4人小组合作,就老师提出的现实问题思考讨论,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控制人口数量过度增长?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引导学生思考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

  结合课本探究活动中的两小段数字资料,尝试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来探究晚婚2.2晚育的意义。

  2.2.1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拟定的问题情境,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进一步理解少生是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2.2观看图ⅳ—17,在老师引导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看图说话:为什么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美丽、幸福的母亲怀抱健康可爱的孩子,和平鸽自由飞翔,五彩斑斓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安详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所欲言。

  2.2.3观看老师出示的两幅图片,进行对比。学生感慨万分,养成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态度和情感。

  2.2.4出示另外两幅图片:“超生游击队”和“妈妈生我一个好”。注重养成学生认同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态度和情感。

  巩固练习讨论课后练习题。

  教师给予引导、帮助,并纠正和鼓励。 

计划生育 篇2

  第四课  第二框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见20页世界人口日

  师:提醒世界各国要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现在人口问题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如何解决好人口问题也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我们国家是如何解决人口问题的。

  第二框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比例图

  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见50页)

  那么,我国的人口有什么特征?

  1、我国的人口有什么特征?

  材料1: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就有54545万人,是当时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1) 人口基数人。

  材料2:我国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三左右,即每年净增人口平均1500万左右,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数。

  (2) 新增人口多。

  材料3:据普查,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1%,美国、日本的粗文盲率不到0.5%.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占3.6%,而美国25岁以上人口接受大学教育的比率接近50%. 

  (3) 人口素质偏低。

  材料4:据调查,我国的农业人口占70%以上,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农业人口在总人数中的比重都不到10%。

  (4) 农村人口多。

  材料5: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20 2030 2040 2050

  11.7 15.5 21.9 25.1 27.4

  (5)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材料6:据调查,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

  (6) 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材料7: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升高趋势,即平均每出生100名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数,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06.32上升至XX年的118.58,本世纪三四十年代,20岁-49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

  (7) 男女性别比失衡。

  有人说:人是劳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人越多,劳动者就越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社会就发展的越快。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适当的人口的确是有利于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却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那么,我国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影响是什么呢?

  2、我国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影响是什么?(见51页)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哪些问题呢?(见51页)

  人     粮食供应不足      

  口     就业压力加大

  问     教育经费短缺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题     资源问题

  治安问题

  (1)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为什么我国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见51页)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呢?

  不是的。比如:像德国、俄罗斯等一些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他们需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呀,不需要。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对生育的政策也不相同。 所以,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

  那么,实施计划生育有什么样目的和要求呢?

  4、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是什么?(见52页)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晚婚、晚育

  要求:提倡   少生         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措施

  优生——     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那么,计划生育又有何重要意义呢?

  5、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见52页)

  二、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见52页。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环境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1、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现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那么,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见53页)

  见53页《取水》

  同学们想一想,环境问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① 威胁生态平衡。

  ② 危害人类健康。

  ③ 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见钓鱼漫画。

  问:这则漫画说明了什么?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搞经济建设了呢?不是。同样,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了搞经济建设而不保护环境呢?当然也不是。

  那么,你们认为我们以后在经济建设中应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计划生育 篇3

  课  题

  2.4.2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国策

  课  型新  授

  教学

  媒体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的现状及特点。2.认识人口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过程

  方法

  收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材料,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 ,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2.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预习                        

  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对第三课的第一节的内容进行通读,并重点预习本框“我国的人口问题”,设置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导思。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动脑去搜集有关本课内容的材料,设置疑难并在课堂上提出。                   

  导入新课                               材料一:阅读教材50页“人口已达60亿”的材料                                   材料二:采用一则有关我国人口的数据表,配合“人口聚集”的画面。然后由教师总结:我国总人口已近13亿,约占世界的21%,世界上每5个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一、严峻的人口形势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用多媒体显示能够充分体现我国人口现状特

  思考并回答: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说明了什么?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运用课本及补充材料,先讲事实,再引出基本理论,避免了由理论→理论的简单教学,达到新教材避虚就实的目的,实现了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归纳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点的5份图表、材料,再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归纳,最后教师逐条用幻灯打出。              2、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                                 

  活动二:

  观点一:把人口多的包袱变成人力资源的优势关键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观点二: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变得很小。

  用实例说明上述观点

  学生举例:(1)、说明观点一:据关有资料显示,世界历史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伴随着人力资源的先进追赶。一是美国1871——19xx年对英国的赶超。在此之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期间美国经济总量赶超英国,就包括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综合指标的人力资源的追赶。而二是日本,它是20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赶国家,1920——1992年不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创世界纪录,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也大大缩小。三是韩国。韩国自1965年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中等、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以及人力资源水平的快速提升。当今世界,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用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2)、说明观点二:每人每年少用一张贺卡,13亿人每年将大约少砍生长XX年的大树32500棵;XX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80000多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在世界百名之后。

  结论: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人口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严峻的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3、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说一说”,总结出我国人口的现状及特点。学生自读课本52—53的相关内容、插图、及补充材料    并引出下一个问题“计划生育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说一说”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目重点的理解,实现了重点的掌握。对人口数量的辩证认识。了解人口多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了解人口政策、明确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提问:面对人口过多过快的严峻形势,我国

  该采取什么对策?                  

  引导学生自已参照多媒体的思考题:                  ①我国制定计划生育的依据、原因是什么?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接着请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教材资料加以分析。                                

  总结:实行计划生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调查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1、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带给我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课堂小结: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讨论: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小组讨论并指定代表发言根据课后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当地街道居委会做一个人口的小调查,鼓励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整理知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合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明确要求,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作

  业

  布

  置

  1、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④农村人口多⑤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⑥人口的分布不平衡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①、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②、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有直接关系。③、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④、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4、调查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答: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受污染在扩大;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噪音污染在逐步扩大;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在不断蔓延等等。

  5、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答: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②、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④、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板书设计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影响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反思

计划生育 篇4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已接近100%, 对于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学生也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节课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节内容计划两课时完成。

  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导入本节知识的, 将学生引入到“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中来。

  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内容:

  1.以小品“超生游击队”情节为探究线索的──“超生的后果”。

  2.以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采用数学推算方法来进行的探究──“ 晚育的意义”。

  3.以分析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述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技能目标

  1.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以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本章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搜集、课堂讨论归纳,组织学生观看小品,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材料用具

  《超生游击队》小品的碟片。

  进行探究活动的用具: 乒乓球或卡片等 。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参考资料

  “各国的国民收入比较”资料 。

  优生优育的方法。

  【课题】计划生育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了 60 亿,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虽说一个个新生儿的落地, 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是,人口的急剧膨胀却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 也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1 、    课前搜集各国的国民收入情况资料。

  2 、   课上进行比较、讨论、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 从资料的分析,理解人口过多是造成我国人均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出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1.历史上, 我国曾有三次人口明显增加 (翻了一番) 的经历,计算三次所用的时间及规律。

  2.第二、三次人口增长率明显加快,你推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从历史、经济、医疗等方面进行推测)

  3.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结:人口的急剧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晌、为了保护生物圈,为了人类世世代代能有美好生活居住环境,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学生分组对书本 p18 页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搜集的“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所提供的数据来进一步分析,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造成的什么样的影响 ? 

  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锻炼分析研究材料的能 力。

  附 : 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

  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项最新年度世界各国人均收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瑞士以人均年收入38,350 美元蝉联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第二名是挪威,32,880 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日本,32,230 美元;丹麦以 32,030 美元名列第四;美国居第五, 国民平均年收入为30,600 美元。列六到十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奥地利、德国、瑞典、比利时。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中国人均 gdp 排在世界第 140 位,人均800-900 美元,是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 40%, 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6%, 这个水平之低代表着中国的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但从中国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是非常有希望的:

  年份     增长速度     人均收入 ( 人民币〉

  1980      1939         46o

  1990      2641          1634

        36.22         7078( 约 848 美元 )

  诊断性评价:

  要想立即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场白一定要能吸引他们,“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与同学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 , 能激发他们的思考,这种方式的导入,在实践中很成功。

  但同学们在分析造成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时,由于历史知识有限,对书中所提供的材料数据分析不到位,并且消耗了较长的教学时间。

  二、计划生育 :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质, 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晚婚 : 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 2~3 年结婚。

  晚育 : 提倡婚后推迟 2~3 年生育

  少生 : 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 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出生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组织学生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 并进行相关的模拟探究活动:

  1.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违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

  2.这些人不能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的政策, 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们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学习有关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观看小品

  3.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4.进行模拟性的探 究活动。

  1.初步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2.用模拟探究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归纳,加深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

  3.通过模拟性探究活动,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同“计划生育”国策中少生这一重要内容。

  [ 探究活动一 ] “超生游击队”带来的后果

  上面的问题 2 可以以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探究 , 利用“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的简单的游戏活动 : 即在 20 张卡片中随机抽取出 x 或 y 的卡片或黄、白乒乓球 , 每一次以生男孩为终点 , 然后来统计出所需要的数据。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抽取的家庭数目越多越精确 , 每个小组中可由不同同学来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汇总计算。 ( 结果填下表 )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数

  男孩是第 几胎           

  数目 男           

  女           

  计

  算 

  男、女数目比例:

  每个家庭平均生几胎:

  问题与假设:

  1.假设有 1 亿个家庭采取了《超生游击队》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这样的生殖方式不符合“计划生育”国策中的哪几条?

  3.在你的周围有这样的家庭存在吗? 请在课后进行调查统计。

  诊断性评价:

  教师以小品中的情节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比以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并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很强。

  小结:

  从 [ 探究活动一] 中, 同学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提出新问题:

  有人认为“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1.不能为生男孩而违反计划生育这一国策。

  2.少生孩子可以稳定低的生育水平。

  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分析活动。 通过学生的模拟探究活动,使学生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口的过多,而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探究活动二 ] 晚育的意义

  背景:“反正只生一个孩子 , 晚生不如早生”

  问题: 晚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 ?

  探究思路: 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进行探究 , 可选择以下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

  1.假设 a 、 b 两对夫妇,a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b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 岁生孩子。 100 年以后,a 和 b 的后代各有几代? 假设 a 和 b 各有 1 亿对夫妇,100 年后 b 比 a 要少生多少人 ? 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

  2.假设我国现在16 岁、17 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 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

  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 岁时才能生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第一种情况的生育水平 ?

  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数字化情境探究,调动学生的探究激情,并组织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晚育与少生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才能为晚育提供一定的保证?

  3.晚育会对人们生活、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吗?试举例。     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

  学生分小组按照数字化情境进行推算。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本组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1.1亿人;b夫妇实施了晚育。

  2.第一种情况:5千万人;

  第二种情况:1千万人;5年。

  表达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拟定的问题情境以及得出的结论,选派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结论及观点。 让学生的用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来代替教师的单纯性讲解,更易建构知识。

  诊断性评价:

  这个探究活动是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目的明确,操作简单,让学生尝试着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学探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也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了训练。

  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计算速度教师不易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时间不够而使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小结

  从[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得到了什么体会?   (以上内容为第一课时)

  提出新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夫妻身体健康,结婚前和怀孕后不需要检查,也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1.晚育也可以减少人口的增长。

  2.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并在婚后推迟2~3年生育。

  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分析活动。 

  利用模拟探究活动,加深同学们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中的晚婚、晚育这一点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   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同学们,你们可能看见过一些患先天痴呆、白化病或者侏儒症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却都是正常人,这些父母双方怎么会生下这些具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的呢?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来向大家说明“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1.出生一个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

  2.怎样才能避免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出生?

  3.回家询问下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母亲在生你之前和怀孕期间,都进行了哪些相关检查? 这些检查带来了什么好处 ?

  教师在课前要筛选学生查询的资料,课堂内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保证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2.学生课上分组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

  3.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生上台交流各组结论;

  5.全班学生达成共识:优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益处,并能举例说明。 

  通过此次探究性活动,可使学生对计划生育中“优生”这一知识点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锻炼学生查找资料、交流表达、分工合作的能力。

  诊断性评价:

  本次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明确分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内有效组织,通过交流、分析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逐步引导学生探究计划生育中的“优生”这一政策的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但有些同学查找的资料与本次教学关联不大。如遗传病的危害等 , 因此教师在课前最好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选择好相关的资料内容 , 请占有不同资料的学生上台交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中来,不要造成整个教学“走题”和“拖堂”的现象。

  小结

  1.从探究活动三中,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2.有哪些方法可保证“优生”? 

  1.优生可提高全民族人口的基本素质, 减少由于遗传性疾病人的出生给社会、家庭造成的危害。

  2.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

  三、总结

  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 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用“各国人均收入情况”资料来导入新课,是本节课能上成功的关键之一。它为本节课教学的情境创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此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下面的探究活动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开端作用。

  其次,在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探究性活动”为学生的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宗旨,“探究性活动”分别采用了模拟情境探究、数学推算方法探究、资料分析方法探究这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以促进学生对计划生育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四个知识点的理解。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为教学带来了不同的益处。

  1.学生根据小品剧情所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由于有了电视小品的观看和学生模拟情境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很大,所建构的概念比起教师反复讲解、反复强调所建构的概念要牢固,学生也更乐意接受、更乐意去探究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

  2.学生通过模拟数字情境的探究活动,给了学生以真实的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精选16篇)计划生育 篇1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第四节 计划生育 识记:教学目标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