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力》教学设计

2024-06-052

《力》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力》教学设计 篇1

  1、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知道力的单位。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的正确使用、力的单位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实验

  教       学       过         程

  复习:1、什么是力?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用力将球掷向墙壁,球被反弹回来,说明了什么?

  新授:

  板书:一、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讲解: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必须规定力的单位

  板书: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介绍阅读: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提问:1n有多大?

  讲解:1牛等于你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一般情况下,成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可达560牛,左手最大握力可达430牛。

  思考: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板书:2、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测力计

  讲述:最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演示: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学生分别上台用力拉拉力器,其他学生观察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

  讲述: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示力的大小,弹簧秤就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提问:你知道哪些弹簧秤? 备注

  待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弹簧秤的教学挂图,介绍常见弹簧测力计。

  (2)弹簧秤的使用

  ①与刻度尺的使用相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构造、单位、零刻度线等弹簧称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弹簧称上最大刻度是多少?

  说明:弹簧称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称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称会损坏。

  弹簧称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说明:不同弹簧称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

  ②使用方法:

  板书:首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对齐,若没对齐,要进行调零划记下零点误差;拉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以指针最靠近的刻度线为准;使用前应来回拉动挂钩,避免挂钩被外壳卡住。

  学生实验:每两人为一组,发一个弹簧秤和几个钩码,按下列步骤实验

  实验步骤:

  1、 观察弹簧秤,辨认指针、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

  2、 使用弹簧秤时,测量力的大小不应超过量程,所以测量前应先估计所测力的大小。

  3、 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4、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挂钩,亲自感受1n和5n的力有多大;

  5、测量自己头发的能承受最大拉力;  探究这一数值与头发提供者的性别 、年龄、头发的长度与粗细是否有关

  练习:课本p15:2、3    作业:b作业本p3、4 备注

  板书设计:

  一 、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

  2、力的测量

  (1)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教学

  后记

  (反思) 

《力》教学设计 篇2

  一、主讲教师教学设计

  课 题: 24、金钱的魔力  课时:1课时

  设计理念: 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课前准备: 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畅谈体会

  1.静心读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在书上作批注。)

  2.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3.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关于“托德”:

  (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抓住:“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表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关于“老板”:

  (1)动作描写: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抓住:“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12~1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分角色朗读。(较快的语速,体现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

  4.小结、提炼: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三、拓展延伸,引发阅读兴趣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想知道故事的原文吗?(这段最好放在前面,介绍背景,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1.在《百万英镑》这篇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

  (发下原文的阅读材料或者介绍网站。)

  2.了解作者──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 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乞丐》等作品,描绘了一幅幅形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幽默画。这些作品读来亲切、自然,充满轻松的幽默又蕴涵深刻的批判意义,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四、作业

  阅读一篇文章,做一则读书笔记:(课标《同步阅读》同主题文章)摘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反思

  二、五年级教研组老师集体备课:

  师1:

  《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也很有挖掘、开发的价值。在感受托德这个人物形象时,在让学生感悟托德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语句后,让学生走进托德内心世界,想象托德看到“我”衣衫褴褛时、当“我”颇为胆怯地请他通融时、当“我”说我的大票怕他换不开时的内心活动,再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进入“认钱不认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金钱的巨大“魔力”。

  师2: 

  上课前,我先介绍作者,介绍《百万英镑》,孩子们显得兴趣盎然。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讨论,学生很自然地用“见钱眼开”、“阿谀奉承”等词语概括了裁缝店店员和老板的特点,然后,我再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帮助学生重点体会。

  师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我出示思考题: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围绕思考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到文中两个人物(托德、老板)令人讨厌的形象;但也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时我特别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师4:

  学生通过学习前两篇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已有一定的基础.教学这一课,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学生情趣盎然,收获多多。   师5:

  初读课文后,学生就用见钱眼开、阿谀奉承等词语概括了裁缝店店员和老板的特点。接着,我引导学生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最能突出这个人物特点的语句。大多同学都找了刻画托德的那段细致的神态描写,和刻画老板的那大段生动的语言描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文中人物金钱至上的丑态的印象。

  师6:

  本文人物形象,学生容易把握,我把讨论的重点放在描写方法的体会上,一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二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

  师7:

  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介绍作者,介绍《百万英镑》。

《力》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

  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20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可见,有些重力势能在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巨大的。

  过渡语:既然自然界中有些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人类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这是一幅水力发电站图片,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的。这些重力势能正在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

  过渡语:当然,万事万物有利也有弊,如次巨大的重力势能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难。

  这幅图片说的是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

  由以上资料可知,重力势能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主动的改造自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及其应用。

  (二)启导互动、主体探究

  通过前面对功和能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即: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且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越多。

《力》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这一概念,教育学生为人要廉洁、自律、不要唯利是图。

  5.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

  3.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4.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静心读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细读课文,比较人物特点

  1.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2.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3.关于“托德”:

  (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他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进一步表现了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以貌取人,说话尖酸刻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4.关于“老板”:

  (1)动作描写: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12~1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较快的语速,体现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全班分角色朗读。

  5.关于“自我”:(渗透点环节)

  ◆“托德”和“老板” 以貌取人、刻薄、见钱眼开、金钱奴隶的形象同学们在字里行间已经读懂了,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就曾经这样说过——

  “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美的,错的变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

  (1)既然金钱的力量这么大,是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金钱买来?如果当时换作是你,你将怎样说?又会怎样做?

  (2)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金钱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把它写下来,待会交流。

  (3)学生上台交流……

  交流:为人应该要坦诚相待,不能以貌取人,对金钱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一个的贫富,其实贫富还包括在精神上的,我们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更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为人应该要自律,自重,千万不能唯利是图,被金钱一味所束缚。

  6.过渡: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1.总结: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五、拓展延伸,内化积累(作业)  

  1.拓展阅读《百万英镑》。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读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发下原文的阅读材料或者介绍网站。)

  2.阅读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做一则读书笔记:(课标《同步阅读》同主题文章)摘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附板书设计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我们:廉洁、自律

  最后

  8.课堂练习:

  因为没有钱,我(     ),托德(     ),老板(    ):

  因为有了钱,托德(    ),老板(     ),我(     )。

《力》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学习过程:

  一、重力的功

  试求下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

  图7.4-1:重力做功=

  图7.4-2:重力做功=

  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重力做功=

  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

  练习1:如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

  二、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重力势能的单位: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 。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说一说,并回答上面有关问题。

  练习2.质量是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 m/s2)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讨论歌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不知道哪棵更高”这是说高度具有 。

  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重力势能也有 。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 。参考平面的选择是任意的,选不同的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是否相等?重力势能的差值是否相同?例如根据图,m=0.5kg,.完成下列表格:

  参考平面的选择

  小球在A处的重力势能

  小球在B处的重力势能

  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功

  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

  桌面

  地面

  5.重力势能是 具有的。

  例题:例1 在离地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通用13篇)《力》教学设计 篇1  1、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知道力的单位。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