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与村民沟通心得体会 基层与村民沟通心得体会总结(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基层与村民沟通心得体会一
>
(一)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难度大。一是各地普遍存在村党组织书记“能者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现象,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虽然县(区)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在想方设法选配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但仍有“一厢情愿”和“空筑凤巢凤不来”的无奈。二是现有的一些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得不好。有的不熟悉基层党务工作、不会抓党建;有的自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思路不新、措施不多、办法不活、成效不佳;有的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和谐方面得过且过、应付塞责。三是一些乡镇不注重在村里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人,选人用人视野狭窄。有的村“两委”班子就几个人“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后备人选不足,工作停滞不前。四是选派的第一书记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市、县(区)部门舍不得派业务骨干去驻村;有的第一书记未按要求的时间驻村开展工作,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只停留在送钱送物等常规性工作上,没有站在加强基层党建、推动产业发展和实施精准扶贫的层面来协助村上开展工作。
(二)农村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培训“跟不上趟”。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有的村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队伍青黄不接。有的村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阳光,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的贫困村,发展“家族党员”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党员把党员身份不当回事,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口袋党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农村党员活动庸俗化、娱乐化,缺乏吸引力。一些“退下去”的老村干部不但不发挥“余热”,靠着说话有影响力、“熟悉村上的运行规则”,与村党组织唱“对台戏”,成了绊脚石。
(三)农村党建经费保障乏力。一是办公经费“解不了渴”。目前,各地村级办公经费依然按照“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村每年7500元、3000人以下的每年6000元”的标准执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价不断上涨,许多村自身运转捉襟见肘、资金缺口较大。一位村干部给我们说,“为啥村上冬天没人了?因为那点经费除去订报刊、打电话、雇人打扫环境卫生,村上冬天就拉不起煤、架不起火炉子!”二是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专项服务资金,使许多工作在村上“落空”。一些村基础设施薄弱,面对道路狭窄、动力电入户难、通水工程难等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党组织有心无力,服务长期在“嘴上”。三是村干部待遇补贴普遍偏低。目前,各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年任职补贴标准按不低于该县(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执行。山区一些村干部一年拿不到1万元补贴,许多村支书、村主任仅靠“奉献精神”“当村干部有面子”的虚荣心、多干一年多领一年养老金等想法干工作。四是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严重,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缺乏资金支持。以行政村最多的西吉县为例,其行政村数占全区总数的近14%,而95%以上的村是“空壳村”,一些村干部虽然有发展
基层与村民沟通心得体会 基层与村民沟通心得体会总结(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