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李时珍夜宿古寺分段(14篇)

2024-06-1913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产生对由衷地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3.学习课文通过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明确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件事,记事的文章,往往都是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夜宿古寺的这三件事,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效果预期: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都能学有所获。

民主导学:

出示任务: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做的三件事,感受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所吃的苦,体会人物的品质。过渡:进入第一个画面。

出示任务(1):学习画面一:住破庙。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试着用下列句式说下来。

这是一座的古寺。我是从这些词(句)感受到的。我从个词(句)想象(理解、体会、感受)到。

展示交流:

预设: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是从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些词(句)感受到的。我还从厚厚的蜘蛛网个词(句)想象(理解)到很久没有人住了。(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很危险)

师(小结说话方式):我们在语文课交流时,不仅要说出答案,更要紧扣文中重点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体会,这样才会让别人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师(小结本段内容):本段是对古寺的环境描写(板书),通过一系列的形容词,给我们呈现了一座破败到几乎不能住人的古寺,就这样的古寺,李时珍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可以体会到人物——不怕吃苦的品质(板书)。这就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画面二的学习,你又能体会到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呢?

出示任务(2):学习画面二:啃干粮,谈苦,继续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标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预设)

生:我找到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一个啃字我体会到干粮很硬,放了很长时间,很不好吃,这说明师徒二人吃的也很苦。关于这点谁有不同看法。生:我找到的描写李时珍神态的词是“笑”,说明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

师:大家很会抓关键的字词,那么,在师徒的对话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词呢?

生:“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一个“挺”字可以看出李时珍很苦。师: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撑

想想,是怎样的苦需要李时珍“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访的苦等等。一个挺字,上面压着的是许多的苦,如果给这些苦再加一个时间,是多长?(一夜、好几个月、长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长的时间,加负在一个近50岁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来。(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时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对于万民得福,你怎么看?使亿万老百姓受到益处。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本草纲目》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读完这段资料,你会发现,《本草纲目》自它问世至今乃至以后,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处,可以说造福了全人类。这又是

怎样的品质?

“辛苦一个人,造福全人类”的崇高品质。

师(小结本段):画面二,主要是李时珍与弟子的对语言描写,如何品味人物语言,同学们通过勾画,准确地抓住“啃、笑、挺、值”这些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甘于吃苦、却造福亿万人的伟大的李时珍形象。

过渡:第一个画面的学习大家说得很棒,第二个画面大家勾画准确,体会也很深刻,第三个画面的学习大家会做得更好。出示任务(3):学习画面三:记寻访所得,亲尝草药。继续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8-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1.自主默读课文8-13自然段,标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达成共识。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预设)

生:“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从李时珍记录的内容来看,他记得非常详细,不同的草药,形态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样,这都需要费很大精力来仔细记录,对于一个近50岁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生:“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我勾画住一系列动词:端详、扯下一点、嚼

端详是仔细地看;扯下一点说明扯的很少,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时珍在尝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这两种草药的药性,但他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他明知危险,却依然嚼,可以看出他为科学不惜冒险,这就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生: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风呼啸,李时珍写本草的环境很恶劣;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通过寺外环境描写,让人不由地想到寺内的李时珍,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写着,记录着一味又一味草药。

生:(小结)通过第三个画面的学习,我们又体会到李时珍严谨、认真、为科学不惜冒险的品质。师:补充资料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

由此可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用()写成的。总结全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的可亲可获的李时珍。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运用这样的写法,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

片断练习:选择一种情境补充完整,试着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人物的品质。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加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本文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格、品质。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浅绿色内的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理解“饥渴餐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史学家《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

(3)法国留学画家《奔马》

(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

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童第周、徐悲鸿、李时珍

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qí)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三、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的?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要求:大声读书,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1)夜宿庞宪李时珍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谁和谁?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师徒俩。齐读两遍。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药材

大屏幕出示: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饥餐渴饮。

大屏幕出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晓行夜宿。

大屏幕出示: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察”和“访”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讲述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的一个生活性的镜头。齐读两遍。

(3)断垣残壁长年累月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这些词语展现了李时珍所住的寺庙的环境以及记录访所得时那认真的工作态度。齐读两遍。

(4)齐读所有的词语。

五、朗读全文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4、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们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把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画出来。

5、交流1:哪两个词让你看出来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时珍师徒俩不仅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他们住的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这里住过了)

(2)断壁残垣。理解词语:垣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啊!)

(4)小结:这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7、交流3:“啃干粮“。学生谈理解。

(1)引导理解:这里展示的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古寺住宿时一个特写镜头。如果他们住在家里,他们可以过怎样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们却住进了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过着艰苦的生活。朗读第5自然段。

8、交流4:“长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词语。哪个词语让我们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苦。

(2)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下。

9、小结。

(1)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这里说“吃点苦”,真的是吃了一点苦吗?(千辛万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2)引读: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说……(生答)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读课题)。你们通过昨天的学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过渡: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世界药物史上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本课讲的就是他在修订《本草纲目》近三十年、近一万个日夜中极普通的一夜。

二、回顾1—7自然段

昨天,我们讲了李时珍生活条件的不好,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啃干粮,住的还是断垣残壁,破败不堪的古寺,但是他仍然乐此不疲地为了百姓得福而奔走于各地,修订了《本草纲目》。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是怎么工作的。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1、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住进了这样破败的古寺,他们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读课文第8—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3、李时珍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预设)

(1)齐读第8自然段。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评价: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李时珍工作的辛勤。的确,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李时珍多少年来坚持的习惯啊!(引导学生读)

(2)“边忆边写”。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评价:这个“忆”字不但让我们看到李时珍夜晚工作的辛苦,更让我们看到他白天采药的艰辛。(引导学生读)

(3)“记录的内容”,由他记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记录得特别仔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不至于延误病情。(引导学生读)(板书:工作认真)

4、引导理解“端详”、“嚼嚼”。

(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端详”这个词。他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原来是在看这两种外形相似的草。(出示图片)看到这两种草。你有什么感受?

(2)在古寺里,在月光下,李时珍要想区别这外形十分相似的两种草,他需要怎样看?

(3)小结:这样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才叫端详。这样端详对于年近50的人来说太辛苦了。咱们劝劝李时珍,别端详了,行不行?(引导:假如有个医生或是药店伙计弄错了药,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4)正因为害怕别人会分不清这两种药草,所以李时珍在端详之后还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他的工作做得是多么认真、多么细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第12自然段。

5、引领环境渲染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情感。

(1)指导板书:27年的艰苦生活,27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本草纲目》。

(2)出示介绍《本草纲目》的内容,看着这本传世巨著,你想说些什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写:宿、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认真严谨的精神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

李时珍(板书)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

(一)出示自渎提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住宿药材师徒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头端详扯下

b、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

c、多音字交流:饮宿蒙累

d、课后生字交流:

e、长句子朗读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课文,或者精彩句段。

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出示自渎提示

再次读文章,想想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飞鸟归林

断垣残壁枯枝杂草

月光皎洁笔墨纸砚

b、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

c、再次读文章。

本文写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不顾年岁大,为修好( ),住( ),啃( ),在月光下记载( ),从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是个( )的人。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习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三、初步复述课文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 祥]

端( ) 吉( ) 慈( )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 夜幕降临 隐隐约约 皎洁 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

最新李时珍夜宿古寺分段(14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产生对由衷地李时珍的敬佩之情。3.学习课文通过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激情导课: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明确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件事,记事的文章,往往都是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夜宿古寺的这三件事,体会李时珍的品质。效果预期: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都能学有所获。民主导学:出示任务: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做的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