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800字(十二篇)
一、人美
这是一本写林徽因传记的书,围绕着主人公林徽因的一生展开,其间也分别写到了与林徽因有着感情纠葛的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三个男人,把林徽因的一生写得如诗如画,如歌如诉,美得让人心醉。
(一)最美林徽因
她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男子仰慕了一生。读她的诗,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爱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许多人对这个女子生了情,并认定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转变,她永远活在人间四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著,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
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都说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林徽因的'美不仅是爱的修行的完美,还在于她事业的完美。她,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林徽因一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散文、小说,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情愿》、《任然》、《一片阳光》等;她和梁思成一起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我想,做女人做到这样真是到极致了,美丽、纯净、有才情。也许我们永远做不了林徽因,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与她更接近,让自己更高尚,更纯净,更美丽,并且有点小才。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基础。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同样也能够吸引女人。多读书,也许能够实现我们这份美好的愿望。
(二)浪漫多情徐志摩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而响亮。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相比大了八岁。但徐志摩似乎对这样一个女子一见钟情。在徐志摩发动多次猛烈攻势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徐志摩为其写了很多的诗歌,最著名的就是《再别康桥》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林徽因最后还是离开了徐志摩。但是徐志摩一直都怀想着林徽因,直到飞机失事也是为了去听林徽因的讲座。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就这样离开了。这份爱情,很美好,美好得有些凄凉。因为徐志摩,林徽因的人生也因此蒙上了些许浪漫凄美的色彩。
(三)默默奉献一生金岳霖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样独具匠心的对联出自金岳霖之手。他爱上了林徽因,并且痴爱一生。一生默默地为林徽因奉献着,终身不娶。他爱得理性,爱得沉稳,爱得不动声色。这样厚重的爱世间能有几人做得到?也只有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才能承受得起。这份爱,美得纯净透明,让世间所有人为之向往。
(四)淡淡相守一世梁思成
结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样一个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在梁思成眼中,原本就是谜一样美丽的女子,如今更要为她这句话细细地守候呵护她一生了。梁思成就像一杯清茶,简单平淡,但却不乏清香,他用他的爱守护了林徽因一生,使林徽因的生活虽然平淡简单,却永远不会孤绝和贫瘠,虽然算不上完美无缺,却过得波澜不惊、清宁安稳。她在文学和建筑上都取得了让人倾慕的成就。梁思成对林徽因的这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又怎能不叫人感到羡慕与美好呢?
二、文美
翻开这本书,我就十分诧异,人物传记还可以这样写!人物传记还可以写得这么如诗如画,这么美!
本书作者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文字清淡,心似兰草。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整本书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诗意,仿佛信手拈来。诗意的语言,将传记的主人,定格在人间四月天,定性为梦中的白莲。这样诗意的语言最般配林徽因这样美好的人生。本书就是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文中的优美经典语句数不胜数,如: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过,又默默回溯。盘点每一份心情文字,或多或少都透出淡淡的忧郁和沉重,还有一份无端的惆怅和惶惑。伸手,水色时光流沙般从指间倾泻,像一只妖娆而决绝的蝶。无论你怎样握紧双手,也无论你怎样试图握住生命中不曾荒凉的岁月,青春都如一场倾城盛宴,浓妆艳抹着登场,又奢华低调着落幕。那些青涩而美好的葱茏,依然是心底最深最真的甜蜜和疼痛。
我知道,所有的掌声和喝彩,都不过是一场场风花雪月的虚无。日出月落的晨昏里,默数花开风过。我只在原地,等候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刻,等候一双手,用幸福和温柔来牵我。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而青春,又多么象一场盛大的烟火,易碎又那么容易凋落。再多绮丽精致的绚烂,都不过是一瞥惊鸿。那么多随风而逝的过往,又怎堪流水日益不停地雕刻?万千次回眸,依旧掬不起曾经的岁月,再大的虚吝和纷繁最终都要归于本真和平淡。而你我,还来不及为自己埋下一个伏笔,为自己设定一个方向,荆棘和挫败便破空而出,将我们逼到无路可退。只等满眼空花开成半声叹息,而荒凉就着月色打捞未央的记忆。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看书里的一字一句,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一种宁静感,一种对生活释然的感觉,其实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抵不过一寸光阴的削减,所以活得坦然才好,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
我们都在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所谓的幸福,每个人都知道,幸福有时候是午后的一杯浓茶,是夕阳下的一缕阳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晓得失从缘,懂得随遇而安。读着这些散发幽香的文字,渐渐忘却尘世的喧嚣,走进历史,品味悠远,与从未谋面的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共同徜徉心灵的桃花源,美好而温暖!
很感谢白落梅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么一本美好的传记,遇到这么一段美好的爱情。我想,作者也一定是一个温暖的女子,有着细腻的感情和温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的女孩,才能写出这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都记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林徽因对人对事淡然、沉静、理智的态度。林徽因从小就是个聪慧的孩子,当然,母亲的不受宠也是她过早懂事的一个原因。16岁时,林徽因在伦敦邂逅了24岁的徐志摩。伦敦,一座弥漫着雾和雨的城市,亦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林徽因典雅纯美,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徐志摩面容俊俏,充满诗情,于是他们爱上对方。对林徽因来说,徐志摩是她的初恋。但林徽因又时刻保持清醒,她深深知道,他们俩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因为徐志摩已经结婚,并且应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她不想为一段无果的恋爱去做无谓的承担,更不愿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于是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最后,她选择了梁思成作为她相伴一生的人,虽然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浪漫令人向往,但是,她更需要的是一份稳定和真实。林徽因的淡然和理智另人佩服。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理智、淡然的心,即使有很多事情不如意,也不能冲动,而要考虑后果,这样才会减少悔恨,做到最好。
并且,林徽因乐观坚强、不放弃的性格也让我非常佩服。新中国成立前那战乱频仍的年代,她依然不放弃建筑学事业和写作,依然和梁思成一起去各地考察,后来她患了严重的肺病,但她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碑的设计和景泰蓝的拯救工作操碎了心。她值得拥有所有人的尊敬。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份坚持和热情,不管做什么,都会收货一份成果。
读了这本书,我更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或许我这么说不合适或太片面,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我的一点浅见。我不认同徐志摩的做法,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对林徽因的爱固然让人感动,但是我觉得他不该为了爱情对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去找他照顾他的张幼仪冷眼相对,不该为了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和已经怀孕的张幼仪离婚,不该为了爱情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管直到半离婚证时才去找他们。相比之下,我非常尊敬张幼仪这个苦命的女子,张幼仪离婚后依然在悉心照顾他的父母,毫无怨言,但徐志摩却没有一点点感动。徐志摩爱上林徽因并没有错,但是他确忘了他已经结婚了,她是一个丈夫,也是一个父亲,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徐志摩是很又才华,是另无数文人羡慕,但是我觉得他在处理张幼仪这件事情上,并不值得我们去尊敬。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无论何时都要有责任感,都要做到无愧于心。另外,我认为爱情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为了它忽略了家人和朋友,不能忽略了所有关心自己爱护的人,不能只在乎自己一个人的感受。
梁思成的宽容和珍惜当下也让我非常感动,他一直知道林徽因其实是爱徐志摩的,并且自己也不是她现存的唯一,但是他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她,下雨时他给她撑伞,寒冷时他给她温暖,天黑时为她点亮灯光,,给了她一份包容和安稳的爱,这也是世间每一个女子都向往的爱。
其实在书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金岳霖,他为林徽因痴守一生,终身未娶。林徽因离开后的.一天,他突然召集起大家,说“今天是徽因生日”。这句话让我感
动好久,林徽因如果泉下有知,我相信她一定会泪流满面。林徽因离开后梁思成再续他弦,但林徽因确是金岳霖的全部,他们做了一辈子的邻居,他默默的爱着她,护着她,一直在她的身边受着她。
突然想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虽然是写给林徽因的传记,但是我觉得它这个“你”字不仅仅是指林徽因,也可以指张幼仪、梁思成、金岳霖等人,他们都是可爱的人,值得尊敬的人。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改变了我的许多想法,学到了很多道理,感觉收获很大。
感觉现在的社会,人们或多或少有点浮躁,我也是,总是因为日常琐事而变的烦躁不安,变的迷失方向,忘记自己所坚持的,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好
,可是控制不住。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时,心里却平静了不少,或许是因为作者淡雅的文笔,或许是因为林徽因淡然的性格,这一点让我欣喜若狂。我想:我以后烦躁的时候都要看看这本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周老师你好:在两周前,我受推荐读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每天阅读大概二十页,家长非常支持我的阅读,而我,也非常喜欢阅读,阅读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对于这本书,谈不上喜欢,但也不能说毫无意义,不痛不痒就是了。与副标题“林徽因传”大为不符,若是带着以了解林徽因生平的目的来阅读这本书,恐怕就大失所望了。整本书真正描写林徽因往事的并不多,只是简单描写了林徽因与三个男子之间情缘。阅读时常会感到很累,通篇拖沓啰嗦重复的议论让人忍不住不断掠过。不断重复不断拖沓的抒情散文竟然凑够了一本书的厚度,简直让人称奇。也许算是一本言情小说?不管怎样打着林徽因传记的标题还是不免让人有被欺骗的感觉,且并不大适合广大中学生阅读,只能说其中不乏清丽优美的语句,值得积累及运用。
在与林徽因有过感情纠葛的三个男人中,我最倾向于金岳霖。世上最难莫过“永远”二字,徐志摩同时还有陆小曼,梁思成也在妻子过世后再娶一位,只有金岳霖是扎扎实实一生只爱着守护着林徽因一人,可惜终究,还是被辜负的。
读完此书,我收获在写作上。应做到全文围绕标题写,写作时应时刻小心“空洞”二字,没有具体内容空有抒情议论的文章最终只会被评价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没有真情实感,无法打动人心。
我认为读课外书大有所益,关于阅读我的期望在希望能得到一些真正好书的推荐,不希望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书上。自
2023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800字(十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