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太阳>教学设计 篇1太阳>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1、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语、句——发展创造思维编诗句“在哪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猜谜语,导入 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有位老公公脸庞红彤彤,晴天早早起,傍晚就收工。”对,今天我们就进入太阳月亮这一单元,学习太阳这课。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说明:吸引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眼睛看着字,仔细听。
2、自由读课文,指着字读,不认识的字,用笔在下面画个小圆圈。
3、分句教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4、同桌互读。不会读的互相教教。]
6、齐读课文。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中落实听读识字。]
三、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学生观察并回答)。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
[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朗读目标。]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桌先说一说。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识字游戏。
1、和字娃娃交朋友。
[说明:“字娃娃”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字娃娃打招呼的过程中,既熟悉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有礼貌。]
2、字游戏。
[说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说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太阳>教学设计 篇2太阳>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①、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 差不多 生存 繁殖 估计
杀菌 治疗 蔬菜 比较 凝成
②、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c、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d、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a、“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2)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可见,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学习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l)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6、总结全文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7、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8、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教案点评:
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的。为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机指导,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演示,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布置学生通过书刊和网络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戴善娣评
《太阳》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文章语句优美,多种说明方法并用。教学中抓住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一条主线,通过读,品评来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培养语感。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态投入了学习过程,我想学生定会学得情趣盎然。
竺亦瑾评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其内在的活的语言文字的因素,促使学生能唤起这些活的因素,从而成为自己可以加以灵活应用的有益部分。在课后设计练习写写《太阳的自述》,能够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又因语言的运用有章可循,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运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太阳>教学设计 篇3太阳>
课题:21、太阳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 课题导入: 出示课题《太阳》 齐读课题 直接导入 2分 二、交换资料,相互学习 ◊ 你对太阳有哪些了解? 学生结合资料分小组交流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8分 三、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 ◊ 自学 ◊ 重点讲解 形近字:低、底、抵 形声字:殖(植、值)蔬(疏) 较(郊、胶) 注意区分:抵——氏 自学生字, 对比记忆。 10分 四、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 课文写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读书后,说说课文的大意。 读中感知 10分 五、 规范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练习书写生字 加强记忆, 规范书写。 10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 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 板书:太阳 ◊ 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齐读课题 传说导入,激发兴趣。 2分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板书:特点 关系 回忆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根据理解回答 回忆所学,了解大意。 5分 三、讲读第一大段。 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 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 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大 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读第二小段。 6、指名读第三小段。 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光热 ◊ 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边读边思考 说说自己的想法 谈谈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 按照阅读方法,进行自学 查字典,读出答案 谈谈感受 说说自己的想法 谈谈自己的理解 说说文章使用的方法 读中思考,理解感悟。 学习运用,阅读方法。 交流学习, 学会总结。 18分 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 指名读第四小段。
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