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数乘小数教案人教版教案 小数乘小数教案(优秀16篇)

2024-06-211763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3.50.3。

2.560.320.372.9。

0.560.180.182.5。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材分析:

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1.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验算检查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验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一)基础训练。

【口算】。

9.66=。

8.47=。

300.3=。

1.54=。

0.180.3=。

12-0.9=。

369=。

84+7.8=。

8.5100=。

0.0425=。

行车的4倍。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主题图引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2.学习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独立尝试验算。

(2)汇报交流,典型方法板书。

教学设计二【小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

2.课本第8页第7题。

3.课本第8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提高练习】。

5.课本第9页第10题。

6.课本第9页第11题。

7.课本第9页第12题。

8.课本第9页第13题。

【拓展练习】。

9.课本第9页第14题。

(四)全课总结

在乘法中,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不计算,判断下面各算式中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9.80.7()。

4.90.18()。

900.05()。

0.320.85()。

内容教科书第8~10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以及练习二中相关题目。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2.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数学能力。3.能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过程一、引入课题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并解决。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汇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如:学生1:昨天我用小桶在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下接了1时,得到了4.08kg的水。大家能算出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浪费掉多少水吗?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学生:用4.08×24就等于97.92kg。教师: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4.08×24的吗?学生回答略。教师:得到这个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节约用水。教师:这个同学发现的数学问题真有意义!还有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都用到了前面学的哪些知识?学生: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教师:对了,用这些知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随着学生回答的生活情景出示新的学习内容)老师这里也发现了一个坏水管,它每时要漏掉0.14吨的水,这根水管从坏了到抢修好一共用了0.25时,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漏掉多少吨水?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0.25×0.14=。教师:这是什么乘法?学生: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继续研究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探究新知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同学们会计算0.25×0.14吗?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深层次的思考,估计学生都说会。这时老师可以请学生先独立算一算。教师:计算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了吗?如果学生说没有问题,则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处理它的乘积的;如果学生发现了问题,则请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该教案按后一种设想备课。教师: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我把0.25×0.14看成整数乘法计算,算出的积是350;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从积末尾数4位数时,积的位数不够。(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0.25×0.14=问题:积的位数不够。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经验思考。设想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用0补位,另一种是不知道用0补位。如果不知道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来了解。以下按第1种情况设计。学生:可以用0来补位。教师:怎样用0补位?引导学生结合四年级下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思考。学生:在积的前面加0。教师:应该加多少个0呢?学生讨论后,估计有两种答案,加1个0或者加2个0。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主张加1个0吗?学生:因为现在的积是3位数,要从积的末尾数出4位点小数点,只要加1个0就行了。教师:你为什么主张加2个0呢?学生:因为加1个0,只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小数点前面还要加1个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教师:你们赞同谁的意见呢?(学生表态后)你们加1个0试一试,看能不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加2个0呢?学生试后回答略,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0.25×0.14=0.035(吨)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我知道由于工人叔叔抢修得快,漏掉的水并不多。我还知道小数部分差一位时,要添两个0;小数部分差两位时,要添3个0……教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2.探索规律(1)探索纯小数相乘的规律教师:像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做了吗?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试一试”。学生完成后汇报,教师可随学生汇报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汇报中重点关注学生怎样用0补位的问题。随学生的回答板书:0.17×0.02=0.0034,0.43×0.12=0.0516,0.05×0.25=0.0125,0.37×0.28=0.1036。教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发现:学生1:这些算式都是纯小数相乘,而且用整数乘法算出的积的位数都需要用0补位后,才能点小数点。学生2:我发现两个纯小数相乘,它们的积都小于1。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纯小数相乘的积都小于1呢?大家可以任意写一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来试一试。学生用算式检验后发现,只要是两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其积必定要小于1。教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不错,这样一个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纯小数相乘时,如果计算出的结果比1大,用刚才的规律就能判断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就是说用这个数学规律可以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教师:对,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乘积进行估计,从而检验计算结果。(2)探索因数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师:除了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外,在小数乘法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规律,想去发现吗?学生:想!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3.2×0.8,3.2×1.3,其中3.2用红色显示教师:先计算,再把计算的积与3.2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学生:我发现3.2×0.8的积比3.2小,3.2×1.3的积比3.2大。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估计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与另一个因数有关。并猜测另一个因数小于1时,它的结果小于3.2,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它的结果大于3.2。教师:把另一个因数换成0.6和2.3试一试,看你的猜测对不对。学生换后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学生猜测后,请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一个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小。三、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哪些问题?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四、运用巩固1.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律,不计算直接完成,再通过计算进行检验。2.练习二第6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律直接进行判断,然后再改正。3.练习二第5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卡片和多媒体。

a、口算训练:

6 4.4=0.01×80=7.4-0.9=6.3÷0.63=。

2.3×5=0.4×0.5=0.2÷0.04=5÷0.02=。

18.6-6=5.4 6=9-1.35=0.3×0.05=。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0.8÷5 0.24×9。

8-(0.8÷5 0.24)×9。

[8-(0.8÷5 0.24)]×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

小数乘小数教案人教版教案 小数乘小数教案(优秀16篇)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一、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四、先学。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