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9篇)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4、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2课时。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引入课题。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6、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 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每 攵=敏。
工 力=功。
辟 言=譬。
米 造=糙。
q 间=简。
目 争=睁。
口 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5)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6)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
(7)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
但是、声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复、变化、
简单、万物、生长、泥土、
眼睛、相当、、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
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小英因(为)()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2、新(调)()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
3、教导(处)()正在(处)()理这个问题。
()的掌声。
()地鞠躬。
自卑得()。
()的眼泪。
()地注视。
感动得()。
()的故事。
()地坐下。
演讲得()。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例:她鞠了一躬。
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1、小英走上了讲台。
2、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3、他注视着年轻人。
小英在大家注视的目光中,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聚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1、“注视”的近义词是(),再写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或成语:
2、“聚然间”的近义词有:
3、你认为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些什么呢?
4、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赵州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桥之一,也是著名的古建筑精品。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我有幸亲身参观了赵州桥,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魅力,还汲取了许多文化知识。通过参观和学习,我对赵州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赵州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其独特的建筑结构。赵州桥是一座横跨洛阳河的石拱桥,主要由16个拱洞组成。这些拱洞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按照固定的形状和角度拼接而成。在参观时,我注意到每个拱洞都构造精湛,无一不是工匠精心雕塑而成。这种传统的建筑方式在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我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深感敬佩。
其次,赵州桥也是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桥上建有石碑,记载了赵州桥的建设历史,包括修建者、修建年代和工程规模等。我通过仔细阅读这些石碑,了解到赵州桥建于隋炀帝年间,历经了多次修复和重建。这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发展和演变。此外,桥边还有一座赵州桥博物馆,陈列了大量赵州桥的历史文物和相关资料。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赵州桥的重要地位和深厚的历史背景。
再次,赵州桥也是一部文学作品的载体。我了解到,赵州桥作为中国文化名字,曾经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诗人杜牧曾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赞美赵州桥:“青枫叶落拥城樯,秋叠石桥三十乡。”这些文学作品通过赞美赵州桥,抒发了作者对古建筑的赞叹之情,也丰富了赵州桥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我对赵州桥不仅有了更多的情感投入,也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
最后,赵州桥也给我留下了对环境保护的深刻反思。尽管赵州桥已经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但幸存至今的建筑仍然保存完好。这得归功于古人的精心建造和后人的精心修复。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古建筑正在遭受破坏和破产。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更加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
通过参观赵州桥,我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魅力,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赵州桥的独特建筑结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意义以及环境保护意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努力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好的传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想变成一棵树。烈日下,我伸出粗壮的枝桠和茂密的叶子遮住头顶,我会把树下的鲜花嫩草保护,不让它们晒伤。
我想变成一棵树。我不会像别的树那样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要做一棵会走路的树。当风雨来临,我会走到大家中间,为大家遮风挡雨。
我不想出人头地,只是想默默地为大家服务。我喜欢做一棵树,它永远那么惹人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交流和思维方式的表达工具。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真正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这使我对语文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提高阅读能力。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且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思。在课堂上,老师常常放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让我们阅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通过这样的活动,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三、培养写作意识。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开始培养了自己的写作意识。通过写作,我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写作过程中,我学会了规划文章的结构、布局段落和选择适当的词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互助,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培养了自己的写作兴趣。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培养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逐渐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学习古诗词、成语故事和古代文学作品,我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认识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语文,我学会了如何欣赏文化,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这使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自豪和自信。
五、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会按时完成语文作业,做好课文的预习和复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我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这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我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实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奋斗。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而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认为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首先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里,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教师就必须做好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工作。
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从《语文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起步作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带一种水果回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样,他们的
2023年三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