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
8月11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颁授至高无上的勋章荣誉是对英雄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褒奖,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英雄、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英雄们心怀祖国与人民,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战斗,无私无畏、敢打硬仗,将为民情怀融入奋斗之我、青春之我,尽显英雄本色。他们具有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在奋斗实践中唱响激昂雄壮的时代乐章,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旗帜,绘就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壮丽画卷。
镌刻家国心,“磁针情”迤逦山河壮阔。什么是家国情怀?往大处说,这是一种赓续于传统、流淌于天地、熔铸于血脉、贯穿于古今的真挚情怀,是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合抱在一起的水乳交融,是心向祖国和人民的“磁针情”。往细处看,这种情怀是医护人员白衣执甲与疫作战的坚守姿态,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千里之行,是仁者心、医者情的连夜奋战,是手捧光与热、送去爱与暖的倾情奉献;这种情怀是解放军的昼夜星驰、火速支援,扛起的是千钧重担,捍卫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这种情怀是党员干部不辞辛劳地驻守在防疫阵地,用冲锋在前的每一秒、履职尽责的每一分、拼尽全力的每一刻,铸成守护人民的倔强姿态,为人民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这份“磁针情”朝向的是国家,温暖的是人民,汇聚星汉灿烂,迤逦山河壮阔!
激扬决胜力,“磐石志”激荡波澜浩荡。战退疫情汹汹之来势,扑灭疫情高涨之气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英雄们以常抓不懈的韧劲和坚如磐石的意志所构筑出的克敌制胜的铜墙铁壁。在这场持久战中,英雄们站得出来、豁得开去,时刻绷紧思想之弦,以无坚不摧的“磐石志”消融“百丈冰”、驱散“刺骨寒”,坚定扫除疫情寒冬的决心,激荡奔向胜利的波澜浩荡,重重难关吓不退英雄们决胜的斗志,艰难险阻压不垮英雄们挺立的脊梁。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在研究室、手术台、病人面前从不曾有丝毫松懈,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决胜疫情的“磐石志”与病毒作斗争,不舍昼夜;白衣天使李兰娟忙于重症患者救助,不顾护目镜在脸上压出的深深勒痕,只为“加时”与疫赛跑,“不松劲”地与病魔较量,积力为功,他们的“磐石志”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行动。正是英雄们这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顽强意志,使得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成绩喜人。
提振精气神,“战斗魂”掀起雄风万卷。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新冠疫情发生后,英雄们凝聚磅礴力量,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劲头,筑实防疫之盾,摆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护卫阵仗,他们的硬骨雄风是鸣响风的角弓,是蓄满力的劲弩。剑锋所指,充盈着同新冠疫情一战到底的凛然士气,兵矛所向,凝聚着战则必胜的坚韧意志。这股精气神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战斗魂”,锻造了对抗疫情的强大武器。抗疫英雄们横戈马上,在紧要关头冲锋陷阵,敢“啃硬骨”、敢“下深潭”、敢“趟地雷”,靠前战斗不下火线,网格巡查不留死角,人员排查事无巨细……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掀起雄风万卷,拨开蔽日乌云,成为逆行冲锋的“硬骨头”,他们身上是绝不后退的“战斗魂”,是强劲奔涌的“战斗力”,吹响的是“冲锋号”,结出的是“胜利果”,闪耀的是“英雄本色”。
越是沧海横流,越见英雄本色。英雄们,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用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岁月静好,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书写了辉耀华夏的恢弘史诗,他们的精神赓续千古、彪炳史册,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为中华儿女立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鲜红旗帜,英雄本色永不褪色,抗疫精神永续传承。
荣誉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它是我们时刻努力拼搏的动力源泉,更是我们永远追逐的目标。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知珍惜荣誉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影响我们的周围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我希望能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荣誉的力量并珍惜它的每一份。
荣誉给予了我们不断向上的动力,它是我们奋斗的根源。我曾经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最终获得了全国冠军的荣誉,这份荣誉让我充满了信心,并成为了我追求学术梦想的动力。荣誉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收获和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们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珍惜荣誉不仅能够激发我们向上发展的热情,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一切挑战。
荣誉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骄傲,更有动力。当我们获得荣誉时,我们不仅要感谢自己的付出,还要感谢身边的家人、老师以及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荣誉影响身边的人,传递出正能量,这样才能够让荣誉的价值不断延伸。珍惜荣誉,让它变成越来越多的人向上奋斗的动力。
第三段:珍惜荣誉,树立崇高品质。
荣誉与真实的个性紧密相连,它也关乎我们人格品质和道德底线。荣誉不仅要依靠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去获得,更重要的是要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树立崇高品质。例如,诚实、实在、勇敢、尊重、代表国家形象等等。在这之中,荣誉是一份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它带给我们自豪感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防微杜渐,更好地营造和维护荣誉的文化氛围。
第四段:珍惜荣誉,追求人生意义。
荣誉是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荣誉为空白的人生是一种遗憾。荣誉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格局,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珍惜荣誉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加精彩地遇见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世界。在荣誉的道路上,我们也要注重内心的成长,拥有一颗善良和谦虚的心,坚定地追求人生意义。
第五段:珍惜荣誉,生命在追求中拥有更多美好。
珍惜荣誉是一种自我要求和高度的责任感,助力我们不断提高自我价值,开创更为美好的人生。珍惜荣誉是一种习惯,也是一份心灵洁净的体现,其中包含着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一份敬畏。正当我们珍惜荣誉并不断努力追求它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生命在追求中是充实和美好的,更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精彩和充实。
结语:
珍惜荣誉,是一种信念也是一份责任;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荣誉本身的价值,更能引领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时代,珍惜荣誉就是追求自己和他人的一份责任、是拓展人生乃至社会的一种标杆。生命在追求中拥有更多美好,珍惜荣誉,心存感激,脚踏实地,继续追求人生的光荣与尊严。
8月11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时代楷模光耀巍巍华夏,至高功勋彪炳泱泱国士。回望战疫历程,铭记光辉历史,是他们用汗水与鲜血、真心与温情、坚守与行动守护着共同家园,而他们的付出与贡献将成为人民永恒的记忆以及视若珍宝的精神财富。
从“小格局”到“大视野”,凝聚着全民战疫深厚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白衣战士、人民子弟兵、下沉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在这场“战疫”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和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责任担当凝聚在血脉联系中,慎终如始、负重前行。“全国帮忙,武汉能够过关!”17年过去了,钟南山院士白衣作“战袍”,转战“再逆行”,坚守信仰、奉献自我,不畏艰难、敢医敢言,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让满浸着热血、汗水和智慧的“铠甲”在“共和国勋章”下绽放无限光辉。
从“小事情”到“大治理”,镌刻着全面战疫真挚的民族情怀。不忘来时路,战疫胜可期。全国人民用“努力做一点对的事”配合防控、驰援救助,点滴小事汇聚民族大义,将厚植于血脉相连的精气神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凌晨1点的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拖着颤抖的腿,来来回回、匆匆忙忙。是他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为跑赢时间、确认病毒创造了条件;是他身患渐冻症仍无惧无畏,用“渐冻”的生命与时间赛跑,只为从疫情面前再多抢回一个病人;是他明晰战疫最牢不可破的防线在基层,必须深深扎根一线,用实际行动叫响“疫情不退我不退”。
从“小家庭”到“大环境”,承载着全力战疫朴实的为民情怀。天地之间,莫贵于民。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书写“大国”与“小家”之间的合格答卷,用生命在守护每一位陌生又熟悉的病患,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志来辉映为民共筑的安全防线。从北京小汤山医院、西非塞拉利昂到武汉,陈薇少将的足迹承载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美好希冀,致力于“一生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给疫区人民带来重大希望。是她与病毒“共舞”,铸造“生物盾牌”,实现中国新型疫苗“0”的突破;是她坚守在最复杂、最吃劲、最辛苦的岗位上,在防控救治、疫苗研发、药物使用、人文关怀等各条“战线”上英勇奋斗,一座座无言的不朽丰碑屹立在心中,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从“小梦想”
荣誉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