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师在讲你有没有在听啊(6篇)
每一种观点的产生都是教师们的学习观和儿童观的产物。这些不同的观点又会引起教师产生不同的言行,“教师的言行会创造出一些条件支持可以引起儿童学习的对话或是扼杀儿童相互交谈、彼此倾听的机会和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学习观,意识到儿童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他们是独立的学习者。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都认同儿童是有能力的,可我们的行为和言语并不总是一致的,我们在每天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中却常常会忽略这个观点。当面对能力弱的孩子时,我们往往缺乏耐心,总是不由自主的包办代替,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探索、思考、操作的时间。
在书中作者提倡我们要跟随学习者而不是书本来创设课程,这是对我们忽视儿童的深刻提醒。“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情境中,儿童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开展大班社会活动《兄弟姐妹是一家》前,我对孩子们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宇宇刚去过大草原,可去的时候并没有真正遇到过赛马节,因此我在活动中认识蒙古族的部分中增设了观看赛马的环节。
当赛马的`视频播出后,立刻引起了宇宇的兴趣,他显得非常兴奋,因为宇宇对蒙古包、摔跤、骑马等蒙古族人的生活特色印象深刻,有一定的前期经验,所以他看边主动向同伴们介绍了很多自己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
同时也引起了他了解其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将自己的旧经验与新经验联结在了一起,从而建构了新的知识。这让我感悟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时刻关注孩子,“只有了解了儿童的先前知识与经验,你才能识别并为他们提供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经验。”
《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是由美国教育工作者丽萨。波曼女士所着。书中共有八个篇章,分别为《学习与你的儿童观》《教育环境中的对话》《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促进对话》《收集对话》《解读对话》《倾听处于语言发展中的儿童》《有目的地运用对话》。
第一章向我们讲述了理论学习下的教师儿童观,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儿童观,正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他们不同儿童观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理论理解的不同,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也会不同。
第二章阐述了开发儿童思维、支持儿童学习的对话的特征和类型。
第三章讨论了学习环境和课程设计的问题,并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比如环境的空间布局、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的材料组织,以及促进儿童对话最有效的学习情境等等。这些鲜活的案例正好给我们一线教师献上良策。
第四章种探讨了教师在促进儿童对话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故事,向我们阐述如何引导儿童小组学习、向儿童提问、挖掘儿童对新知识和新经验的理解以及组织对话的策略。
第五章则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收集对话的内容、收集对话的方法。
第六章介绍了解儿童对话、理解儿童产生的想法的策略。
第七章主要讲的是某些儿童不善于表达,那我们教师该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
第八章讨论了一些利用对话的方法,和家长交流,和儿童分享,以及指导你的课程设计的方式。书中列举了通过儿童的游戏、绘画、建构作品、对材料的探索、区角操作和深入对话等多种方式来拓展思维的例子,将学习理论与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本书想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把握对话的实际、创设对话环节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技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会探究儿童的想法——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
教师的谈
最新老师在讲你有没有在听啊(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