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乔布斯传读书笔记(实用9篇)
当雷军听到有人称呼他为“雷布斯”时,不知道会不会脸红。雷军是乔布斯的超级粉丝,他当然知道他的小米手机要是被乔布斯看到的话,一定会被扔出窗外。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无法容忍那些为了产品及时面世或为了压缩成本而作出合理(甚至明智)妥协的人。他要他的团队创造革命性的产品,做出最好的产品,甚至比最好的还要好一点。赚钱只是他产品的副产品。产品脱销并不意味着产品优秀。因为只要价格够低,不愁没有人购买,尤其是智能机行业正处于一个“站在风口连猪都能吹的起来”的快速增长之中。
《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非等闲之辈。他是阿斯彭研究所的ceo、前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ceo,以及前《时代》杂志的总编。乔布斯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主动找上艾萨克森,但因为艾萨克森不知道内情,拒绝了他的请求:等等吧,再等一二十年等你退休了我再写。艾萨克森这么回答乔布斯。艾萨克森之前写过三本传记,《爱因斯坦:他的生活和宇宙》、《富兰克林传》和《基辛格传》,每一本都是畅销书。读完艾萨克森这本《乔布斯传记》,你会理解芒格为何这么推崇读传记。在这本传记中,乔布斯的激情、能量、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以及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艾萨克森完美地展现给我们。当然,远不止这些。对于一个投资者,还能潜移默化学到非常多的点滴知识。
尽量远离快餐文化。
相信不少人错过这本好书的原因也跟笔者一样。媒体报道乔布斯的新闻铺天盖地,觉得乔布斯该了解的也差不多都了解;何况这也不过是一本传记而已,所以不少人买了后束之高阁。
微信的朋友圈,大家疯了似地转发各种各样的文章,这种典型的快餐很多时候是有害的,在掌上快速阅读常无法辨析逻辑错误。但它会不自觉地在你有限的脑容量中占据空间,使得你不容易接受正确的知识和事实,也懒于去寻找事物的真相。这本50多万字的乔布斯传记,会让你明白这一点:你之前并不懂乔布斯。
都说真实远比小说精彩,这本书就是铁证。乔布斯过山车一般的人生、炽热强烈的个性已经够精彩。但远不止这些,比如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恩恩怨怨:两人都生于1955年,但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当盖茨向乔布斯演示他研究出来的'windows操作时,乔布斯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它真是一堆狗屎”(windows初期还很不完善);而当媒体采访盖茨,盖茨也毫不客气:“为他开发?不,我会在上面撒尿。”两人相识30年后,盖茨才对乔布斯产生了有保留的敬意:“他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但他有一种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而乔布斯呢?他评价盖茨依然是,“他只是无耻地盗用别人的想法。”
乔布斯的生父钱德里遗弃了他和他的姐姐莫娜。后来乔布斯的姐姐终于找到了他们的生父。钱德里很高兴,告诉莫娜说他曾经营过一个叫做地中海的餐厅,还夸耀餐厅经营得很好,“所有的科技界成功人士都会去那里吃饭,包括乔布斯。乔布斯很友善,小费给的特别多。”莫娜强忍着不告诉他乔布斯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直到有人猜测莫娜在一本小说里把钱德里列为她父亲,据此猜测钱德里也是乔布斯的亲生父亲,钱德里才知道那个给他特别多小费的乔布斯原来就是被他遗弃的儿子。但乔布斯至死也不肯见他父亲一面。
只投资伟大的企业?可你事后才能知道。
对于投资者而言,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流行于中国的价值投资理念中,有部分人认为价值投资方法之一是寻找到伟大的企业,然后买入持有。苹果公司算的上伟大的公司么?过去十几年肯定是,但未来呢?当乔布斯逝世后,投资者对苹果的争议很大,负面的看法是后乔布斯时代苹果无法持续之前的发展势头。
有一次在分析师大会上,那时乔布斯已经因癌症而休假,库克一改之前乔布斯还在任时的淡定风格,富有煽动性地宣讲了为何即使乔布斯不在,苹果也会继续高歌猛进。他说,“无论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指苹果崇尚简约追求完美产品,以及只专注于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的苹果文化)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但是乔布斯听到最后这几句怎么反应?欣慰?不!乔布斯“心生怨气,深感沮丧”。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实际情况呢?乔布斯于10月5日去世,当时苹果股价大约300多元,之后苹果股价一路上涨,最高曾到达660多元,然后回落又反弹至目前的500多元。短期一两年的股价变化,无法反映后乔布斯时代苹果公司的真正未来。但是对于苹果的未来,投资者争议很大,正如当年乔布斯重返苹果时,谁又能预测到苹果会是现在这么伟大。彼得・林奇说得对,你永远不可能在事前知道谁是伟大的公司。
但作为a股投资者,不要在创业板中寻找下一个伟大的公司。从浙江世宝a股与h股的价差,就可以看出创业板有多疯狂。我从来都不否认创业板和中小板会出现一两只超级大牛股,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的牛股所处行业都缺乏明显的壁垒,行业竞争都非常厉害,谁能最后胜出?就像苹果创立时,一大堆的电脑公司,谁也不知道哪一家公司会笑到最后。绝大多数小企业都很难发展壮大,更多的只是阶段性高成长而已,即使这样,一般也维持不了几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仅是跟随着行业的爆发性增长,而获得两三年的高增长。
所以大多数人抓住牛股仅仅是运气。而且最关键的是,即使不是依靠运气,如果资产配置比例不高,对于整个资产的收益率贡献也不大。常见的是一买就是好几只,甚至十几只,里面出现一两只牛股,收益率还不错,但是,风险也很大。创业板走到现在,不论还能持续多久,除了个别幸运逃顶外,大部分人会把账面利润统统归还。
简洁的力量。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执掌大权,第一件事就是砍掉70%的产品线。三四个星期后,他召开大型产品战略会议,宣布苹果只生产四种电脑,就是消费级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和专业级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结果苹果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全都集中在这四个领域。很快就有了imac和ibook。
乔布斯无法容忍复杂的制度。知道苹果有多少个委员会么?零。苹果的组织架构就像是刚起步的公司一样。大家都痛恨复杂,可是要做到简洁却几乎不可能。
在投资领域把简洁发挥到极致的是巴菲特。巴菲特多次回答他人对如何做投资的询问:股市投资只有最重要的两点,第一是正确估算公司的价值;第二是正确对待市场的态度。很简洁的原则,但却是最难的,因为没有十年八年的沉浸其中是很难正确估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的。所以市场上,大家都喜欢谈论流动性,谈论宏观经济走向这些虚之又虚的东西。
请不要低估“简洁”的力量。不同年龄层次、宗教信仰、生活背景和政治理念的人都喜欢简洁。但是简洁隐藏得很深,并不容易找到。但是能够理解、把握并充分利用简洁的人,注定会比拒绝简洁的商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仔细读下来你会发现通本书七成在讲产品。
全书描绘了乔布斯神奇的一生,
真实而热烈。
乔布斯的朋友圈自然是卧虎藏龙。
这本书里出现的他人的故事,同样值得深究一番。
1.
拉里·埃里森:喜欢赚钱有错吗?
1995 年圣诞节,乔布斯跟朋友甲骨文老板埃里森在海滩散步。
他们讨论了收购苹果,然后让乔布斯回去重掌大局。
埃里森说他可以安排 30 亿美元的融资:
我会买下苹果,你作为 ceo 会立即获得 25% 的股份,我们可以重现它过去的辉煌。
当时苹果公司市值只有 20 亿美金。
所以 30 亿美元的融资确实可以买下苹果公司。
然而,乔布斯反对这个恶意收购方案。
不久以后,苹果收购 next ,乔布斯以曲线方式回归苹果。
1996 年 12 月,乔布斯去夏威夷度圣诞,埃里森也在那里。
乔帮主说:你看,拉里,我想我找到了一种方式重回苹果并获得控制权,而且你也不用去收购它。
埃里森回忆说:他解释了他的策略,即促成苹果收购 next ,然后他就可以进入董事会,离 ceo 的位子仅一步之遥。
埃利森认为乔布斯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但是史蒂夫,有件事我不明白,如果我们不收购公司股权,我们怎么赚钱呢?
乔布斯把手搭在埃利森的左肩上,把他拉到自己跟前,他们的鼻尖几乎要碰上了,他说:
拉里,这就是为什么有我做你的朋友非常重要。你已经不缺钱了。
埃里森还记得自己当时嘀咕着回答:
那一年,拉里·埃利森已经 52 岁了。
对喜欢赚钱的人来说,钱永远不够多。
2.
沃兹尼亚克:天真幼稚不差钱。
1980年苹果公司市值高达 19.7 亿美元。
77年马库拉加入时,估值是 5000美元。
乔布斯老友丹尼尔一直是时薪员工,所以没有获得期权,乔布斯对此态度冷淡,二人友谊很快破裂。
沃兹尼亚克在处理此事的态度上,与乔布斯截然不同。
在苹果的股票公开上市之前,他就把自己期权中的 20xx 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 40 名中层员工。
大多数受益人都赚到了足够买一套房子的钱。
后来,他又把自己的股份赠予了那些在他看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员工,包括科特基、费尔南德斯、威金顿和埃斯皮诺萨。
所有人都喜欢沃兹尼亚克。
在他的慷慨捐赠之后更是如此,但很多人也同意乔布斯对沃兹的评价:
极其天真幼稚。
几个月后,公司的公告板上出现了一张联合慈善总会的海报,画面上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有人在海报上涂鸦道:1990 年的沃兹。
顺便说,早期苹果公司的股份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一人一半。
在 1980 年,乔布斯 25 岁,他有了 2.5 亿美金。
3.
比尔·盖茨:理性的对手,温情的伙伴。
在苹果公司年收入超过 10 亿美金时,微软还只是年入三千万美金的软件公司。
早年的史蒂夫·乔布斯是超级明星,
比尔·盖茨更像个高中毕业的码农。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交集远超我们想象。
针对乔帮主职业生涯推出的不同产品,盖茨始终有清醒判断。
比如他毫不客气地对 next 表示失望,但对苹果推出 itunes 很重视。
如今看来,这些判断都是对的。
比尔·盖茨对乔布斯的痴迷从未消减过。 20xx年作者跟盖茨在华盛顿共进晚餐,他惊讶于 ipad 的成功,以及乔布斯即使在生病期间都那么专注于寻找方法去加以改进。
比尔说:
我现在只不过是在把全世界的人从疟疾这类灾病中解救出来,而史蒂夫仍然在创造惊人的新产品。
他有些伤感地说:
也许我应该留在那场游戏里。
乔布斯回归苹果,盖茨曾出手相助,为苹果公司又是投钱又是做软件。
而在乔布斯人生的最后时间,盖茨开车来拜访,两个家伙长聊了三个小时。
估计这次没有吵架。
总结:
乔布斯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书中的他人也有各自的精彩人生。
他们共通之处是:
活在人们的想象之外,
活在人们的传说之中。
怀着异样的心情,我重新翻开了这本《乔布斯传》。是的,他从来不写自传,这本书,是其他人对乔老言行的纪实,可现在翻开,却意味着,他的书永远合上了。
他是一个天才。这是一个性格怪异,长相一般,不讲究穿着和饮食的怪诞之人,与世人对富翁的印象截然相反。当然,与他对穿着这些俗物的好不经意相比,他的人生显得华丽了许多。
他曾辍学,是大学没有给他想要的东西,让一头雄狮被禁锢在牢笼里无非是一桩惨案,所以他选择了冲破牢笼。历史告诉了他,也告诉我们,乔布斯无需为此而仰天长叹。
他曾发疯于电子产品,用他自己话说他找到了他一生的挚爱,后来,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展现了出来,艺术家的灵感和现代科技的灵魂在他的脑中相遇并且融为一体。他的产品成功了,事业也达到了第一个顶峰,业界人士把他当成了成功的模板。
他曾被炒,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国际玩笑:一个业界的成功典范在自己创立的公司中被自己的公司解聘。世人无不为此叹息,担心他的前途。他,也犹豫了:未来何去何从?很快,他又找到了答案,他爱他的产品。而这个离奇的经历,也似乎注定他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也不会平庸无奇。
他曾二次创业,是的,一切来得太快:几个月后,他就创立了两个公司,其中一个,你不应该忘记,那就是他的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艺术感不是空穴来风,这个公司无法和现在的世界第一市值的苹果相提并论,但作为对人生低潮的反击,没有人能忽视它对乔布斯人生的作用。后来,失意的苹果重新请回了他,给了他一个烂摊子,他,这次没有犹豫,用他的智慧和理念拯救了老东家,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应该了解了,随着iphone、ipad这些富有现代化理念和简约的艺术感的产品横空出世,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公司市值不断膨胀,他,也被成功的光环所笼罩。然而现在的他,脱去了年少风发的青涩,留下了传世的眼神和瘦弱的身板。
合上书本,发现我就这么经历了一个有着巨大人生起伏的艺术家和发明家的人生,人生的低潮没有让他沉沦,高峰也没有给他留下傲慢,除了谦逊,他的执着信念让我折服。再看看我,当小小的成功砸向我的脑袋,我就瞬间将谦逊遗忘在了过往的路上。一个人要有所热爱的事物,哪怕它俗不可耐,经不起推敲。要有坚实的步伐迈向伟大,当人生的低谷来临,别被那丑恶的面容和讥笑压垮。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成就你的不是你的高峰,而是你回首望去发现你走过如此漫长且充满艰辛的路。放宽心,更让我钦佩的是,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一个被凌厉的北风一吹就会被掀翻的人在成功的带有刀剑的暖风却昂首,笑对他们的阿谀之词。就让他们说去吧!无论是哪种笑,都不会阻止我对理想的追求。
“前我们相知不多,我们跟着感觉走,你让我着迷得飞上了天。当我们在阿瓦尼举行婚礼时天在下雪。很多年过去了,有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时候,有艰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过糟糕的时候。我们的爱和尊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与日俱增。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回到20年开始的地方------老了,也更有智慧了------我们的脸上和心上都有了皱纹。我们现在了解了很多生活的欢乐、痛苦、秘密和奇迹,我们依
2023年乔布斯传读书笔记(实用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