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会计电算化考试内容 会计电算化怎么考试实用

2024-06-212459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的简称。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应用技巧,欢迎阅读。

会计软件中大量应用代码,如会计科目代码。代码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实用性和生命力。在代码设计与优化的过程中,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惟一确定性:每一个代码都惟一地表示一个实体。

2.可扩充性:代码结构应能适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当实体的集合不断增加扩大时,应可直接利用原代码加以扩充,而不需要重新设计代码系统。

3.易识别性:代码既要便于人们在使用时容易识别和记忆,又要便于计算机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尽量避免一些易混淆的符号,如字母o、i、z、s、v与0、1、2、5、u等混用。

4.简短性:在不影响代码系统的容量和可扩充性的情况下,代码长度越短越好。因为随着码长的增加,出错率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收集、存储和输出信息的负荷。

5.标准性:代码设计一定要尽可能的标准化,一级总账科目的代码通常已在会计制度中规定,需要用户自行确定代码长度的是二级以下明细科目。它的长度确定,首先要逐个分析总账科目下明细科目数,如“现金”可不设明细科目,“银行存款”通常以开户账号为明细科目,科目数一般不会上百个,“短期投资”、“待摊费用”等下设明细科目也不会超过百个,两位的代码长度能容纳99个科目,应能满足需要,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通常以客户名和供应商名称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确定性较大,如果用户的客户和供应商较多接近或超过100个,两位代码就不能满足要求,二级科目的代码长度就应设定为三位。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也就是采用顺序码,即有连续的数字所组成。例如:

代码对象: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

代码:0102030405

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往来客户辅助核算,因为它的项目代码与会计科目的代码完全独立,自成体系,与科目代码的位数无关,非常便于扩充。

某些软件在多栏明细账中设置每页为6个明细类科目,打印时一页最多只能打印6个明细。如果设置了7个明细类,例如:在编录经费这个科目中设置:差旅费、业务招待、市内车费、邮费、资料费、电话费、其它费用这7个明细,在打印时,将前6个在一页打印,而“其它费用”又单独打印一页。即浪费纸张、又浪费打印时间。可以将平日里发生费用不是很多的邮费与资料费放在一起,这就方便多了。

凭证摘要多为中文,输入中会有许多常用会计词汇,可将常用词汇预先存储起来,并配以自定义的代码,输入凭证时调用自定义词汇,可提高输入速度。

输入记账凭证时只需输入科目代码,操作较简单。但要求用户输入确定的科目代码,而用户对会计科目较熟悉,对科目码却不一定能记得准确,如果用户输入了未经定义的科目代码,软件系统将提示科目不在,需重新输入,如果用户输入的科目代码并非所需,则需人工逐页查找很费事。事实上,许多会计软件的科目代码表都能模糊快速定位,输入此类科目时,只输入到其上级科目的代码,则所要查找的明细科目应就在附近,省去多余的翻页查找操作。再有一点,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头脑,让计算机更好的为自己服务,而且操作人员又能便于记忆。例如企业都有管理费用,则设置“52101—差旅费”,而设置营业费用时,就用“50301—差旅费”、设置编录经费时,用“40501—差旅费”,即用01表示差旅费。久而久之,一些代码就牢记在心了,节省许多时间。

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记账凭证可以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在输入完多借或多借的分录后,输入一贷或一借分录的金额时可参照合计栏中的金额输入,省去人工计算合计的麻烦。

1.会计分录尽可能细。记账凭证是账务处理的原始资料,所有账簿都是根据记账凭证的分录来登记的,分录越详细,账簿也越详细。以便为日后查账方

最新会计电算化考试内容 会计电算化怎么考试实用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的简称。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应用技巧,欢迎阅读。会计软件中大量应用代码,如会计科目代码。代码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实用性和生命力。在代码设计与优化的过程中,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惟一确定性:每一个代码都惟一地表示一个实体。2.可扩充性:代码结构应能适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当实体的集合不断增加扩大时,应可直接利用原代码加以扩充,而不需要重新设计代码系统。3.易识别性:代码既要便于人们在使用时容易识别和记忆,又要便于计算机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尽量避免一些易混淆的符号,如字母o、i、z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