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心得体会总结 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总结(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一
自从有了《嫦娥奔月》这篇神话,总想去月亮上看看嫦娥。可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中国,开始了圆“航天”梦的努力!
2008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中国首次奔月,在月球上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足迹,并在月球留下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虽然只迈出了一小步,但是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航天事业将更加辉煌!就在后来这短短的4年里,中国完成了多项“航天”行动,还发明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人造月球卫星;继而将地球生物送往太空,并让神九、神八、神十与天宫一号舱口连接;并为在月球上的月球车打下基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振奋人心!
也许数年后,人类已经迁居到其他星球,可是,我知道,人们的追寻“航天”梦的脚步一定不会间停的!
不论怎么样,人们的“航天”梦将会传递火炬一样,永不停歇,一代接一代传下去。那个时候,人们或许用超级的航天飞船,穿过黑洞,通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恐怖的黑洞变成了走向全新世界的通道;用带有改变气温的仪气的飞船,改变金星、水星、天王星、海王星恶劣的环境,让人类可以在那里定居;我还要让高速宇宙飞船成为人类“航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未来,让神话不只是向往,它能够让这片蔚蓝色的世界不再是谜,而是梦境一般美的花花世界。
我常想:若是我也能像刘洋大姐姐一样,为中国航天出一份力,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那将是那么美妙!梦想会充满能量,我要让每一个美好航天梦化作多彩的涂鸦;让每一个拥有航天梦的人成为快乐的童话,都收集在宇宙这本多姿多彩的童话书里。
如今,许多人都已加入到航天事业中去,为中国、为世界的航天史上添上浓重的一笔。每一个拥有着航天梦的人啊,努力吧,美好的明天等着你浩瀚的宇宙也迎接着你,让我们带着梦想去——航——天!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二
今天下午第三节上课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气,结果,刚刚走到门外,却被老师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宫课堂》,马上就来兴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却依旧记忆犹新,不知这次,会有什么新东西。
众所周知,太空和我们地球是有极大不同,有一部分便体现在重力,太空是种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事,在太空中却很难做到,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义。
首先是太空“冰雪”实验,有一种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体——醋酸钠,在地球上作这一实验需要些技术,不过,在太空中则是另一番景象,先挤出一些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空中悬浮着,用醋酸钠晶体一碰,一团“热雪”便出现,好神奇。
接着是液桥实验,在微重力的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无限扩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两块玻璃板上的水连在一起,便会形成罕见的水桥。
然后的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同样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样的方法水油也不会混在一起,因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没有浮力,油水自然会混在一起,这时候,便需要离心力,使劲甩,油水才会分离,离心机,甚至太空站都用的这个原理。
最后是证明牛顿第一定律,学过物理的都知道,此实验无法用实验证明,但在太空中,离实验证明更近一步,因为只有空气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
这次课堂,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白数、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学不好,连这都看不懂。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三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2022年10月12日,第三次天宫课堂拉开帷幕。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与天宫课堂二号不同,“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这样“太空教师”的活动范围更大了,相应在直播当中用到的摄像机机位和保障设备变得更多,地面调度的操作也更加复杂。这也是课程的第一项:介绍问天实验舱。
身着蓝衣的航天员们一边介绍一边来到植物样品采集的地方—生物技术实验柜,航天员陈东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实验柜的原理与功能,并引出了今天的第一个小实验:毛细效应实验。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没有重力作用下,液体表面张力会更大,促进液体不断上升。
紧接着,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掉头的扳手等多个有趣神奇的小实验,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太空的奇妙与神秘也激发了我们对太空未知事物与太空自然的探索精神。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会掉头的扳手”这个实验,宇航员陈东转动了一个小扳手,又转动了一个大一点的扳手。小扳手上端一会儿再上,一会儿在下,旋转地十分快速,如秋天的落叶一般,随风飘舞,不一会儿别从陈老师的手中逃之夭夭了。大扳手呢,一端做了橙色记号,陈老师轻轻一拨,扳手左右旋转起来,橙色的一端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往右,同时还向下不住地逃窜去,陈老师迅速一抓才让这失去重力束缚的小扳手停下来。这个现象被称为贾尼别科夫效应。
实验后,同学们积极提问,航天员们一一解答。
最后,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主持人们言毕后的一阵阵掌声中落下序幕,此次天宫课堂圆满结束。
在本次天空课堂,我学到了繁多的知识,也涨了很多见识,对生活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对未知也产生了许多追求与向往。
在太空,连原本身边普遍得不曾入眼的小物,都成了科学家们重点的研究对象。每一次不经意间的举动,都会成为偶然发现某种定理的契机。
地球的奇观异景只不过是冰山一角,那未知的远在天边的星河里又充满了多少神秘呢?在未来,我们将去探索,去发现,去应用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奇妙事物,去完善,去成就,去感受每段瑰异的专属于宇宙的故事……
那遥远的苍穹之上,又藏着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四
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叫“天宫课堂”的直播,让我印象深刻。
在太空需居住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三位航天员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实验,为我们讲解这些实验和地球上有什么样的区别。
在那儿,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讲了太空自行车,她先把双脚顶在天花板上,双手放在脚踏板上这样骑。我发现了太空的自行车是用手来骑的,不仅不能走动,还不能控制方向。而在地球上的自行车是用脚来骑的,不仅可以走动,也可以控制方向。
说完太空自行车,王亚平老师还讲到了浮力。原来,在地球上把一个乒乓球放进装着水的杯子里,它就会浮起来。而在太空中失重的情况下做这个,乒乓球只会停在水中。
他们还说了在太空中行走和转身,叶光富老师在太空中行走,只是走了不到一会儿,他就飘起来了。做转动实验用了三个方法,不过只有最后用右手不停地转动才能成功。
航天员们还制作了一个水球,在水球里不断地加入水,水球就会变得越来越圆大。还在里面又加了一个小一点的水球,对着水球看王亚平老师,发现大水球映着的王亚平老师是反过来的,小一点的水球里的王亚平老师是正着的,真是神奇。亚平老师还在水球里加了蓝色的颜料,结果整个水球都变成蓝色的了。再拿一个奇特的压片放进水球里,水球里就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浅蓝色的水泡。
这次的课我们上得十分开心,我长大也要像这三位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五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十分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宝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行晨练,晨练项目是中国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
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种植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告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激动。
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六
太空十分奇妙,它像是一本巨大的书,一本深奥的书,需要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国力当金钥匙去打开它,了解它,读懂它,而现在我们只翻开了第一页……
之前,我们国家科技不发达,与美国相差许多,近几年突飞猛进,对全球开播天宫课堂,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太空。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400多公里的空间站给我们授课,王亚平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太空家园,有睡眠区,是他们休息的地方;卫生区,有太空厨房。虽然他们的厨房并不大,却很完整,还能吃到新鲜苹果。厨房中有微波炉、热风装置、冰箱等,还有吸水分配器进化再生水。这么设备齐全的空间站让人惊叹,似乎把地球上的家“搬上”了太空。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实验,比如浮力消失。王亚平老师拿出了装了水的杯子,将它固定在桌子上,说道:“如果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是不是怎么压也不能将它压入水中,一直浮在水上?”她接着说:“但在太空中没了重力,乒乓球不会再浮在水上,只要轻轻按压它入水中,它就沉入水中。”果然,王亚平老师把乒乓球轻轻按入水中,乒乓球就沉在里面没有浮起。我十分惊奇又感到有趣,赞叹太空真是美妙。
第二个实验是“水膜张力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铁圈,在水杯里浸一下,上面便有了一层水膜。再向水膜中注水,直到水膜成了一个水晶球。王亚平老师的脸在水球中是成倒立的,我本以为这已经很奇妙了,老师又拿来一个针筒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小水球,我再观察时发现水球中的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水球中的却是正着的,我惊呆了,这也太神奇了。
过了一会儿,王亚平老师将水球中注入蓝色素,这小球就像地球一样,成了漂亮的蓝色星球。老师又夹出一颗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中马上充满了小气泡,在小气泡爆炸时水球也没破,反而发出阵阵香味。我十分惊讶,太空中没了重力竟然如此奇妙。
因为太空中没了重力,宇航员们睡觉时也得被固定,连行走也成了问题。没了重力,血液也会涌上脑袋,为了保持健康要穿企鹅服或坚持运动。他们在祖国航天事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多么令人敬佩。
希望我国科技越来越厉害,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将来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最新天宫心得体会总结七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心得体会总结 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总结(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