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角形的认识

2024-06-051

三角形的认识(精选13篇)

三角形的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三角形的认识 篇2

  教学目标 :

  1.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三角形分类方法。

  3.知道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和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

  4.知道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两种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

  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

  一、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铁片组装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看那组比较快。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3.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用到了三角形,请看这些物体的那一部分用到了三角形。(出示用多媒体做的物体)

  4.学生讲。

  5.为什么这些物体用到三角形而不用四边形呢?现在我们不忙着回答,让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后再来回答。请同学们拉一拉刚才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6.学生介绍,教师板书:“稳定性”

  7.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三角形。(杨浦大桥、固定课桌椅等)。

  二、按边分类

  (一)分类及各名称

  1.三角形是有三条边首尾相连而组成的图形,所以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

  2.首先我们研究三条边,请看这些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出示9个角)小组讨论。

  3.你能不能按边的特征把这些三角形分成几种情况。

  4.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如果有学生讲的出,就请学生讲下去,如讲不出,请学生看书P128-129)你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什么知识?(指着边、底角、顶角、底)让学生讲。

  5.谁能证明两腰相等的吗?(尺、对折)两个底角呢?

  6.谁能证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吗?(尺、对折)三个角呢?

  7.练习:请学生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底角、两腰、底、顶角。

  8.等腰三角形可以对折并完全重合,所以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标出它的对称轴吗?请在等腰三角形上标出。

  9.等边三角形呢?

  (二)关系

  1.在小组内,请同学们从桌上拿出不一样的三角形。哪些同学拿的是不等边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等腰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如果有的学生拿的是等边三角形,没有站出来,就问学生,他们能站出来吗?为什么?如果有的学生拿的是等边三角形,已经站出来,你们中有没有拿等边三角形的?为什么站在等腰三角形中?)

  2.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站的形式就表示了按边分类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用集合图可以表示成:(出示三角形的关系)

  3.练习:你能用铁片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你还能用铁片拼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是怎样拼的?

  三、按角分

  1.现在我们从角这个方面来研究三角形,如果把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那几种呢?

  2.我们的书的P129最后一段就有,请同学们就看书。

  3.怎样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怎样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其他两个角是什么角?怎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其他两个角是什么角?

  4.练习: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锐角三角形,并示意;再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直角三角形,并示意;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钝角三角形,并示意。

  4.请同学们从桌上拿三角形。哪些同学拿的是锐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直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直钝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

  5.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站的形式就表示了按角分类时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可以用集合图可以表示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出示三角形的关系)

  6.练习:那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出示多媒体)

  7.出示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判断,看到一个锐角是否就能确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5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3、通过动手实验和找更多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

  难点: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教学资源:

  与内容有关的插图,钉字板,三角板,小棒,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房架等等。)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互动。

  1、利用一些现成的工具,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3、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4、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10cm、6cm、5cm、4cm的小棒,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发现: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可能围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组织学生测量例题中人字梁的高度。

  应该测量哪条线段的长度呢?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

  6、“试一试”

  学生独立测量。

  交流:量的是每个三角形的哪两条边?结果分别是几厘米?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画三角形。并要求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每组线段的长度关系进行独立的思考。

  交流,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说明理由,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三角形的底,过顶点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高,在适当的位置标上直角符号。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剪法。

  3cm、5cm、6cm      4cm、5cm、5cm

  四、你知道吗?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三角形。问:这些物体上为什么都有三角形的结构?阅读材料,找出原因。

  开展实验,明确认识。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9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学会按照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资源:

  各种三角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够说出三角形有那些基本的特征?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找到三角形?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互动。

  1、出示各种三角形。

  (1) 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什么角?(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内角)并把它们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面。

  (2) 想一想,如果让你自己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你准备分成几类?你的依据是什么?

  (3)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4) 教师及时给出科学的分类方法,揭示各类三角形的含义。

  (5)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试着在集合图里表示分类的结果。出示教材的集合图。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强调要学生“任意画”,再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判断自己画出的是什么三角形。

  2、“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比,自己判断后再连一连。

  四、尝试活动。

  1、“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再钉子板上围出各种三角形,并结合说说各自的特征。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动手折一折,在交流自己的折法。

  3、“想想做做”第5题。

  先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剪,在书上画一画,再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剪,验证自己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上的高。

  5、“想想做做”第7题。

  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并且能够发现:从直角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而其他两个顶点只能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五、总结质疑。

  将你这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三角形的认识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精选13篇)三角形的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