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通用31篇)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1
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笔者认为,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向,切实增强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在全省城乡社区全面铺开取得实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价值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和“湖北篇章”,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从实践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湖北方案”,也是全省党员干部落实党史的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
价值旨归:人民至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既是实践课,也是理论课。从价值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的价值旨归在于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其一,“共同缔造”活动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建设好城乡社区,就是缔造好人民群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所依托的家园。
其二,“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解民忧、暖民心,特别是守牢护好绿色生态的家底,做好规划引领,改善人居环境,缔造生态宜居家园是人民群众心之所盼。
其三,“共同缔造”活动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发挥党建引领和统揽作用,实行“党建+乡建、村建(社建)、家建”一体推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共同体,建成便民快捷的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生活圈,缔造美好幸福家园,正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
其四,“共同缔造”活动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共同缔造”活动顺应基层治理体系变革,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缔造和谐人文家园,促进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其五,“共同缔造”活动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共同缔造”活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将成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实践路向:践行“五共”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从实践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的实践路向在于坚持群众主体,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践行“五共”理念,核心在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始终坚持群众主体,让“五共”理念内化于心。在“共同缔造”活动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宣传发动群众,讲清讲透活动意义和精神实质,让群众主动理解、掌握活动的核心要义,形成思想自觉。始终维护群众利益,让“五共”理念外化于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共同缔造”活动落实落地、落细落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让“五共”理念固化于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差异化、分众化,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注重总结经验,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规章制度。
践行“五共”理念,重心在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决策共谋重在察民情。围绕城乡社区“建成什么样”“怎么建”“谁来建”“谁来管”“谁来评”,充分尊重城乡社区居民意愿,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展共建重在聚民心。在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基层治理、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注重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政府”为“靠大家”。建设共管重在集民智。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一体化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法,强化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共管的自主性、自觉性。效果共评重在强民主。将群众“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健全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的全过程民主评价机制。成果共享重在惠民生。让人民群众通过入股、就业、创业、管理、参与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在共同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践行“五共”理念,要务在于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于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共同缔造”活动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在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强县工程建设。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提升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彰显县城及乡村自然、产业和文化特色,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重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着力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下功夫,促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促进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三是着力在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促进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健全服务“三农”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着力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促进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促进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五是着力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强保障,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2
8月1日,县委书记陈建平在宝丰镇龙井村主持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样板点建设座谈会,与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围绕如何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细共商、共谋、共计。县领导王宇星、杨明章、冯波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话题深入。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宝丰镇党委书记、龙井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分享了参加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和收获,并结合镇、村实际就如何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谈了各自想法和思路。陈建平不时插话,结合镇村干部发言,对“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作了政策宣讲、解读。在对活动意义、内容有初步了解后,与会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表示,要从人居环境改善、污水垃圾处理等身边和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主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来,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指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共同缔造作为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理论依据充分、精神内涵深远、方法路径清晰,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组织、发动群众,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参与着办,激发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表示,坚持党建引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要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好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把群众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变我要干为一起干,变我和你为我们,让群众既当参与者,又当共享者。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户户走到为载体,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将清楚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要准确把握共同缔造的操作路径,摒弃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和固有套路,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方法贯穿活动始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要办好一批试点,坚持小切口、低投入、高效益,通过“解剖麻雀”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让群众尽快看到“五共”实效。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3
9月2日,大垸镇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镇专班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镇主要负责人传达了赴红安、麻城两地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心得体会,学习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并对会上下发的《大垸镇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细致解读,为全镇如何开展共同缔造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对共同缔造的认识,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要全面践行“五共”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群众参与共谋共治共建共管共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会议强调,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要进一步夯实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支部领导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群众影响群众,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美好家园。二是要坚持民生需求,群众点单,将群众作为工作主体。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切入点,“三上三下”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先打造示范村组,形成示范效益,进而全面推广,整村推进,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共同缔造”家喻户晓。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横幅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共治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以生动宣传推动精准落实。
会后,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就如何开展本村(社区)下阶段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4
为深入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市执法局、市机关服务中心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举办了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的活动,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榆阳区环卫局、高新区环卫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本次通过宣读了垃圾分类倡议书、现场知识问答、趣味游戏和参观科技馆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等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增强了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通过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的宣传,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带头垃圾分类,共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坚信,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定会越干越出色,我们的生活环境定会越变越美好。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5
近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推动该项活动更加广泛开展、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共同缔造的目标是为了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首先就需要问需于民,读懂弄透百姓的心声。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纷纷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直接与一线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心连心对话,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群众真实需求,力求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尽土,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人人有责。“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共同缔造重点在于“共同”二字,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单靠政府发力远远不够,更是需要引导群众参与、形成共识,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激发内在动力。如何发动群众从“置身事外”到“参与其中”,保持“党群同心”“干群一体”的良好态势,对于实现“共同缔造”至关重要。
党员干部对于“共同缔造”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对于老百姓而言,确是一个新概念,何为“共同缔造”,以及共同缔造何物,群众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这就需要党员干部通过亲和的方式进行全覆盖式宣传、步步引导群众理解“共同缔造”的内涵及核心要义,使其入脑入心,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譬如,构建“党建+”宣传引导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壁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群服务“连心桥”,释放党建“磁场效应”,结合党员“双报到”工作,在社区活动室、在镇级服务中心等阵地,于茶余饭后在“侃大山”中无形间将“共同缔造”观念根植于群众心中,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便于各项事业的多方发力、协同推进。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党委政府主动发力、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群众积极响应、主动支持配合,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譬如,社区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相关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人居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群众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主动自觉保护环境、维护设施,从而实现美丽环境人人享受、幸福生活天长地久的美好心愿。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6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试想一个人生活在蚊虫肆虐、垃圾成堆的地方,怎么会感到幸福呢?
对此,我有着深刻地感受。以前我们家刚搬到现在的小区时,周围没有什么生活设施,也没有什么绿化。到处破烂不堪,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遇到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小区旁的一条小河整天泛着黑色的泡沫,河面上漂浮着生活垃圾,河里的鱼儿早就死光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黑水河。到了夏天,老远一股怪味扑鼻而来,行人都要捏着鼻子或带着口罩匆匆而过。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环境整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政府大力开展环境整作文治活动。我们小区周围的环境就像孙悟空用了法术一般,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街小巷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臭水河实行了河长制,没有人再推诿扯皮了。经过一年多精心地整治,河水变清了,河里的鱼儿又回来了。岸边还种植了很多树木和花草,人们茶余饭后在河边散步、乘凉,甚至还有人在河边钓鱼呢。小区周围还盖起了超市、广场、商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生活方便极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7
近日,荆州市沙市区又有4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截至目前,荆州市已建成“口袋公园”85个,“拆墙透绿”47处,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44.79公顷,惠及城区近100万市民。
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活动中,从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做起,让天更蓝、路更通、景更美,生活更便捷,这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根本所在。既着眼当前,又谋划未来,让共同缔造成为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经常性活动,这更是老百姓的期盼。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大事。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好了,大家都不仅限于吃好喝好,更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空气质量、舒适度、15分钟生活圈,各项配套设施、物质供应保障、良好发展环境、文化生活水准、文明程度等等,老百姓都很关心。荆州市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印发《荆州市中心城区拆墙透绿及口袋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沙市区胜利街道工农村社区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和红星路“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项目契机,精准实施6大类25个项目指标58条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工作内容,经过艰苦努力,社区成功创建成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美丽街区”示范点。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基址文化、精选主题植物、打造园林小品,突出景色“可观”、文化“可见”、步行“可达”、绿地“可入”、市民“可憩”,共同缔造活动让百姓得到实惠,“口袋公园”串起城市风景,方便居民生活,公用、实用、教育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让百姓参与共同缔造活动,体验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征求百姓意见,集思广益,仁者见仁。老百姓长年累月生活在社区、村庄,懂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乡愁、山水、风物、过往,他们一清二楚。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缔造便有了根基和活力。麻城市石桥垸村徐家寨在启动首个“共同缔造”项目时,第一次塆组会竟开成“吐槽大会”,108户中80%的村民投了反对票。村里组织村民参观走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得到大家认可,拆除了30多户的违章建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荆州市先后组织召开33次市民见面会,3000多名热心居民“出谋划策”,征集口袋公园园名3012个,对联2068幅。“口袋公园”在荆州市20__年度“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评选中名列榜首。去年荆州市有8个入选湖北省20__年最美口袋公园,位列全省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的事儿就是大事,百姓的事儿百姓说了算。有了老百姓的鼓励和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着眼当下,谋划长远,共同缔造需长久坚持。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一项科学、系统和长远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进行。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10个城乡社区作为试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共同缔造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提高,共谋发展,全力打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湖北模式,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凝聚强大动力。
看得见家乡的山水,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共同缔造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创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征程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目的,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就一定大有希望!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8
当前,荆楚大地奏响“共同缔造”强音, 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湖北全省扎实有效的推进。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广大网民纷纷拍手叫好。
如何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我们务必以“三个强化”为有力抓手,重在抓落实,贵在见实效。
强化“五共”理念。践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核心在“共同”,关键在“缔造”。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各地亦可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深入基层宣讲,开展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等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路径方法,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清楚明白,心中有数。从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突出党建引领,是推进“共同缔造”的根本保障。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共同缔造”过程当中,要切实发挥“领头羊”、“顶梁柱”、“主心骨”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示范表率引领作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举措抓在手上,做好做足“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各地要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 “党建+实践”模式,打造党建特色亮点,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党心民心。
强化务求实效。在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中,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得没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因此,各地必须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 这个宗旨来扎实开展活动并贯穿始终,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实惠,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共建美好家园,同创幸福生活。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吹响全民幸福集结号,奏响“共同缔造”交响曲,必将绘就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画卷。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9
维护地球村,为实现节能环保付出实际行动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从家庭、从学校扩大环保意识的范围。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节能环保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二、全家动员,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10
最近,“柏林寺之声”微信群群主、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柏林寺村村民郭莉发现群里越来越热闹了,大家发言越来越积极,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小到房前屋后垃圾处理、田间地头鸡毛蒜皮,大到村庄发展规划、共同缔造创新理念。
今年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创新工作方式,在定点扶贫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理念,并在4个定点扶贫县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旨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当担任示范村建设帮扶任务的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驻村团队数十人浩浩荡荡地开进红安县柏林寺村时,才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村民们对这些远道而来的“秀才”们并不信任,不是绕道而走,就是袖手旁观。许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共同缔造”,对此也不感兴趣。
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察民情,解民意。驻村帮扶技术团队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想方设法和村民“套近乎”。
为了能和村民有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驻村帮扶技术团队倡导开通了名为“柏林寺之声”的微信群和“柏林寺之声”公众号,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村民。目前,已经有256人入群,村民在微信群中发表个人对共同缔造工作的理解认识、意见和建议,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遇冷”并非个案,在湖北省麻城市石桥垸村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黑城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土关村,分别担负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帮扶任务的中建设计集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北京建筑大学等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这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接受新观念往往比较慢,甚至是排斥。要让他们接受共同缔造的新思想并不容易。”中建设计集团驻村规划师刘辉深有体会。
怀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驻村帮扶技术团队成为共同缔造理念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在石桥垸村,中建设计集团帮扶技术团队通过组织村民观看共同缔造纪录片、现场讲解、印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等多样化宣传方式,先后召开50多次村民集体会议,深入浅出地介绍共同缔造的内涵。
在黑城村,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驻村帮扶技术团队以百姓关注的难点为切入点,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先后召开了5次村民培训会和70余次座谈会、专题讨论会及村民代表大会。
在土关村,北京建筑大学驻村帮扶技术团队组织了村庄手工艺赛宝大会、村庄歌舞联谊会,放映自制村庄纪录短片,加强村民与工作组的互动。同时,还组织50多名村民到北京学习手工刺绣等技艺,开阔了村民的眼界。
在柏林寺村,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通过组织“百家宴”、小学生“我心中美丽的柏林寺村”演讲比赛、“大手拉小手”环境卫生打分、留守儿童“四点半”课堂等活动,将共同缔造思想“软性植入”到村民活动中。
春风化雨,苦口婆心。4个示范村的村民对共同缔造理念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黑城村村长徐金盛说,“共同缔造就是让我们大家一起干,我的村庄我做主。”
记者了解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秉持“以村民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激发村民主体意识,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让村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巡视员卢英方介绍说,用共同缔造方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核心是“共谋”,难点在思想转变。不仅要解决村民“等靠要”等惰性思想,还要解决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帮扶技术团队唱主角等习惯性问题。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4次召开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反复讲、讲反复”,逐步树立共同缔造理念,不断统一专家、各级政府领导、帮扶技术团队和村民的思想,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举措,先后邀请中山大学教授李郇、厦门海沧院前社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湖北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汉平等专家能人授课,明确共同缔造的方法。还通过例会交流、月度推进和现场研讨,及时共享经验,研讨问题,修正示范工作思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驻村帮扶技术团队还组织村民走出村庄,参观学习全国优秀的村庄建设案例,让他们看清方向、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激发热情。
观念一变干劲添,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从大包大揽转变为村庄建设的激励者、帮扶者、引领者;规划师从“主角”变为“参谋”,成为村庄建设中的沟通者、引导者。最为重要的是,村民们转变了“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被有效激活,从“要我干”“我不干”变为“我要干”“抢着干”,形成了“村民、政府、规划师共同缔造”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篇11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共同缔造”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拓展深化,“幸福生活”是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美好环境”是缔造幸福的生活的路径和内容。如何围绕美好环境让幸福生活底色更足?我们要深刻领会共同缔造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内涵,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核心在党建引领。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首先要实施强垒工程,把基层党组织这张网织密织牢,以党的建设为经线,以自治组织为纬线,以党员干部为针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党建“磁场效应”。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广泛下沉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民生服务链延伸幸福生活链。
关键在发动群众。
“共同缔造”群众是主体。我们要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入村组、进农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在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庭院美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要激发村民骨干、乡贤代表、致富能人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切口在办好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是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衣食住行......。群众小事,就是干部大事!我们要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往里走”的要求,全面开展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整洁干净,环境舒心。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