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

2024-06-054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精选2篇)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初步认识昆虫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

  学具准备:

  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

  2.每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捉虫子的任务;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生带来一部分虫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虫子)

  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二、探讨创设情景

  (一)提出问题

  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

  (让学生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程度,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及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2.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

  (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么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虫子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究。

  (这一过程在于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些给学生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在观察完自己组的虫子之后,可以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进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虫子的外部特征。)

  3.汇报观察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

  1.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这些虫子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相信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2.显示学生的分类结果。(有的按翅膀分、有的按足分,把同类的虫子依次分别集中在一起。)

  3.观察昆虫。

  (1)提出问题:若按足分类,几对足的昆虫最多?(三对)那现在我们就单独研究三对足的虫子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2)讨论上面的问题,汇报。在学生基本上说出昆虫形态的相同点后讲解:三对足的虫子在外形上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是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精选2篇)小学科学教案《昆虫》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初步认识昆虫的概念;  2.培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