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2024-06-073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

  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后,我从中看到很多东西,也想到了很多东西。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情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布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当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视职能。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惟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干。因此,作为一位预备共产党员的我,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一位党员,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好下一代,为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我觉得我们还应当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老师储备知识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进步本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没法进步,能力就没法进步,就不能把学生教会、教好。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情势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不见学习水平涨”。很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知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看就轻易膨胀,就谢绝不了,一碰到就轻易乱了方寸,就轻易被绳索绊倒。因此,我们必须要常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

  另外,我们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最近几年来,有一部份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寻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法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节约勤俭,反对浪费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

  我们应当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看了《生死牛玉儒》后,让我深有感慨。牛玉儒同道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质,他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善于捉住关键环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楷模吗?

  我们要把奉献在岗位,看做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奋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地熟悉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鼓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2

  西晋的富豪官员们为何喜欢斗富?唐朝何以从“贞观之治”演变出“安史之乱”?北宋为何从一个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历史深处?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

  和“廉政文化”相对应的就是“腐败文化”。腐败文化严重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在这种情况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员的防腐拒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曾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此意义上而言,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无疑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化力作。如果说,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旗下的河南影视集团之前推出的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现代“廉吏”的榜样,那么,《鉴史问廉》则深入历史的肌理,让我们从历史的镜鉴中寻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从这一点而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3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

  八集文化纪录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包拯不持一砚归,狄仁杰断案如神、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 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纵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他们是恒星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好钢是不能用在做鱼钩那样的小用途的。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就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无愧于“包青天”这一称呼。像他这样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还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海瑞是一个浑身是胆、一身硬骨头的人。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里装的是什么?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所吃的菜都是夫人亲自种的,衣服更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在他老母亲过生日那天,他破例买了一点肉,“海瑞买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闻。海瑞死时,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发送行的队伍绵延百里。

  我想起前不久以身殉职的警察。张作田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中队长。20xx年12月10日,他在南京执行公务时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38岁。12月15日清晨6时,数以千计的社会各界群众赶到连云港赣榆殡仪馆,含泪为警察张作田送行。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忧,后百姓之乐而乐。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里。

  那些鱼肉百姓、贪婪自私的为官者无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那些被贪欲蒙蔽双眼的官,也许一时能享受物欲上的满足、然而,金钱、权力、美色……就像天边的晚霞,绚丽而易逝。浮华散尽,他们将陷入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终被人们狠狠地摔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在欲望中生活,但不能为欲望束缚。抛弃贪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坚定信念做不到,没有无私的精神做不到,没有决绝的勇气做不到。

  当今世界,诱惑多多。如何在诱惑面前不低头,如何抛弃那些引人走向邪恶的欲望,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古人说慎独,今人讲品格。高举起理智的旗帜。坚持做人、做官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做到“观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4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10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  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后,我从中看到很多东西,也想到了很多东西。从我国目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