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案课堂小结(精选13篇)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看了这场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查找有关孙膑、庞涓、鬼谷子、孙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了解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体会课文怎样一层层体现中心思想,理请课文条理。
在阅读整篇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及第一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田忌为什么输给齐威王;第二次赛马有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题。进而联系全文,理清课文条理。查找有关孙膑、庞涓、鬼谷子、孙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生字卡片,投影片。
2课时
教学内容:
通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请课文条理,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前面我们学习的《赤壁之战》讲的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田忌赛马》,也是古代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纠正读音。
3、回答问题: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简单说说每次的情况。
4、默读思考:
(1)两次赛马中间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成几段?
三、读懂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马的对阵图。说说失败的原因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人物的心理。
(3)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每一场比赛后,齐威王的表现。
(3)说说齐威王的表现。猜想一下,第一场比赛他的表现。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说一说,取胜的原因
四、读透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画出两次比赛的示意图。
3、查找有关孙膑、庞涓、鬼谷子、孙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齐威王田忌齐威王
初赛失利上上复赛胜利上上
中中中中
下下下下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通过课后练习题来一层层体会课文是怎样来展现中心的。查找有关孙膑、庞涓、鬼谷子、孙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
2、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田忌和齐威王赛了几次马?结果怎样?
三、领会表达。
1、讨论“思考、练习”第二题。
(1)出示投影。
(2)指名读三句话。
(3)讨论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2、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很多,调换顺序后会怎样?
3、从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四、开故事会
1、结合实际谈谈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2、你觉得孙膑是个怎么样的人?你受到什么启发?
3、你查到了哪些有关孙膑、庞涓、鬼谷子、孙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
4、根据以上内容开个故事会。
5、评出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把你所查找到的或听来得最感兴趣的资料记录下来。
3、预习《晏子使楚》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调换顺序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转败为胜
本篇课文是借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课文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一、二节)初赛失败。写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三场都失败了。这一段重点讲了比赛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可是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都失败了。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这个词说明各人自己给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田忌如能认真分析马力的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所以失败了。
第二段(第三节至那就来吧。)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决定再战,齐威王应战。这一段主要写三个人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最后再赛胜利。)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第一场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三场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是田忌两胜一负,赢了齐威王。使学生懂得,第二次赛马方法,可以把赛马的力量对比转为彼弱我强,其余的方法均对田忌不利。从而让学生明白孙膑善于动脑和惊人的智慧。为课文末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所包含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奠定基础。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重点语言的咀嚼品味:
(一)描写田忌情绪的语言:
1.垂头丧气低着头,很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缺乏信心比赛的神情。
2.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科学的思想启蒙的教育。
(一)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读题。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齐。
第一次。
第二次。
4.学生自学一、三段。
5.学生画图表示:第一次赛马和第二次赛马是如何进行的?
6.第二场比赛应该是非常激烈、非常精彩的,可惜在古代根本没有电视,假如这场比赛在今天进行,中央电视台要进行现场直播,谁来当一名解说员?(请一学生当解说员,两名学生演示。)。
7.田忌、齐威王在两次比赛后的表情各是怎样?
板书:败垂头丧气胜得意洋洋。
胜败目瞪口呆。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田忌转败为胜?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句话。
“只……就……”说明这个转败为胜的办法怎样?
(很简单,没费多大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了。)。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田忌能转败为胜,从中谁起了作用?
板书:孙膑献策。
1.孙膑想出调换马的顺序是胡乱想出来的吗?有根据的吗?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
理解:“快不了多少”
3.出示句1。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些什么?
(两个句子虽然都说明齐威王的马强,但句2观察得更仔细,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来的。)。
5.从这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的人、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6.其实齐威王输给田忌是因为他?(骄傲自满、自视过高、轻敌)。
板书:骄傲。
7.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
8.这段课文中有一些词语是需要我们理解的。
9.出示:田忌(疑惑)。
孙膑(胸有成竹)。
齐威王(得意洋洋)。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老师这些词的意思。能读出感情、语气说明你已经理解了。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齐读。
(四)比较句子。
1.出示三句话: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2.(1)(2)句话与(3)句话有联系。(可用关联词表示)。
(五)总结课文: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也象孙膑那样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布置作业:帮齐威王想想办法如何战胜田忌?(如何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板书设计:
田齐齐威王。
第一次败垂头丧气(扫兴)胜得意洋洋(夸耀)。
第二次胜败目瞪口呆。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顺序的异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事物原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模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事物原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模式。
【教学难点】。
知道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使用力量。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两次比赛的结果怎么样?(指名反馈)。
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田忌赛马。(板书:田忌赛马)。
挖苦、疑惑、夸耀、讥讽、轻蔑、咱们、顺序、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2、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讨论:
(三)小组汇报:
1、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
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
上上上下。
中中中上。
下下下中。
2、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
(1)二人的马没换。
(2)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3)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
(2)比赛结果不同。
(3)齐威王前后神态不一样。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洋洋。
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
3、失败的原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表现是“扫兴”“垂头丧气”
田忌不懂得变通,用相同等级的马与齐威王比赛。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一)学习“孙膑献计”的部分:1、孙膑想出了什么办法取胜的?
(二)小组自学、讨论。
(三)小组汇报。
1、孙膑想出的办法是: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
2、孙膑主要是围绕以下三句话来想的: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了。
3、孙膑的主意“妙”在它能发挥优势,合理安排,扬长避短。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
(四)小结: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孙膑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再赛一次,最后写了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齐威王,让我们感受到孙膑的足智多谋的形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孙膑的足智多谋,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能像孙膑那样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一定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田忌(输)齐威王(赢)。
第一次。
上上。
中中。
下下。
第二次下上。
上中。
中下。
田忌(赢)齐威王(输)。
(一)、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轻视,不放在眼里。(轻蔑)。
2、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得意洋洋)。
3、变失败为胜利。(转败为胜)。
(二)、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孙膑观看了这场比赛,根据(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取得了第二次的胜利。
《田忌赛马》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进行赛马。第一次比赛,是同等级的马比,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输了。后来孙膑为田忌出主意,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赢了齐王。这个故事反映了孙膑的聪明才智,语言文字生动、简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阅读这篇__,既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又能借以进行思维训练,同时也是一篇语言文字学习的好__。
教学目标:
1、读熟课文,弄清两次赛马的情况。
2、进行思维训练,领悟孙膑的聪明才智,并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所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表情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4、掌握课后生字。
重点难点:
这篇__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理解孙膑的聪明才智:在赛马场上,孙膑不仅能仔细观察比赛双方马的情况,而且观察到了齐王骄傲的神态,经过思考,马上想出对策,帮助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引导学生品析课文的重点词句上,通过精读课文,品词品句,体会到这个关键之处:孙膑观察到齐王被第一次胜利冲昏了头脑,推测出第二次比赛,齐王对田忌采用的计策不会做出反应,所以孙膑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本地区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读懂两次赛马的情况并不存在很大困难。但是本地区的学生的口头语为广州话,广州话和普通话的差别较大,因此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稍差些,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多读,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领悟到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模式:
运用“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读书、合作演示、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
田忌赛马教案课堂小结(精选1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