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精选35篇)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大峪中学高一年级的杜屹涵。我曾在一报道中看到这样一番对您的描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从此,您的名字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后我又在高一的教科书上学习了一关于您的人物通讯,这让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更加浓郁。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食为民生之本,但由于封建时代,人口众多,统治压迫,官府剥削,百姓往往食不果腹。近代亦产能低下,饥荒不断。所幸,您的出现,保障了人民温饱,并帮助陷于困境的外国他地。
您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与时代共存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毕业后,您舍弃了留在重庆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怀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建设国家的愿望,前往湖南农校教书。1960年,一场饥荒席卷中华大地。一时间饿殍遍地,您看着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毅然决定投身水稻研究,希望能研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全人都吃饱饭。
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您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失败,质疑,挫折,在您的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中是常态:研究被学术权威反对试验田被恶意毁坏,多次遭遇减产,绝收。这些看似致命的问题在您眼里却是再次爬起的动力。“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干,就是了。”您的心思全部扑在了稻田里,总是头顶烈日或瓢泼大雨到田里去观察实验材料。不在家,就在试验田里,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是因为您对杂交水稻爱的深沉,化苦为乐,用超强的毅力坚持了下去,最终收获了成功,您用脚踏实地的科研跳出了理论的桎梏,用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最终证明了杂交水稻的可行性,为农业技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随着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以及大面积推广,袁隆平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的赞美。在鲜花、掌声和荣誉面前,您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科学家的使命,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去。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您带领团队将杂交水稻的研制目标从丰产向绿色优质方向转化,研制出了更健康,更绿色的杂交稻。“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不断努力。”您用生命践行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目标,用行动感染着无数青年人,不仅如此,您还毫不吝啬的将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经验和成果传授给青年科研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组建科研团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奉献自己。
年满九十岁的您,人老心不老,还笑称自己为“90后”,希望正在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早日实现双季亩产3000斤的目标。您乐观的心态也同样感染着我们青年人,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酷的“90后”。对于青年学生的我们而言,时代的高速发展了巨大的便利,但这远远不够,我们会牢记您送给我们的八个大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我们必须向您学习,像您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我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您的梦想,亦是您毕生的奋斗目标。您曾把水稻比作核武器,饥饿比作敌人,您带领着全体中华儿女,战胜了饥饿,取得了胜利!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此致
敬礼!
20xx年xx月xx日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
袁隆平爷爷:
5月22日13点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在乡间田坝边同村干部查看耕地抛荒和中稻种植情况。看到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感到内心无比沉重悲痛,不愿相信那个手捧稻穗憨笑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于是我就在电影《袁隆平》和有关书籍中了解您的一点一滴。
您在幼年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和悲惨景象,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中学阶段您就对花草、果木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便毅然地跳进了“农门”。在上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影响下,看到一个个脸色蜡黄的百姓倒下,您就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在“下田实践”的信条指引下,您迈开了双腿、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立下了要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大志。请您放心,我们这些深耕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会用您在培育“南优2号”的实践苦干精神,坚决打好遏制耕地抛荒这场硬仗,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这一主业,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南优二号”推广后,您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又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您以超出世人想象的速度、超出常人理解的执着,完成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其中遭受的无数艰辛、挫折和冷眼都没有战胜您超常的那股气、那股劲,一个个创世界纪录的数字,书写着您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端着您给的“饭碗”。记得西南大学学生向您请教“成功的秘诀”时,您写下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8字口诀”,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吃苦实践,超越自我。我们新时代青年定会牢记您的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遇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气把汗水和热血洒在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书写青春篇章。
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90岁高龄依然每天去试验田边“打卡”,还说要从“九零”后工作到“百零后”继续向高产潜力发起冲击,甚至在病危弥留之际还关心水稻长势。而现在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化作了春风、夏雨和秋露守护着您的“孩子们”。我总在想,为何您到这个年纪还有如此高的工作热情,为何在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之后还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定下艰巨的目标?翻看了您平生事迹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我们这些从小听着你的故事长大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党员干部、人民公仆,我们会以您为榜样,矢志不渝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捧白米,九州人民无饥馑,十里稻香,五月金风送功臣。”后辈必将承国士之志向、担民族之脊梁、念物力之维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英雄,一路走好!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六年级七班的陈文娜。我们在这次的暑假里,和同学们一起种植了海水稻。种海水稻的第一天我们把它们泡在了水里浸泡发芽,在把种海水稻的田地耕好。隔了两到三天后,小稻粒发芽了,我们一起来到田地,把发了芽的稻粒撒进田里。隔了一天,稻粒发了一个两厘米长的小芽,开始了浇水。又隔了几天,稻苗长的有五厘米长了,我们需要给稻苗换位置了,还在一起插了秧,后来有麻雀还给他们做了好多稻草人,分别插在了四块小稻田里。
经过以后多周每天都来,稻苗已经长了,有十多厘米长!我们特别开心。不知不觉,我们开学了,我们没有办法,每天都来所以既然家长替我们浇水。我们周六周天来看到稻苗们,那天我们来到学校的海水稻田里,已经有几株到苗开了花。又隔了一个周,我们给大苗盖上了。这次大苗全开花了,但是另有一些还未开花。花要开始授粉了,这次我们拿出了家里大镜。观察了它们授粉时的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就要丰收了,可是现在还有。刚刚开花的但是天气已经降霜了。
我从老师和络等途径听到的关于您和海水稻的故事。您有个追梦路,分别是禾下乘凉梦和交杂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经过九年的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又在1996年。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四年后,700公斤的目标实现,年800公斤年900公斤年1000公斤。您的办公室有成堆的资料在办公桌上。还有眼镜以及放大镜。您说过“首先是眼睛,眼镜不行就放大镜。”您下不了田了但仍然会去到田边去看。
全球一共有4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您和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青岛约有50万亩的盐碱地。还拥胶州湾。在年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所。您为稻苗付出了一辈子,您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谢谢您!
祝爷爷身体健康!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4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当您去世的噩耗传来时,看着手中捧着的白花花的米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天地同悲,14亿人民同泣。袁爷爷,您是永远让后人铭记景仰的灯塔!
初识您时,是在外婆所讲的童年故事里。难以下咽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面窝头是外婆小时候的主食,遇到逢年过节,兄妹几人才能吃点黄米饭。外婆曾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看见黄米饭里有白白的东西,听大人讲那叫大米,兄妹几人围着饭桌欢呼雀跃。后来,黄米饭就变成了白米饭,再后来,白米饭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当我上学后,才逐渐读懂了您——国之脊梁,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您用毕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试验田,忙碌在实验室。为了让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了更多的人吃饱饭,您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自此以后,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为我的心中住进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爷爷。
看着群众为您送行的场面,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爷爷,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传承您的,踏着您的足迹继续努力前进。
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日期: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5
袁隆平爷爷:
20__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安详地与大家告别了。有人说,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过午饭,再和大家告别。我认为,您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难过。因为这是您的初心——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还记得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关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个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什么是杂交水稻,后来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产物,全国上下现在每顿饭能吃饱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爷爷的汗水在里面的,听罢,深感您的伟大,难怪,米饭如此香甜。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过您的大幅画像。您身着白衬衫,深蹲在稻田里,双手轻柔地捧着金黄饱满的稻穗,面带微笑又稍显一丝庄重。后来我知道,您在考大学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可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您就有了这么深远的目光,有了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这注定了您终将成为“国士”,终将成为“大师”。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读过您写给母亲的那封信,深受感动。您在信中写了很多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如果说,您的理想是让人们远离饥饿,那么母亲就是助您实现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爷爷,不要觉得有所亏欠,我想您的母亲一定能够理解您是在“舍小家,为大家”,明白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目标在奋斗,明白您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造福。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看过一段关于您的视频,深受震撼。您说到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产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和您的团队努力下,水稻亩产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杂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__年9月29日,89岁的您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进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袁隆平爷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好好牢记,并“以光盘为荣”。袁隆平爷爷,您的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淡泊名利,我们会认真学习,积极向您看齐。袁隆平爷爷,我们会谨记您的勉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担当!
袁隆平爷爷,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满溢”,那里到处可以“禾下乘凉”,愿您安息!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6
袁隆平爷爷勋鉴:
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安详地与大家告别了。有人说,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过午饭,再和大家告别。我认为,您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难过。因为这是您的初心——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还记得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关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个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什么是杂交水稻,后来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产物,全国上下现在每顿饭能吃饱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爷爷的汗水在里面的,听罢,深感您的伟大,难怪,米饭如此香甜。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过您的大幅画像。您身着白衬衫,深蹲在稻田里,双手轻柔地捧着金黄饱满的稻穗,面带微笑又稍显一丝庄重。后来我知道,您在考大学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可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您就有了这么深远的目光,有了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这注定了您终将成为“国士”,终将成为“大师”。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读过您写给母亲的那封信,深受感动。您在信中写了很多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如果说,您的理想是让人们远离饥饿,那么母亲就是助您实现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爷爷,不要觉得有所亏欠,我想您的母亲一定能够理解您是在“舍小家,”,明白您是为了“人民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目标在奋斗,明白您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造福。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看过一段关于您的视频,深受震撼。您说到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产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和您的团队努力下,水稻亩产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重要意义。而的杂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年9月29日,89岁的您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进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袁隆平爷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好好牢记,并“以光盘为荣”。袁隆平爷爷,您的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淡泊名利,我们会认真学习,积极向您看齐。袁隆平爷爷,我们会谨记您的勉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担当!
袁隆平爷爷,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满溢”,那里到处可以“禾下乘凉”,愿您安息!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7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朴素的衣着、慈祥的面孔、劳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人们眼前,您劳动后喘气的轻声、课堂上亲切的话语、田野间欢快的笑声永远回荡在人们耳边。
可现在,人们将再也见不到您,不能再听您了。您这一走,让全世界的人心如刀绞。
您这一生,都在为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而努力奋斗,直至你永远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为解决全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替全世界人民向您说一声谢谢。
袁隆平爷爷,您一生荣誉无数。我真的'十分佩服您。您许下登天之梦,一直努力奋斗。您为他人着想,总是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不顾自己。您还呼吁人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我们虽然学过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懂得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您和他人的辛苦,只因为自己生活得太好,没有尝过苦头。
您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告我们认真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您的意志力,就好比山上那深深扎根在石头缝里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你都毫不动摇,努力为自己定下的梦想而奋斗。
袁隆平爷爷,通过对您的了解,我真正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以后,我饭前会想到您和其他农民伯伯的辛苦,饭后,我的碗里将一粒不剩。
祝一路走好!
写信人:
日期: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8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太阳跌进遥遥山野,黑夜开始野蛮生长。您去世的噩耗不胫而走,悲痛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此刻,我不禁想提笔给您写这封信。
小时候曾在奶奶怀里,闻稻香轻飘,望稻浪滚滚,听着关于您以平凡之力书写研究杂交水稻的传奇故事。
世皆不屑,坚若磐石。曾经的您,意气风发,志存高远,提出了培育杂交水稻这样伟大的构想。面对国际视为对学术理论的背叛与颠覆,甚至视其为对基本遗传学的无知的质疑,您于坚持与放弃之间选择了坚持。即使饱受非议,你仍坚守初心,在世界流言蜚语的千磨万击下,您还之以坚劲,向世界展现了坚不可摧的决心。
坎坷重重,迎难而上。从茫茫“稻海”中任凭毒日啃食一寸寸肌肤,蚊虫大军一次次围剿,到大雨倾盆之夜,恶人作祟,秧苗被毁,历经千辛才取得的成果仅一夜便化为泡影;在研究地,大地剧烈震动,楼倒人亡,惊恐的呼救同地震的巨响交织奏成交响曲似阴影般笼罩着大地,你坚守在诗圣杜甫所吟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样漏风又漏雨的窝棚里工作。您不因烈日蚊虫,而停止四处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您不因屡试屡败,而放弃研究;您不因地震对性命的威胁,而逃离就此作罢;您不因寒冷没日没夜的侵扰,而放弃培育水稻。无论前方荆棘多密,狂风多猛,暴雨多烈,即使坎坷重重,您仍坚定信念,英勇地迎难而上。
十年奋斗,终得硕果。几十年狂风暴雨后你终于研制出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量一次次刷新了世界记录。最终您给了一个完美的交代,让世界多了一次伟大的创举。
山因脊而雄,屋因深而固,国因您终得温饱。曾记得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超级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请您放心!我们在,我们定会将您的光与热传承下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向着科学迈进。一定要圆了您的梦,为,为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来的某一天,这里的稻穗会比高梁还高,穗粒会比花生还大。您的梦想终会实现。
祝您
一路走好!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9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从饿死人的大饥荒到如今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要有独立自主的,然而那时的却连大米都要从国外进口,还闹着大饥荒,充斥着战火。您生于1930年,那样苦难多灾的年代,不知您是否是面对着漫天硝烟,亦或是脚下森森白骨,忍受着饥寒,立下了“让每一个人都吃上饱饭”的宏伟理想。您从重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村,在那里,您开始了研究。当您意识到天然雄性不孕株水稻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您领着妻子,三个学生组成了五人小队,拿着放大镜,在田野里一株一株地寻找。面对茫茫稻田,五个人不懈的地毯式搜寻,终于找到了十几株。我想您当时也是兴奋的像个孩子一般吧?您将这些水稻研究,栽培,当发现这种水稻的颗粒饱满率高达80%-90%,您立刻上书给国家,却不料这时,的脚步逼进了。您遭到了自己学生的迫害,上面发下来的通知书几乎起不到一点作用,场面已经失控了,您带着妻子和仅剩的两个学生好不容易抢救出几株珍贵的水稻迁到别处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您发现了一株野生雄性不孕株,推动了您新一轮的研究,您又开始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研究,这其间的研究过程必然是曲折不易的,但终于有一天,您成功了,当您意识到您的梦想要实现了,那是一种怎样激动的,难以抑制的兴奋,人能养活人。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更推动了世界上许多人多地少的地方的发展,您更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您瞧哪!小到大米的价格平衡,人人都能吃上饱饭,大到国泰民安,山河锦绣,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0
袁隆平爷爷:
5月22日13点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在乡间田坝边同村干部查看耕地抛荒和中稻种植情况。看到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感到内心无比沉重悲痛,不愿相信那个手捧稻穗憨笑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于是我就在电影《袁隆平》和有关书籍中了解您的一点一滴。
您在幼
2024关于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