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渔业工作计划(模板14篇)
我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73多万亩,单产438公斤,2010播种面积达到81.5万亩,自xx年9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小麦示范县,到目前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小麦示范项目。经过努力,xx-xx年度和xx-xx年年度科技入户小麦示范工作已经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省农业厅和农业部的考核验收,在考核中两年的总成绩均居前列,得到了省农业厅和农业部的认可。
二、2010科技入户取得的成效邹平全县小麦播种面积81.52万亩,平均单产455.9公斤,总产37.16万吨。示范户示范总面积8799.25亩,示范户平均单产492.5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444.9公斤)增产47.6公斤,增产率10.7%。全县共辐射带动2万户,带动面积168983亩,辐射户平均单产基本与示范户持平,较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10.7%左右。高产创建孙镇冯家村十亩高产攻关田理论单产达到702.2公斤,实打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69.4公斤,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51.3公斤,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02.8公斤。20全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平均单产、总产、示范户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三、典型经验。
在实施科技入户过程中,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不断总结经验,借助科技入户平台,产生了新型粮食生产合作社一类的典型,其代表是“邹平县齐东农业生产合作社”。该合作社是有九户镇广大示范户和带动户在九户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xx年9月自发成立,首批社员即达300多户。“邹平县齐东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在为广大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过程中,使得农业增产、社员增收,同时也是我县探索科技入户长效机制工作的一重大突破。
1、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往往碰到示范户不在家的情况。
2、示范户多年不变,造成示范面小,无法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同时示范户宜产生疲劳感。
3、示范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农村农业生产的多元化需求。
(一)根据工作变动,成立、调整了领导小组、专家组,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专家组及科技入户办公室的职责,明确分工。
(二)确定和调整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
(三)际情况,调整了个别示范户。
示范户原则上保持不变,仅调整部分因土地调整导致无麦田的示范户,调整进的示范村、示范户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项目要求产生。
(四)确定小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综合历年来各品种在我县的综合表现和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结合前两年示范效果,本着推广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原则,在充分调查和听取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010年邹平县农业科技入户小麦示范项目主导品种为济麦20、济麦21、济南17和济麦19,主推小麦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技术。
(五)总结经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科技入户实施方案》和《科技入户管理办法》、《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考核细则》、《示范户考核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对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实行合同制、考核末位淘汰制。一是由示范户根据《手册》对项目实施者的指导、培训等工作内容适时进行记录和评价;二是农业局通过电话访问、与示范户座谈、进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技术服务质量进行督查;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一是财政部门监督项目资金应用,二是农业局由计财股配专人、设专帐,监管控制项目资金应用;同时对外设科技入户监督电话,方便示范户及社会各界反应各种问题。科技入户办公室为50名技术指导员和1000个核心示范户分别建立了详细的档案材料。
(六)将各项材料详细整理归档,整个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七)加强动员和宣传。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行动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实施效果,与电视台等各媒体合作,定期制作科技入户专题节目,制作印发了《邹平农业》科技入户专刊,积极利用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营造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八)认真组织入户指导,确保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由专家组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根据生产情况制定技术指导方案,技术指导员以专家组技术指导方案为参考,制定详细的分户指导方案,及时入户指导;科技入户办公室定期通过电话抽查,确保入户效果。截至目前,已经组织入户指导4次,并进行了电话调查,在3月底印发了《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对前期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
(九)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2010年,科技入户办公室相继邀请省农技推广总站鞠正春博士、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张真和处长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教授、市农业局农技站金宗亭站长、科教科刘树泽科长等专家、领导来我县指导工作,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3。
(十)入户效果督导。
科技入户办公室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会议签到制度,并在每次入户结束后对示范户进行100%电话调查督导,以了解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以《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形式通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最后考核成绩,与最终劳动报酬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十一)适时对示范户进行物化补贴,引导示范户搞好麦田管理。
根据我县今年实际,确定今年物化补贴以叶面肥的形式兑现。在2010年项目资金尚未拨付的情况下,自筹8万元资金为全县每户示范户补贴一箱叶面肥,由技术指导员送肥到户,物化补贴兑现率100%。
(十二)积极配套资金。
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县财政拨款3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活动、购买书籍及日常办公开支,为科技入户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三)积极上报各项材料。
总结。
(十四)科技入户专家组定期到示范田调查,及时、准确掌握生产进度。
(十五)开展“十百千万”科技入户高产示范活动。
即专家组完成一处万亩高产示范方(600公斤以上);每个技术指导单位(组长单位)在所在镇办完成一个千亩科技入户高产示范方(600公斤以上,魏桥、码头、台子为550公斤以上);每名技术指导员在所指导的村完成一处100亩以上高产示范田(650公斤以上,魏桥、码头、台子为600公斤以上),完成一处10亩高产示范田(650公斤以上,魏桥、码头、台子为600公斤以上)。
2010年科技入户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扩大高产示范面积,“十百千万”科技入户高产示范活动成为工作重点,专家组负责的“万亩示范方”建设是重中之重,围绕“万亩示范方”建设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力争将“万亩示范方”建设成精品示范工程,以此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1、制定建设方案。
为保证“万亩示范方”建设顺利进行,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方案,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
2、目标责任制。
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科技入户专家组组长、农业局党委委员董慎成同志为该活动的首席专家。专家组、县农技中心、县土肥站、县监测中心、县植保站、项目镇、示范村及孙镇、长山的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等各有关业务单位、技术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各司其职,且既分工又协作。
3、对工作进度详细安排。
根据小麦生产规律,结合我县实际,对小麦生产全程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表,在不同时期进行的各项工作具体分配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4确定建设地点。
根据我县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专家组确定在长山镇、孙镇各建立一个万亩示范方。孙镇万亩示范方以冯家村为中心,覆盖范家、大陈、小陈、孙镇4个村,以黄河水灌溉为主。长山万亩示范方以弥勒村为中心,覆盖西店、大由、柳寺、小牛、高旺、大齐6个村,以井灌为主。
5、确定高产示范目标。
根据“万亩示范方”所在地往年产量和地力情况,确定高产目标。在孙镇、长山镇各建设万亩示范方,亩产指标600公斤。其中分别在冯家村、弥勒村建设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指标700公斤;百亩核心示范田,亩产指标650公斤;千亩典型示范田,亩产指标620公斤。
6、召开专家座谈会。
邀请各相关单位、项目镇负责人、项目镇农技人员、项目镇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县种植业知名专家、种粮大户、历年高产示范户、高产示范村负责人等召开专家座谈会。共同探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操作性强的、适合单产700kg、650kg、600kg的详细技术规程,用以指导示范区生产。
7、制定栽培技术规程。
制定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将整个生产过程制作成形象的挂图形式。
8政策。
结合高产创建活动,对高产示范农户实行资金扶持、农资补贴等奖励政策。对项目建设区农户、10亩高产攻关田、百亩核心区分别给以免费提供肥料、农药、技术服务等扶持补助,项目区优先足量享受小麦良种补贴。
9、开展小麦高产竞赛活动。
为发动更多的农户广泛参与,决定在全县开展小麦高产竞赛活动。
参赛农户通过个人申请,特等奖经技术专家组实打验收,其它奖项,经专家组测产,达到上述目标者,按产量高低选拔。夏季共支出奖励奖金8000元。
10、加强宣传。
11、技术指导员全程跟踪服务。
定期到示范田调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示范方内小麦生产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生产。
12、为高产示范户提供农资,并指导科学管理。
结合高产创建活动,为10亩高产攻关田免费提供有机肥、化肥、叶面肥、农药,百亩核心区免费供叶面肥,每亩3包天丰素(用三次)。在当前小麦返青期,通过专家座谈,结合测土分析结果,确定在示范方内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并改撒施为串施,喷施天丰素一包,配合浇返青水。3月12日,县科技入户办公室、专家组组织人员将尿素、硫酸钾、天丰素送到示范户手中,并指导示范户结合灌溉正确串施。
13、对“万亩示范方”核心建设区农户进行培训。
联合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聘请专家到高产创建示范村进行专题培训,确保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落实。
14、定期检查、督导,确保“万亩示范方”建设顺利进行。
(十六)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我县在开展“十百千万”高产示范活动的同时,被农业部确定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这既是上级部门对我县粮食生产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是我县再次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的重大机遇,为此,我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高度重视,整合县、镇、村及各相关部门力量,全力做好高产创建活动,将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推进。
1、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及示范区镇镇长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措施制订、检查督促及工作经费的落实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2、成立由农业局技术人员及项目镇农技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小组,负责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高产攻关、技术指导及培训、高产经验总结与推广、项目验收与总结上报等项工作。
3、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将高产创建与科技入户“万亩示范方”建设结合,在长山镇、孙镇两个“万亩示范方”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4、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
5、召开高产创建活动工作会议。
3月25日,在县政务中心召开了邹平县高产创建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作为全县农业生产第一重点工作,整合全县各相关部门、单位力量,全面深入的开展起来。会议由县农业局王克铭局长主持,刘锋副县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并同农业局及高产创建工作所涉及的长山镇、孙镇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县农业局、科技局、农机局、粮食局、财政局、水利局、发改局等各部门领导、相关站股负责人,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全体成员及长山镇、孙镇两项目所在镇的镇长、分管副镇长、农技站站长、示范村村长参加了会议。
6、经过各级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万亩示范方”建设、高产创建任务圆满完成,制定的《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落实情况良好。高产创建孙镇冯家村十亩高产攻关田理论单产达到702.2公斤,实打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69.4公斤,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51.3公斤,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02.8公斤,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的实打验收。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强化入户效果,要求技术指导员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对外出务工的示范户单独入户指导,强化入户效果,必须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入户率达到100%。科技入户办公室在每次入户结束后进行电话调查,找出问题,并以工作简报形式进行总结,通报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对入户效果不佳的技术指导员,将在工作简报中通报批评,在科技入户考核时给以扣分,并通过技术指导员劳务报酬体现。
2、是充分考虑示范户技术掌握情况及长期单纯进行某几项技术的重复指导所产生的疲劳感,将考虑向上级部门申请更换示范村和示范户。
3、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2010户由小麦示范向小麦-玉米连作综合推进。
今年,芙蓉社区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将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在社会各基层中的良好形象影响力,达到形成一股凝心力到深入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永葆党的先进性目的。
一、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1、宣传、贯彻执行党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落实镇党委提出的加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1、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结合时事政治,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活动。并把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定为党员教育日,通过远程教育的形式,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3、组织支部党员参观沙家浜革命教育基地,带领党员回顾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5、做好党费收缴工作。进一步规范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对收到的支部党员党费做好统计,及时上缴,定期向支部党员通报党费收缴情况。
6、关心困难党员。定期对年老、体弱和生活有困难的党员上门进行慰问,排忧解难。
7、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充分吸收优秀群众加入到党支部中,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把通过考查的积极分子发展为党员,充实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使我党永保活力。
8、抓好共建工作。在完善社区警务室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共建单位芙蓉派出所进行互动沟通,社区治安联合防、党建工作联合做,增强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打造平安社区,深入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活动。
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作用和智慧。
2、健全“三会一课”制,定期召开支委会、支部会和小组会。党课每季度一次,全年不少于四次。
2005年12月21日,*同志主持召开*第11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
(一)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二)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三)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四)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五)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六)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七)加快立法工作。
(八)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九)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十)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结等腐败现象。
(十一)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十二)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本人20xx年7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语法法学院,20xx年8月成为安徽省首批入选学生之一,担任濉溪县临涣镇海子村副主任。在校期间做过外联、宣传、班级管理,对销售和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近年来,由于有害饲料添加剂和药物的滥用,动物的微生态失衡,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达到了不容置疑的水平。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害,也阻碍了中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减少或完全消除作物、肉类、蛋类和牛奶中的细菌、病毒和药物残留,已成为发展绿色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蚯蚓养殖业给绿色农副产品带来了希望。近年来,蚯蚓养殖业在国内外市场脱颖而出,在特种养殖方面独树一帜,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天然肥料。蚯蚓投资小,易于养殖。没有其他特种动物产品贵,人家买不起。最后,大多数农民因为找不到市场而赔钱,努力工作。
蚯蚓的消费市场是国内外农业,消费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所以产品不用担心销售。而且生产的畜禽产品完全是绿色食品,蚯蚓产品成为绿色动物生长剂和天然保健剂,在国际贸易中有很大优势。在种植业中,大量实践证明,施用蚯蚓粪的农田土壤质
最新渔业工作计划(模板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