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精选31篇)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1
读了张总写的《以奋斗者为本》后,我感受颇多,作为易流新员工的一员。我想我的路还有很长很远,但要想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为我个人职场生活添彩,就必须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
作为新员工的我们都很年轻,有一定的冲劲,由于工作经验不是太多,工作思路也比较单一,在工作中会常走弯路,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困难或有些小的不适应,而困惑。其实这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说明我们已经在前进的路上了,而这些小困难也就成为我们在奋斗路上的小插曲了。我想易流的"奋斗者"应该是那种有工作激情,并不断接受挑战,通过不断地挑战去重新打造自己,进而继续向前赶,让自己逐渐强大起来。
易流的"奋斗者"首先应该是对易流事业的绝对认同与忠诚,并践行易流的七条价值观;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必须对工作充满激情,并对于易流的发展富有责任感、使命感;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应该将本职岗位价值最大化,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事风格;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应该时刻具备危机意识,并在工作中持续改进;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应该具有钻研、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是张总对易流"奋斗者"的要求,这五条要求即全面又精辟,话不多但要做到却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易流人要有责任感、有使命感,以主人公的心态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同时还要有"危机意识".
用心用智慧,给力给机会。我想我们每个人对"奋斗者"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小不同吧,但是有了张总给我们提出的方向性要求,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风向标,它指使着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向前迈进。易流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肯奋斗肯挑战,相信定会有更宽广的舞台去等着你。
最后,我们必须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转变、创新、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的经营方针做为我们奋斗前进的指导思想。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为目标,而团结奋斗!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2
我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犹豫,相信幸福就在自己手中,积极乐观地面对每天的朝阳,每天都是新鲜的人生。"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我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教师的人生才不会感到枯燥,讲课才不会干涩,才会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才会让教育人生道路更精彩。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记得校长曾这样说过:"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教师的心态就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掩上《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再细心品味书中那些诱人语句,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肖川教授文字的优美、自然、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磨砺着思想火花。"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每位教育者都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及人生幸福的一课,非常发人深省,非常令人受益。真是一本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好书。拥有阳光心态,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从现在开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3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因为性格与环境差距,不经常看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前段时间,不经意在书店看到,就翻阅几页,为此稍有感悟,写出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4
《论持久战》一书,是---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论持久战》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在我读了---的《论持久战》后我觉得它的巨大价值不仅仅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而且其在我们现实生活里有具有其非凡的历史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遇到困难,而无从下手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要努力奋斗好长时间,更有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来,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走持久战略。首先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总结出现困难的内因,外因,我因。然后,从第一个阶段开始,找出自己处于困难之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找出原因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认真改正,保证同样的错误不会在发生第二次然后探索新道路,为发展新的事业而准备。第三个阶段就是要进入反攻阶段,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让自己的生活由被动变成主动,争取做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觉得《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它指引着我如何怀着豪迈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磨难,成为一名真正的探索者。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5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叫《秘密花园》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一场可怕的瘟疫使10岁的小玛丽成了孤儿,不得不被送往画眉庄园。画眉庄园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有被锁了10年的花园,有被秘密藏在房间里的小男孩。而玛丽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发现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和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也发现了那个被藏起来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玛丽、克林、和荒野上长大的男孩一起,唤醒了沉睡10年的古老花园。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乐观,积极,微笑,才会使我们有精神,也只有有精神,我们才会拥有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们心里。心里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
人生不如意事就如满天繁星,如果一遇到挫折就郁郁寡欢,那这个人也就一生也不会快乐。遇到挫折,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玛丽那样,微笑面对。例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观的人,可能会唉声叹气地说:"太倒霉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乐观的人,则可能微笑着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牛奶呢!"同样的境遇,心态不同,人生的轨道恐怕也会不同。就像我。有一次,我被铁钉扎到了,也不知道那铁钉有没有生锈。听同学说,如果破伤风的话,一个月便会死去。我吓得面都青了。回到家,我告诉了家人,可妹妹却乐观地说:"放心好了,没那么容易死。"我半信半疑。一个月很快就过了。一天,我突然感到十分头疼,我悲观地想:天哪,我还不想死!我立刻告诉了独个呆在家中的妹妹。妹妹想了想,说:"我看,是你着凉了,所以才头疼。"我不信,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说什么"我快死了"之类的。无奈,妹妹叫回了正上班的妈妈,妈妈又把我送进医院。后来,医生诊断出我头疼是因为我感冒了,而我根本没有破伤风……
同时,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视快乐,甚至漠视快乐。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在儿童时代的那种对快乐的天然领悟和完全接纳的能力,更是珍贵。文中克兰文老爷在爱妻过世之后,埋了花园的钥匙,想借此阻断对爱妻的思念,但是这却使他沦为悲伤和痛苦的阶下囚。隔断快乐并不能换来宁静,它只能使你郁闷不堪,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远的黑暗。快乐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没有了快乐,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快乐,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喜悦;没有了失败的泪水;没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没有了一切的情感。花园是在快乐中诞生,在悲剧中尘封,又是在快乐中开启,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转变呐!
读完《秘密花园》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至少能够改变自己。要记住,让自己快乐起来!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6
鲁滨逊这个人,是个爱冒险的探险家,曾经有句俗语:爱冒险,就赶快来看看《鲁滨逊漂流记》吧!它会告诉你,鲁滨逊是怎样以顽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
他出门过三次,第一次他沉船了,不过他与水手们都幸于免难;第二次,他的船顺利抵达了巴西,他在巴西开始经营起种植园;第三次,他沉了船,水手和船长皆葬身鱼腹,只有他在一个荒岛上。
我觉得鲁滨逊在劫后余生之后,把自己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而分为“借方”和“贷方”。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我觉得鲁滨逊写的“贷方金额”要远远高于“借方金额”。这样一来,从此处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极其乐观的人,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这“孩子”,这是不得了。后来,我觉得,鲁滨逊本来是一个无神论主,而在他拾到一本圣经后,什么都变了。他开始信仰上帝,活脱脱一个---徒。这种神奇的信仰的力量对于孤独的鲁滨逊来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只有在物质艰难的情况下最需要抓住并坚守住精神的力量才不会被打败。有一个文学家叫林纾的说过:打破“中庸之道”等中国传统观念的新精神。这也是近代中国人所理解的“鲁滨逊精神”的核心。在圣经的文化熏陶下,鲁滨逊开始一心一意安排起自己的生活了。我觉得他十分幸运,如果他的.船沉在了非洲,那会怎样呢?幸好这是一个离美洲大陆很近的荒岛。作者并没有把他的沉船写在一些非洲雨林啊,百慕大三角啊什么地方,偏偏他的船沉在了荒岛,一个富饶的荒岛上。就在荒岛,作者把许多笔墨给了野人,这一定有他的用意。而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这二十多年来,鲁滨逊一个人生活着,有一个人陪他,那自然是极好不过的。文中,星期五对那些人肉垂涎欲滴,我越看越觉得恶心,一个人,吃着另一个人的肉,这不免让旁观者呕吐。我从“星期五对人肉垂涎欲滴”可以看出,他对吃人的习俗是习以为常的,没有认为这是可恶之事,还没有一点羞耻感,这让我对星期五有很大的偏见。
后来,我看到了星期五对鲁滨逊说:“拿斧头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他走。”我这才对星期五消除了偏见,认为星期五与其他野人不一样,他有着单纯质朴的性格。
不得不说,这本书蛮好看的。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7
《狼王梦》以母狼紫岚为主角,讲失去了伴侣的母狼紫岚在广袤的尕玛尔草原上,一场飞砂走石的大暴雨中,在与猎狗的厮杀中艰难产下五只小狼崽,而其中一只刚出生的小狼崽在受到暴雨的侵袭后死去,紫岚倾注了全部心血来培养这四个狼崽。为了下一代,为了实现狼王的梦想,紫岚对四只狼在庆祝了全部的母爱。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然而,给与我更深刻启发与触动的,是人类的思索方式。我静静的想了――
换一个角度去想,我们会发现,平时我们憎恨的、狼生存的概念――活着就是一匹狼,死了就是一堆肉。这个理念或许对于人类来说不近人情,可却符合狼情。正如紫岚所想――对死者废物利用,拯救众多活着的生命,或许还是一种慈悲呢!
以前,我憎恨狼,总感觉它透着一股杀气。并出奇地喜欢猎手那种豪爽的风格。但现在,我就连看到屠夫杀鸡都都感到残忍。人类啊人类!难道,你们就为了一顿美餐,一张珍贵的狼皮,而残杀一个生命吗?如果你们无缘无故被一个生命残害,你们会愿意吗?你们的灵魂会愿意吗?
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就像凶狠而残暴的狼。他们对任何一个幼小的生命都不会放过。两匹公狼会因为争夺一匹母狼而厮杀、而拼搏,甚至两败俱伤。可母狼们在保护幼仔时爆发出母爱的力量却大得惊人。这是为什么?我不知道。
人是有生命的,他们要存活下去,就需要食物。但狼也是有生命的,他们同样需要食物。或许有人会说:“那狼群不还残害过人类吗?”我会反问他:“你们没残害过狼群吗?”
要知道,狼是动物,是凶残的动物,是上帝赐予了他们这种天性。可人类,是有情有意的、高一等的生命,怎么能无辜屠杀生灵呢?屠杀狼群不要紧,鸡、鸭、鹅,鸟,这些可爱的动物,不都是死在人类手下吗?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部关于保护动物的电影。当看到一名名猎手为了得到珍贵的鹿皮,而活剥一只只无辜动物的皮时,我彻底惊呆了――没想到,如今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了钱财,屠杀生命、滥杀无辜,这是多么可耻!当我看到一只只动物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时,心里萌发出一种说不出的愤慨。
《狼王梦》,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它,让我整理了思绪,重新学会思考!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8
读完《朱子家训》我感慨良多。它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对他人、对生活应有的态度。全篇以偶句连成,颇具韵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跃然于眼前,每天早晨伴着晨露,把庭院内外收拾的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当太阳走完一天的行程,洒下最后一束阳光,便关锁门户,卸下一天的劳累疲惫,准备进入梦乡。这是怎样的一种安然,一种恬静,恐怕只有不被世俗沾染的人才能享受这份安逸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微艰。"看看如今,美国的"次贷风波"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强烈波动,且不说其他,就一路飙升的粮价或许就是08年一个笼罩在人们头顶的经济阴霾。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前不久也发出警告:每天晚上地球上有8.5亿人饥肠辘辘地入睡。或许一日三餐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奢望。报纸上那些"饥民"特写,怎不为我们一次次的敲响警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能否达到所谓的"太平盛世"归根到底就是看每个家庭过的是否幸福如意。但是,总有太多太多的家庭处于不幸之中,隔阂、争吵和打闹,日子鸡犬不宁,孩子的心没有依靠,惴惴不安,心存胆怯,平静的生活总是那么短暂。一时话不投机,就可能瞬间爆发一场战争。对此前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是啊,两个人从相遇、相知、相恋,到最后组建起家庭,毕竟都付出过,努力过,何苦用曾经接吻的嘴说出中伤对方的话呢!"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事不能太绝,说话亦然,所谓话说太尽,缘分必定早尽。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为我们创造了基本生活条件。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的,最无私的。"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岂不妄为人子?
读完全篇我有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它对于一个刚刚踏出校园尚且稚嫩的青年,在对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当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一些内容可能以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但其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9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阅读一篇新文章,就好像在我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就是这样,它给我启迪,给我力量,催我向上奋进!
《青铜葵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青铜的男孩和一个名叫葵花的女孩,在种.种机遇巧合下成为了兄妹,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岁月,但又不得不分离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各种各样的苦难围绕着他们,活下去甚至都是问题,但是他们却是幸福的。因为生活中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人们心中的美好。生活在“大麦地”美好善良的人们心中始终充满爱,那种爱不仅给了自己的亲人,也给了这个举目无亲的女孩——葵花。这爱正像青铜挂在村口的那盏照亮葵花回家之路的灯笼,照亮了黑暗中行走的大麦地人们,也照亮了更多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青铜和葵花虽然最终分开了,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剧。的确,他们情同手足,最终却分离了,这种分离显得有点残忍,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夺走你仅有的那么一点点的幸福。于是,你又要去重新寻找幸福。这样反复着、反复着。虽然说这样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有时是无法逃避的。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它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当它出现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忽视它。但如果无法忽视它,那就勇敢地去正视它,将苦难变为幸福!可是总是有人畏惧苦难,把苦难想象成魔鬼,把它和罪恶混为一谈,我曾多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我渐渐明白了,这是一个人的心态,你心中的苦难是怎样的,它就是怎样的。或许换一个角度想,苦难也不是那么苦,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难,但是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再大的苦难也会烟消云散的。记住,千万不要想着一味的逃避,因为逃避是没有用的,它只会让你变得脆弱。当面对苦难你逃避时,请你想想青铜和葵花,他们的困难是怎样去克服的,我想,此时你一定会重新站起来,去战胜它的!
当你在正视苦难的过程中,你也就可以正视人生,把苦难唱成一首快乐的歌!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篇10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一直都喜欢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这段话,独处的妙处被描述的恰到好处。
时常听到会有人讲越来越害怕晚上,当白天的嘈杂和朋友散去只身一人、无人相伴的时候,就会害怕那种孤独和寂寞,甚至有亲人孩子在身边也有孤独和寂寞存在。周国平讲人的寂寞概括为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了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换句话说有人寂寞地百事无心,有人将寂寞转化为思考的机会,而后者便是我们所说的独处,正如文章中说的"孤独与独处是不同的,孤独是自我感觉没有人可以沟通,不被他人理解;独
课外书读书感想1200字大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