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工作室工作计划
心理工作室工作计划(精选3篇)
心理工作室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工作机制,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号文件,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和刺激学生健康成长来保证的。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在国家教委制定的新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心理健康教育已被明确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改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重视学生心理咨询,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做好个案咨询和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日常建设,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全校的宣传、动员、普及和教育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讲授家长心理健康知识。
6、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至少有两次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小组会议)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和智力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大持久的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指导,包括阅读、记忆、思考、解决问题、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期的学习心理调节。比如比赛和入学考试前夕。
2、情感、情感与情感教育。
(1)了解情感丰富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掌握适当的方式和合理的方式来控制、表达和发泄情绪。
(3)学会如何保持积极的情绪。
3、坚强的意志和教育承受挫折。
(1)培养毅力和毅力。
(2)培养学生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关系良好。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展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与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沟通心态。
5、人格培养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和动力。
(2)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教育。
(3)重点辅导有人格障碍的学生。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咨询。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班会课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辟精神家园,接受个别学生或团体辅导。心理咨询室逐渐有专职教师负责,固定开放时间和固定场所。
(3)做好心灵邮箱,让个别学生通过写信预约咨询的方式与学校的心理老师沟通。心理教师会向主任询问一般问题,
(5)引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实施是不够的。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学生的来源和归属,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归功于此。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提出不懈的建议,引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6)指
心理工作室工作计划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