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敕勒歌的译文 敕勒歌的译文及注释大全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山寂寂,水殇殇。
纵横奔突显锋芒。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色苍茫,四野茫茫,在那广大的草原上,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下去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形容大草原的美景。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
生活
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部将斛律金,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玉壁一战(《敕勒歌》在此时诞生)时,鲜卑族在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的统治时间已近150年。公元534年,高欢建立东魏(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于次年即公元535年在今西安建都)后,自任大丞相,虽然将都城设在今河北临漳县的邺城,但其统治中心仍在山西(高欢的大丞相府设在晋阳,其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在此近150年的时间里,敕勒族与鲜卑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在黄河以北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这块土地上。公元546年,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带头作一首能表现鲜卑、敕勒族民族性质的歌曲。斛律金即作《敕勒歌》,并带头领唱,高欢也随之附唱,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
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
什么
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2023年敕勒歌的译文 敕勒歌的译文及注释大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