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感言一句话(精选10篇)
记者节是在中国是除了“护士节”、“教师节”之外的第三个行业性节日。大凡政府或社会为一个行业设个节日,与其说这个行业十分重要,不如说这个行业十分辛苦。医生与护士相比不重要吗为什么不设个医生节为什么不设个“公仆节”、“老板节”
目前正值报刊征订之时,报刊办得怎样样,读者和市场的选取才是实实在在的检验标准。媒体的尴尬之处在于,说是机关吧,财政却不拨款,需要自己在市场上觅食;说企业吧,又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路子,一派官衙作风。所以有人说,媒体是还没有倒闭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已经溃不成军、所剩不多,媒体却无法像国有企业那样改制,又不得不应对市场,所以举步维艰。
我向一个同学推销某个定位一向不准的报纸,同学说:“这个报纸白送我也不要!”报纸办到这个份上,我不明白摆成绩唱高调自欺欺人究有何益!
当然,过节了,为了“鼓劲”,大家说说场面上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认为,如果大家都能讲讲实话,更为可贵。我相信“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认识不到不足,即使认识到了却不敢承认、不敢正视,尤为可悲。
从这一方面来看,设个“记者节”,也算是社会对这个高风险行业的一种抚慰。在第8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似乎给了记者们一柄“尚方宝剑”。但我认为,就这么空泛的一句话,不可能有什么法律效应,也不会真正能够保障记者的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宪法第三十五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呢!
这天是记者节,匆匆在博客上拉杂瞎扯几句,算是个人感言,只与二三博友交流,实不足与外人道也。
记者节虽然过去,但是记者节的余热还在,而且记者节不单只是一个日子,它还是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我们的每一个记者,每一天都奋战在前线,为我们记录下来最精彩最及时的片段,难道我们不该在每一天都记住他们,为他们赞颂吗?三百六十五天记者节快乐!祝你快乐!我们亲爱的记者。
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新中国确立“记者节”的意义,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既在确认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因当时没有确定记者节的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中国记协于1月25日正式向国务院提出《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专家经过科学论证,报经总理、各位副总理圈阅并征得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意见后,国务院于208月1日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从此,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节日。
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将“记者节”定为中国记协成立日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是由中央级新闻单位、全国各省、区、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各专业记协及其它新闻机构、新闻从业人员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代表着全国70万新闻工作者,以其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有着广泛的代表性。记者感言:“做记者,真的很好!”
敬一丹:那一刻,其实我没有准备好。
在这里回顾经历的一切,感受最深的还是地震报道。原来我们很多记者都会觉得,从事了这一行我是做好了准备的。但是在20频频发生的大事面前,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我们没有做好准备。
白岩松:中国媒体为什么开放了?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逼迫我们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不开放行吗?当手机短信和网络并存带来一种强大的对传统媒体冲击的时候,我们难道不是进入到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吗?一个博客,一个贴子都有可能使被掩盖的形象迅速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应该积极的引导顺应。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有应对挑战的能力。
记者感言:“做记者,真的很好!”
11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九个记者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也许我们正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用纸和笔记录着新闻的点点滴滴,又或许,我们正在电脑前,为一篇稿件字斟句酌。这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们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着工作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因这份责任,我们永在赶路。
在这大悲大喜、风云激变的10个月里,和全国人民一样,我们时而哽咽失声,时而感动万分,时而泪水涟涟,时而欢笑开怀,时而心急如焚,时而激情欢腾。每次拿起笔和相机,我们深知:自己不仅仅是在记录和传播,更是在用自己的心和情传递一种信念、解读一个时代。
我们用心报道新闻,不仅忠实履行着新闻人的职责,更无数次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让自己的职业操守得以净化、让自己的新闻良知得到升华。
第九个记者节:我们努力我们担当。
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几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一年来,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恪守职业道德,敬业奉献,传播信息和知识,开展舆论监督,为推进全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记者节是权益日,更是职业信仰日。
毕竟,只有信仰,才能让记者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唤起一种坚不可摧的希望;只有信仰,才会让记者具备强大的抗打击力,不断地勇往直前。诚如有论者所言,记者节于民众的意义,就是提醒他们,永远不要丧失对新闻人的信心,永远不要放弃对新闻人的支持,因为这种放弃意味着扔掉洞察事实和真相的机会及权利。
5、大家的热情、主动性不够。既然我们加入了校报记者团,就应该对记者团负责。不要坐等别人给你任务安排,要主动去想我可以为记者团做什么事情,我觉得记者团还有那些地方不完善,怎样做才会更好,大家可以随时对记者团的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着眼校报学生记者团未来的成长之路,我这里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就是要做到“务实、高效、团结、创新”。
一、务实。
1、时刻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是务实的源动力。思想指导行动。从思想上重视务实作风,方能真正用务实的心态服务于集体,记者团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2、强调组织纪律性,规范组织制度,是务实的前提准备。完善例会制度和考核制度,进而完善奖惩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完善,才能使记者团运作得更好。
3、加强校报学生记者团内部培训,是务实的必然选择。只有每个成员都掌握好业务技能,才不会让大家觉得无所适从,无所事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尽可能抽出时间对大家进行写作技能、采访技能、摄影技能、团队意识、组织策划、礼仪素质的培训,从而提高记者团的整体素质。
二、高效。
1、要提高校报记者团的整体运转效率,就必须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校报记者团是个大团队,我们要在各项活动中协调合作,让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2、要做到高效还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记者团与校、院、各级学生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我们可以从中认识不足我们可以从中认识不足,努力学习改进。此外,和各学生机构处理好关系,也将有利于
记者节感言一句话(精选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