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励志文章青春励志美文 大学生励志文章(实用9篇)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今天以前都是在堕落与颓废中度过的,今天,我们系上邀请到了两名优秀校友回校,给我们讲解他们的奋斗史,他们的大学生活虽然苦却那样充实有意义,突然之间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两个校友,一个叫夏辉,是巴中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了很多优秀的节目,今年27岁,非播音主持专业,却是个专业的主持人。他说,他是个幸运儿,幸运的得到很多老师和朋友以及领导的帮助,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因为幸运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他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去电视台实习,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在刚进入电视台的时候,自己是个外采记者,他说,是那段丰富的经历让他不再是个“花瓶主持”。
另外一个,是四川省万源市委宣传部的王永明,他说,每一个有幸上大学的人都是幸运的,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这是个心浮气躁的社会,这是个没有“笔杆子”的社会,“笔杆子”都去哪儿了?在很多人看来,师兄是个神话,他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别人一次小小的失误,导致自己的听力比平常人差很多,上学时,不能听完整老师说的话,别的同学都去打篮球,乒乓球,他却在借用同学的笔记努力追赶上身边同学们的脚步,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自己被分配到偏远的山区,他说,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那个封闭的山区磨灭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他比别人多付出了十倍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大学生,经历了高中千锤百炼的我们,在本应该发光发亮的时刻,却在不断退化。知道学校什么地方爱摄影的学生常去吗,是庄严肃穆的图书馆大楼,还是清新温暖的音乐广场?还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欣赏满天繁星,一起谈理想,诉衷情吗?课余时间,运动场上有过你的身影吗?微博上有人说:“还记得十年前我们的‘寝室座谈会’吗?”那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不亦乐乎的话题,说不完道不尽,但是现在呢?电子产品已经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人与它们的关系却远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难道真的要等到毕业才幡然醒悟?难道真的要让毕业变成失业吗?我们的青春正在悄无声息地逝去,但愿我们还来得及抓住青春的尾巴!
放下手机、电脑,他们太冷,冰冷了整个世界。走出寝室这个让人堕落的地方,背着书包,拿着水杯,奔向图书馆,多看看书,在书的海洋里重新找回自我;找几个伴,拿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去体育馆运动运动;周末约几个老同学聚一聚,多关心身边人,身边事,有些人不联系慢慢就淡了;还有那些曾经一直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快去做吧,大学大把大把的时间呢!
别让大学对不起高三,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
最近和几名大一的学生聊天,几名同学认为身边的人普遍都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业余时间要么是对着电脑、要么是抱着手机逛空间、刷微博。我问道:为什么不找点事情做做,制定一个计划,哪怕是锻炼身体也好啊4年也可以把身体锻炼得结实些。当然,我也清楚,我的这些建议对他们来说,未必能有多大用。许多学生因为意志不坚定,没有老师的监督、逼迫,根本就无法做到。
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蹿红网络的悔过励志帖《同学,我大四了》(点击这里阅读),作者回首自己的大学4年,他感叹投入精力充其量不过40%:每天上网时间少则4个小时,多则10个小时;考试永远是画画重点,在高呼60分万岁中与奖学金无缘。作者借自己求职受挫,写帖子以警醒后来人,不要等毕业时再后悔,就业难不仅仅是大学、社会的问题,也是自身的问题。
也许,这样的大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然而,我总是怀疑这样的励志帖,甚至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劝说,能对现实中的大学和大学生起到多大的影响和作用,很多时候恐怕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效应。毕竟,现实的窘境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地接受应试,隐藏着功利性的目的,也许从没有为主动学习感到过快乐,而在高中时代,有的教师甚至打出这样的励志宣言:等你考上大学,你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似乎,高中时代的目标是很清晰的,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在一些高中生的眼里,大学甚至就好比是天堂,进了大学的门就可以放轻松了。
此前,有很多声音都认为大学越来越像培训机构,功利性学习正在整个大学蔓延,考证热、过早地职业化都是大学功利性学习最好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批判的声音中,培训机构总有被贬低的意味,难与大学之学术思想殿堂的高雅相媲美。但是,在这种批判的背后,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被遮蔽,那就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大学生活没有任何目标。
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曾就当代广州大学生生活与思想现状作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接受调查的广州高校在读本科生共有191份有效样本,就读大学的原因、大学第一印象、专业选择首要因素等问题制作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来规划方面,73.3%的同学表示只有粗略的想法,并无非常明确的目标。
如果说功利化的学习毕竟还有一个前进的目标,至少能体现出一种为了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和奔头,而没有任何目标,漫无目的地混日子则更可怕,它体现的是一种虚无、意义的缺失。说实话,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进而指引学生为之努力的大学,学生很难找到努力的方向,也找不到努力的意义,这还不如培训机构来得实在、来得有效用,至少,培训机构的目标很清晰,它能够给学生们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果,而没有任何目标、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也许只会给很多学生带来悔过。
大学生在学校混日子的问题持续了很多年很多年,教育部似乎也感觉这样下去不好了,近期也做出了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的决定,更直白的说,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差不多,以技能教育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至少我觉得这个决定还是不错的。
进入大学就真的无忧无虑了吗?大学生的生活真的很快乐吗?从大一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大一新生初来乍到时的彷徨。请别担心,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彷徨期的时间段减少到最短,那么你仍然可以拥有一个很精彩的大学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就会发现大学生活真的很不一样,需要我们好好的来适应。所谓的适应是来自多方面的,它不单指学习,还包括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学习篇]。
作为一名学生,大学里首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但是这里的学习环境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首先,除了上课之外学生和老师很少有机会接触,老师们再也不会像高中时填鸭式的教学逼着我们背公式、定理来提高我们的考试分数了,那么如果学习上有了困难怎么办呢?其实大学里的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仍然是很乐意回答的,因为从表面上看,大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所以作为老师很喜欢看到好学善问的学生,他们会积极地与你一起来讨论问题。
另外,大学里的老师也可以当朋友来相处,如果你对某个老师很信任,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惑跟老师说,老师们也大都是从大学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成功人士,所以他们会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你一些很中肯的建议,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少走许多弯路。
其次,大学里的课程很少有全天上课的情况,对于多出来的时间很多同学都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要如何安排。大一的同学在这个时候除了复习功课之外,往往会选择逛街或者是游览刚来到的这个新城市。作为对环境的适应,这些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玩过了头。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大学图书馆是个很好的去处,大学里老师讲的课程往往是一些理论性、基础性的东西,而如果想要把专业知识读精吃透,就要好好利用图书馆这笔巨大的财富了,这里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全方位的书籍,大家可以在那里为专业课“补钙”。在那里除了专业课的书目之外还有许多励志等内容的书刊,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在现刊阅览室里还有《大学生》、《青年文摘》、《读者》等刊物,有空的话也可以去那里坐坐,在那里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浏览来自全国的优秀期刊。
对于学习,还有的同学对期末考试相当担心,万一学的不好,挂科了怎么办啊?师哥师姐们听到这样的疑问就会笑着对我们说:考试很简单啊,只要你不是一点不学的话,在考试之前一个月的突击是相当管用的,并且老师们一般都会在考前透些类型题,只要把这些题搞定,复习的时候再仔细点,挂科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大家伙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现在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要求平均绩点在2.0以上(也就是说所有科目的平均分在70分以上)才有学位证可拿。对于奖励惩罚之类的规章制度在学生手册上都会标明,所以这本书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在上面你会发现: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学位证,怎样跳级,助学贷款怎样申请,奖学金的发放是以什么为评判标准的等等。
[友情小贴士]。
高中的时候,许多老师都会把大学生活描绘成一幅天堂的模样。其实大学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的地方,毕竟大部分同学的专业都是经过自己的慎重考虑以后选择的,而将来我们还要依靠专业方面的技能走向社会,所以,大学的时候要多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发展作必要的准备。
另外,英语学习也很重要,千万不能丢掉。整体看来英语考试贯穿大学始终,大二时的英语四级考试,之后的六级考试,如果想要继续深造的话,研究生考试中英语也是相当重要的,而这样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并不是突击一下就可以搞定的,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咯,大家要把英语学习坚持下来。
[生活篇]。
说完了学习,咱们再来说一下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先不说每逢节日各院系组织的吸引人眼球的联欢晚会,单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社团纳新就有十几个。然而我们究竟要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其中,让生活充实起来呢?首先当然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参与其中,这样才最有热情,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才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其中,其次是以锻炼自己为目的,尝试着在这些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贯彻自己的执行力。另外参与学校活动也要有个度,不要让参加活动成为自己的负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要打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千万不可以只顾一头,疏忽了其他方面,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大学中的处事方式也往往是让新生感到困惑的原因之一,大家来到这个半社会化的环境当中,突然发现周围的许多事情不像之前自己认为的那样单纯,产生了不认同感,因此出现了冷漠、孤僻、排外等表现。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开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了大学生活,难免在最开始的时候产生想家,孤独的感觉。其实排解这些的方法也不难,最主要的就是要多和同学们接触,搞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交几个要好的朋友,有事情多和他们倾诉,遇到困难也可以找辅导员老师谈心,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敞开心扉,逐渐适应新的生活了。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积极的去面对,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而当我们化解了困难回头看看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变得如此开朗和乐观!
“爱情”这个词语进入大学以后越发变得敏感起来,以前老师说“不可以早恋,那样会影响学习”,但是现在大家都老大不小了,已经过了“早”的年龄,所以进了大学有很多同学就有了恋爱的对象。还有一些同学看到别人成双成对了,忍受不了一个人的孤单,于是也找了男女朋友,开始了自己的爱情故事。
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当爱情来临的时候,要真诚勇敢的面对。千万不要拿爱情当儿戏,只是想要大学里面随便玩玩,爱情这种东西是玩不起的,到头来恐怕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很优秀的男孩子,大学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换了几个女朋友,本来以为他只是填补感情的空白,但是他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每次的女朋友他都希望和她一起走过人生接下来的日子。
[友情小贴士]。
大学是一个需要我们努力学习的地方,不仅仅需要我们打理好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学会如何生活,如何生存。从高中到大学,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生活中的迷茫和困惑是难免的,但是,当这些负面的状况来临的时候不要害怕,让我们微笑着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吧,正是在这些历练中我们才能变得成熟、学会长大。
祝愿大一新同学们在大学里能够实现“转型期”的平稳过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要想取得。
成功。
首要的是注重战略、找对发展方向。只有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前提下细节才有意义。管理企业如此大学生规划人生亦如此。让韦小宝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让郭靖去走韦小宝的路任凭他们如何注重细节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样的如果一个大学生不能战略性地把握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不管他端坐在图书馆自习是多么投入不管他参加社团活动是多么积极到头来很可能是南辕北辙的无用功。
材成才,才生财。每个大学生都是可塑之“材”,但必须通过大学期间的“塑”方能成为用人单位眼中具备使用价值的人“才”,方能在毕业后利用自己的“才”能、“才”华为社会、为企业、为家人创造“财”富。“去木取贝”,这是每个大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拿着一块玉璞却不知道要刻成什么模样,一会儿试图雕成龙,一会儿又试图琢成凤,最终也没法成器的。把玉琢成什么样的器,把可塑之材塑成什么类型的才,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有些大学生平时懵懵懂懂过日子,毕业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买了一摞求职技巧、面试宝典之类的书回来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实在是很傻很天真。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求职技巧无关。求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细节不能决定成败。一个玉匠如果在琢玉的时候没有想好要做成什么样子,就算雕琢技法娴熟至极也是徒劳的;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像样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把书上所有的求职技巧都烂熟于胸也逃脱不了吃闭门羹的下场。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日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有关于此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我并不是什么教授、学者,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不过是一名在企业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过来人。所以,我大可不必“猪八戒戴眼镜”,邯郸学步地将自己打扮成理论专家,喋喋不休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原则、特点、历史渊源和阶级本质。在我看来,传说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远没有那么高深莫测。
人生是不是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像计算机编程一样预先规划?这是一个见仁
最新大学生励志文章青春励志美文 大学生励志文章(实用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