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2024-06-053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精选17篇)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作者:刘爱琴  文章录入:泰兴镇中小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然而,景色虽美,孩子们却苦于对草原很陌生。于是,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大量有关草原的视频材料,编辑成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大家看。当无边的草原由远及近映入学生眼帘时,当雪白的羊群像天边的白云悠然飘来时,当身穿盛装的牧羊姑娘翩翩起舞时,当牧民们扬鞭赶马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彷佛置身其中。此时,腾格尔粗犷嘹亮的歌声缓缓响起,悠扬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更加激动了,有些孩子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似乎在扬鞭驱马。小小的脸蛋上那欣喜的神情让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被美丽的大草原深深吸引了。

  这时,再打开书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欣赏作者笔下的草原。通过读书,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老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1)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2)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1)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2)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3)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4)男学生、女学生比赛读这句。

  (5)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老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老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6)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牧民乐

  (1)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2)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3)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2)(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3)老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4)(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5)这是怎样的歌声?

  (6)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老师的样指名读。

  (7)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老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1)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2)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老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老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学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老师让学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草原的早晨》导入初探

  开始上课了,我端端正正在黑板上写下了“早晨”两个字。转向孩子:“认识它俩吗?谁来读读?”指导读好轻声。

  那你们能说说早晨就是什么时候?学生交流。

  学校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呢?工厂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街道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呢?

  …………的早晨是………………?

  教师对学生说的进行小结,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大草原,看看那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就赶紧打开书,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把!”

  学生开始了饶有兴趣地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反思:从小朋友生活中的早晨开始,让小朋友感受到早晨的美丽和繁忙。对草原的早晨也就有了一种探求的欲望。

  清幽 发表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

  朱凤娟 发表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听了许颖凡老师上了这一课,感受颇深。细细品味,觉得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许老师基本功深,在“导”上激活了学生。

  一、利用多媒体,引导感知。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片的形象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画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画面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导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蹦向无边的草原。”这句时,许老师引导学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词,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体会到了草原上羊儿的欢快。

  三、利用音乐,引导感悟。

  在讲解“回荡”一词时,许老师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来意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2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二

  来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6

  【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注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悟,在体悟中学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效果,拉进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将安排“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准备安排“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品读课文,想象感悟”“学习生字,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草原早晨的情景,并领悟文本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开始,我用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导入课文,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孩子们自然流露出陶醉的眼神,内心充满了对这个美丽地方的向往。如何让孩子们在感受课文描写中从“入情”到“动情”呢?我以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来品读课文,体会感悟,强化语感,淡化分析。我采用点名诵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最后,用用部件法、熟字记忆法、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自形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引入课文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大草原?

  生:在电视上。

  生:在电脑上。

  师:课文就给我们描写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大草原,去看看那儿美丽的景色。请欣赏!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呀!(播放草原视频文件)

  【简评】

  草原对于苏中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草原,比如电视上啊什么的,有个初步的概念,再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和谐与高潮。他们自然读得很高兴,也很快能将课文内容理解并加以运用.

  二、揣摩语言

  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一读。

  听!草原上传来了“啪啪”的声音!谁来读一读(放录音)啪!啪!

  师: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叫醒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该怎样读呢?(指生读)

  师:老师感觉鞭声还不够响亮、有力,黎明前的草原也不够宁静,谁再来读读?(指生读)

  师:读得好,老师终于听到响亮的鞭声,感受到草原黎明前的宁静,我们就这样来读读,好吗?(学生齐读)

  【简评】一开始的两声响亮的“啪!啪!”鞭声,学生怎么也掌握不好,为了让学生读好,我让他们模仿牧羊人甩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切身体会,得出结论。不必受教师范读的束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我会读”、“我能读”、“能读好”这种信念树立起来了,文中的人文内涵感悟到了,自己的感受也读出来了。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这铺满新绿的草原,你们见过吗?(出示超链接:草原新绿图片)

  师:请看,这草儿刚冒出新芽!绿中还带着些黄,很有生机的!

  师:“铺”,你们见过妈妈“铺”过什么?

  工人“铺”过什么?

  生回答。

  师:东西铺开都特别——(平)瞧,这铺满一地新绿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谁能把这份美读出来!指名读“铺满新绿的草原”

  (点击动作按钮,回到第一段文字)

  师读第二句,问:小朋友们,你觉得这里哪个词你最感兴趣?

  点击出示红字“醒来”

  师:“醒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醒来”本来的意思是指我们睡觉醒来了。

  师:草原醒来时什么样子呢?请小朋友们看画面(课件播放夜里宁静的草原,随着黎明的临近,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牧民的说话声。

  生:我看到了许多牧民跨上骏马。

  生:我听到了“啪!啪!”的鞭声。

  生:我听到了羊儿在“咩咩”地叫着。

  师:当黎明到来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片喧闹的景象,所以说草原醒来了。

  谁能将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评价。

  再读。

  评价后再读。

  【简评】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教者从教材中提炼出醒来这个动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以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教学中既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精选17篇)《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作者:刘爱琴 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