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德作文600字 立德作文素材(二十一篇)
那么,如何“助子成龙”呢?有的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为的是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有的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聘名师,进名校;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顶在头上怕摔着,放在胸口怕捂着”;有的家长对孩子许以重奖重愿,引导他们去拿满分……
这些都不错。但我们现在的孩子是国家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任重道远,使命更伟大。因此,孩子教育中最根本、最经常的话题应该是“立德”,应该在品德教育、在做人上下功夫。这一点,无论文化水平高低的家长都能做到。
人如青松德如山。有德人乃高,有山松乃高。有了健康的人格、品行,这个人就像有了一粒非常健壮和宝贵的种子,成长发育起来,定将蓬蓬勃勃,堂堂正正,前程不可估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品行有亏,尽管怜俐聪明,但当他的学问或职位达到一定高度时,也许会私欲膨胀,坑人利己,钻营取巧,由高处坠落下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一种抱负,也是一种品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权者贪污受贿者有之,经营者造假贩假者有之,斗殴赌博者有之,偷窃扒拿者有之。这些都属大德不修之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旷以时日,等待他们的将是冷冷的手铐和黑黑的牢房。
古人教子,讲究立德为先。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字字皆血,字字皆爱。岳飞把它牢记心中,抗击金兵,保家卫国,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名将。
江苏巡抚于成龙欲与奸相作对,因怕年迈的母亲跟着受累,迟迟不敢动手。其母于老太太大义凛然,告诉儿子:“你是岳飞,我就是岳飞之母;你是秦桧,我就是秦桧之母!你好生想想吧!”后来,于成龙终于挺身而出,扳倒奸相,成为清朝名臣。
国家栋梁的身后,哪一个不站着一个或几个大德如山的师长、长辈、朋友?
其实,秦桧何尝无才,^v^何尝无能?他们身败名裂,毁在何处?
教育子女立德立身,当家长的首先要“打铁先得本身硬”。很难想象,一个鬼鬼祟祟的父亲,会有浩气如云的儿子;一个以收入钱财为荣的家庭,会出廉洁如玉的子女,一个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职工如何以诚待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相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尤其是在立德方面。这个老师当得称职与否,看看子女的品行即可知道。
“德”是社会运行的必需品,是做人之根本。有德之人处处顺,无德之人处处逆。
孔融让梨是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小时候将大梨让给哥哥吃,而自己吃小梨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孔融小时候是个有礼貌,懂事,让人称赞不已的孩子。但是,他长大之后,却判若两人。因为受到宠溺,他变得骄傲自大,不将别人放在眼里,不过他的确是有才能的。但是他因说错了话,祸从口出,被曹操给杀死了。可惜了,这样一个人才,却因品德不过关而死了。
“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无才”是对人的一种分类。有德有才的人,以后走到社会上是很受欢迎的,是各大公司争取的对象,会破格聘用他。所以,有德有才的人在各方面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有德无才的人,虽没什么才能,但是凭着“有德”这一点,就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样的人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才干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他之后也能变成“有德有才”的人。
无德有才的人,虽说他有才干,但是因为德行而招人讨厌,所以,在各个方面会受到许多的限制,且无法担任大事。而无德无才的人,是人们所疏远的对象。因为他的身上没有一点是值得学习的,也没有什么“可开发的东西”。从这四种人来看,即可表现出“德”的重要性。“德”是做人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去培养一个没有德的人,对培养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一个没有“德”的人,如果得到了培养,他并不会因此感到感激,而是阳奉阴违,违背培养人的初衷。这样的人,就算培养了他,但又有什么用呢?
才干对于有德的人来说,是一件用来帮助人的工具,为他帮助人提供了力量;而对于没有德的人来说,是一件用来伤害他人的工具,只会让他丑陋的德行变得更加明显。
“德”是做人之根本,我们应该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有德之人,是最让大家赏识的,如果德才兼备,这不仅方便了他人,又方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行走在世间的芸芸众生,因我们的存在而参与了这个世界的变迁。然而,参与不仅仅如同存在一样简单。
参与是一种挑战。在生死之间选择了生,在进退之间选择了进。这看似平常的选择背后是心灵的抉择。因为参与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慷慨激昂,参与需要有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勇气,参与还需要有对失利和落败的承受。
观古今万事,能成其事只凤毛麟角,恐都只得个经历见证。没有谁能保证,参与之后不经受心灵的煎熬,但我们看到,参与者却不乏其人。既有初出茅庐欲小试牛刀的新手,也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老将,无论是在体育赛场上,还是在平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可以说,他们选择参与,已完成了对心灵的挑战。
参与是一种责任。悠悠天地之间的一声啼哭,带着我们和我们的生命来到人世。父母赠予我们身躯,神明赐予我们灵气。我们既来到了这方土地,就享受到了一切温暖和滋润。这天赐的一切并不只是让我们去享受的,而是让我们好好地生存。唯有生存,方能对得起这天地万物给予的:唯有参与,才能担负起生命托付于我们的责任。这是参与对自身的负责。同时,参与更是对他人的负责。有句话这样说道:“没有万马奔腾,哪有一马当先。”在任何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优劣之分。倘若为保全自己的虚荣心而对没有把握之事选择退出,那么,成功者即使表现得再完美也只能是孤军奋战。
参与更是一种奉献。泰山不让拯土,故能成其深;江海不择小流,故能成其大。是抷土与小流的参与,让泰山和江海有了呈一方霸气的可能。在参与的过程,我们不断地成就了别人,有时甚至牺牲自己。体育比赛中有一种奖项称为“道德风尚奖”,表彰的正是在比赛中用参与的精神感动了对手及观众的人。当肌肉拉伤的威廉姆斯坚持打完了一场并不重要的比赛时,我们看到了她对对手和观众的尊重;当早知必定会输掉比赛,只能成为场上配角的维伦纽夫再次将fl赛车驶上赛道时,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生活的参与者。当我们勇敢地站立,拿起满腔热忱投身于生活这项壮丽的事业中时,是否也是一种美德呢?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那么读书又何尝不是呢?清代曾国潘先生说道:“读书即是立德。”这么说,我们读书人须要有好的德行。
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轻松最简单的出路。难道我们读书仅仅出于为了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吗?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自由却必不可少。然而,什么才算作是精神的自由呢?答案或许有很多种,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好德行。
如果读书人的品行败坏,便不能称之为读书人。一些常人都敬佩的品质在读书人身上得以展现,所以整个社会都会对读书人产生一种无从形容的敬佩之心。相反,一些学历高但却自私自利、盗用别人劳动成果据为己有的人,称之为抄袭,遭人唾弃,这种人只能谓之伪知识分子。大同小异,那些黑心的医生同样有着渊博的医学知识,但他们却做着伤天害理、不顾他人生命的勾当,他们也同样不为人们所敬仰。
在此次抗疫中,钟南山院士这样有大爱,为拯救他人生命而不辞劳苦的医生,大概才是真真正正的读书人了。同样,袁隆平这样为解决全球饥饿而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我想,也是真正的读书人。
我们也许一辈子也无法达到钟南山和袁隆平他们那样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这类人身上所有读书人的气质品行。以他们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以小到看见地上有垃圾时随手拾起,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以及每一次考试不舞弊等等。
那这些品德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说是善良,也可以说是诚实守信,有大爱仁心,还能是纯真之类。总之,都是那些普通到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但又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身上都有的东西。
或许在很多很多年以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我们都会忘得差不多,但所不会忘的东西却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永远不会忘的大抵就是那些优秀美好的德行了吧。这可能是教育的目的——立德树人,同时也应该是读书人的使命。
一户人家,一种家风。家风家训不管多么简单它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3代代人,启迪一代代人,也影响一代代人。
我家有个优良的家风:敬老。
尊敬和供养老人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儒家在推行以政治理国家的理论时主张“老老以及人之老,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上”。在他们提出的大同理想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和睦的家庭是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生活在敬老爱幼的环境的我耳濡目染。小时候经常听妈妈给我讲曾参孝敬父母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曾参在田里工作,可他一不小心把一根瓜苗的根给挖断了,这正好被他父亲给看见了。他的父亲是个性情急躁的人,一气之下就拿起一根棒子拼命地打曾参。父亲的棒子一次次地落下,痛得曾参几乎昏了过去,可参仍然故意表现出一点儿都不疼的样子。他心想我做错了事本来就该接受处罚,如果我不支撑一下,父亲看见我倒了心中定会哀伤。”曾参的故事告诉我:在父母生气的日候,我们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顶嘴,给彼此一个反思的过程。不仅是曾参还要许许多多孝敬父母长辈的前辈们影响着我们一家。家里做了好吃的东西,妈妈先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端上,我们孩于们在父母生气疲惫时保持安静,不跟长辈顶嘴,学着把好吃的东西西留给长辈,帮长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挟泰山以超北海 ,此不能也 ,非不为也 ;为老人折枝 ,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从今天做起 ,从身边做起 ,了解老人, 尊重老人,爱老人 ,为弘扬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贡献自己的力量 !
书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每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启蒙老师,引领着我们,伴我们成长。
在我刚入学的时候,妈妈送给我一本《四库全书》,从小爱读书的我,一下子被这本厚厚的书吸引住了,自从那时起,《四库全书》就成了我每日必读的好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到今天。
在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小木屋,同时也告戒我,不能以外貌了判断人的美丑。《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满怀同情、怜悯之心,为小女孩的命运感到不公,同时也更让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有《皇帝的新衣》、《小红帽》……这些童话故事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和课余生活,让我懂得了真善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爱看书了,但我不仅仅满足于那些童话故事了,我从书里找到了一片新大陆—寓言,它同样让我看的如醉如痴,更让我学会了思考:《一群白鹭》中的白鹭为什么会死掉?《守株待兔》的人为什么再也没得到兔子?而得到答案后,更让我收益匪浅。我越来越喜欢《四库全书》了。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走进了书中资料库的大门,在其中寻找名著中的文学形象,推开这扇门,我看到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贵品质;看到了刚正不阿的执法者包拯的铁面无私。被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柯察金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强者海伦·凯勒的坚强意志所震撼,教育我在困难面前树立信心……这些名人们的思想、品质、意志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思想变得深刻了,心灵更加纯洁了。我真正地爱上了《四库全书》。
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犹如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以书为友,可以明理增智,可以陶冶情操。与书为伴,可以立德休身,可以深化思想。有书的生活,真好。好书,我永远的朋友!
路边的树,总是先抽出翠绿的枝叶为行人遮荫,而后冒出鲜嫩的花,展示自己的美丽;
河中的水,总是先淌在地面上为人们所用,而后升腾至蓝天,变成云朵雪白自己的肌颜。
学习不是第一,教育的第一步是道德的启蒙,若无德,学何用?
回望历史,在万古长廊中镌刻着的名字,那样清晰,写下他们名字的工具,不仅仅是文采、学识,更是他们的人格力量。文采、知识只不过是用笔墨来记载,而人格力量,是用凿子在打刻一页页光辉的历史。
杜甫的“诗圣”之名,不仅由于他的诗,更缘于他的“圣”,不只因为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文采与壮志,更因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的万古流芳,不因他留下了多少佳作,而因他的骨气,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足以震撼人心,何须千言万语、佳篇连连?诗的好,不仅好在词藻、文采,更体现在诗人的品格上。若一首诗仅是词藻华丽,描绘生动,而无丝毫内在感情,那他只是一首艳诗而非好诗,同样,一个人纵使有谢公之才气,李杜之灵气,若无品德立世,则只是一个文人,而非圣人,只会随着历史的推移而埋葬在时间的角落里。
^v^亦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们读书,也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在读书之前,要建起道德起跑线,然后奔向学习的道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而努力读书。
道德与知识是一个分式,道德是分母,知识是分子,分子再大,若分母为零,则分式毫无意义。
当今的我们,常常太看重学习,而忽视了太多,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等品格,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人云:“人才,乃德才兼备者”。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才既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有非凡的学识。可是,纵观古今,又有多少人处理好了德与才的关系,究竟怎样的人才观才有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呢?
战国时期的庞涓和孙膑是同们师兄弟。二人都精通兵法,善用战术,所谓当时的军事奇才。可是,心胸狭隘,嫉妒心很强的庞涓却容不下孙膑。他怕孙膑的才能胜于自己,自己高官厚禄的地位受到威胁,竟设下毒计,致使同门师兄的膝盖骨被剜去。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样的打击不但没使孙膑萎靡不振,堕落消沉,反使他在痛苦中坚强,挥笔写下了军事名著《孙膑兵法》而名垂史册。而庞涓呢,最终身败名裂,留下千古骂名。
其实,庞涓的才能并不亚于孙膑,也可名垂千古,只是他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心生妒嫉,最终臭名远扬。这让我们意识到,有才无德的人是无法成功的,甚至会因无德而坠入罪恶的深渊。
同样,一个有德无才的人也只能是社会的废品。因为他们空有一颗对他人慈善的心,对社会奉献的心,却无力去实践这些善行,只能“望善兴叹”。
德与才如同鸟的双翼,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大凡扬名青史的人,都是德才兼备之人。他们满腹经伦,文韬武略,胸怀苍生,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忧乐为根本,以天下兴亡为已任的范仲淹就是德才兼备的典范。他掌管狱讼,秉公执法,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数次上书,要求革除弊政,所到之处留下了为民造福的佳话。一篇《岳阳楼记》又使他立名文坛。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更让他成为道德的标杆。
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有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人才。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就更应该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爱心立德奉献树人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立德奉献树人》2001年,我从学校走进学校,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这三尺讲台和我接下了不解之缘。弹指一挥间,12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下,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生活因教师这一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而精彩。
《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夯实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爱心。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们带着一颗为学生的爱心走上讲台,学生犯错误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处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们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学生也不断地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颗爱心,才会有一张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
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帮手,助其自信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弥勒,育其责任感!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核心—奉献。
在讲台上,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书和指南针,我们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每次的“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贺卡,里面写着“老师好”就这么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
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们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我无悔我的选择。“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歌”。
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
我们的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
我们的奉献像一泓清泉,是长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
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来了又走了,我
2023年立德作文600字 立德作文素材(二十一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