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感悟 吴忠豪教授的微信公众号优秀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推荐度:
听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推荐度:
家长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推荐度:
教师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推荐度:
听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2月16日我参加了由运城市教育发展交流中心在盐化中学举办的小学教师教学交流会。此次专题讲座:语文,路在何方?由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主讲。
吴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吴教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要改变现状必须转变两个观念: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二、从“非本体”到“本体”。听完讲座后我如梦初醒,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围绕课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了理解课文内容和突破文章重难点上,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却没有在语文学习方法上有所收益,语文能力没有提高。如吴教授所例举的,同样是教《太阳》一课,大陆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带着学生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而一位台湾老师,却在设计上突出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课文的表达方式。
随后吴教授提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四条路径:1、从“理解”到“运用”。2、从“教课文”到“学方法”。3、从“教过”到“学会”。4、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课文内容中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关注儿童语文发展。其关键就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能抓住课文的知识点和切入点,把文本作为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沟通。比如,语文学习应以表达为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必须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而我们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所以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说话练习,用表达去促进理解。使学生在认知中运用,在运用中得到迁移。
这次讲座,对于我这个初教者来说,爱益匪浅。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正如吴教授所言,我们的教师都还在拿着一本课本在教课文,虽然我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学生却收效甚微。今后我将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学习,完善本体性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大胆取舍,创新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学会方法。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 [篇2]
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一、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描述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感悟 吴忠豪教授的微信公众号优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