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科技活动方案(优秀14篇)

2024-06-216378

为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切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校连续举办第十届科技节,创设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感受创新的魅力,推动校园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xx。

(一)科普教育类。

1、假前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就科技创新方法做针对性培训、指导;

2、组织四、五年级部分同学参观科技馆、青少年水上运动体验中心。

(二)趣味活动类。

低学段——纸折飞机竞速赛。

中学段——纸船竞速赛。

高学段——花车竞速赛。

(三)科技竞赛类。

发明创造类——小发明、小创造指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新颖独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创造成果。

创意设计类——指学生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创意类设计应有详细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类——指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

科学幻想画类——指学生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要有科学合理性。参赛作品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限小学生参加。

科技辅导员类——科技辅导员板块包括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论文评选。

每位学生根据所在学段项目设计,自主选择至少一项参与创作及展评。

1、低学段——科幻画、环保小制作(主题)、小发明。

2、中学段——科幻画、科技小发明或创意设计、科技实践活动。

3、高学段——科幻画、科技小发明或创意设计、科技实践活动。

4、教师组——科技论文、科技创新(科学组老师至少每人选择一项,其余老师自愿参与)。

创设科技活动场景,提供活动机会,帮助同学们了解科学技术,激发同学们对科学技术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科技节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研究身边的科学问题,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3月29日--5月17日。

动脑动手,放飞梦想。

(一)准备宣传阶段(3月29日--4月22日)。

1.围绕本次科技活动,进行宣传动员(学校领导)。

2.各班在第十一周做好一期科普黑板报(政教处)。

3.科技节宣传资料下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班主任)。

(二)科技创作阶段(4月22日--5月13日)。

1.初一级部以班级为单位准备遥控小车进行赛道障碍控制比赛,每班至少2件。

2.初二级部电子报刊比赛活动。

3.初三级部起重机电路组装及定点投放、橡皮泥承重比赛,化学实验展示。

4.机器人社团组织的机器人足球赛。

5.科幻画评比(初一、初二级部每班选送3副作品)。

(三)科普进家阶段(4月22日--5月15日)。

1.与家长同读一本科普读物,各级部围绕“科学环保”主题选出读后感(初一级部每班两篇)。

2.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积累相关资料(照片、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等)(初二级部每班两篇)。

3.学校、家庭科技金点子。(自愿参加,累计加分)。

以上活动资料5月15日交活动中心,参与5月17日整体评价。

(四)科技展示阶段(5月17日)。

1.集中展示科技创新阶段成果,根据比赛规则累计成绩。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活动中心办公室兼任,由活动中心负责科技节活动的组织安排。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特成立小学科技社团,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一、社团的组织。

1、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后(3:30---4:10)。

2、成员:以五年级为主,每班5至8人。

3、地点:五年级办公室与五(1)班教室之间的空教室。

二、社团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

第三周:组织成立小学科技社团,学习社团活动章程。

第四周:种子发芽实验计划及观察记录。

第五周:蚯蚓的选择实验计划及观察记录。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做一个生态瓶并观察记录。

第八周:学习叶脉标本制作方法。

第九周:采集制作叶脉标本的叶子。

第十周:制作叶脉标本(原色)。

第十一周:制作叶脉标本(彩色)。

第十二周:科技创新项目(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一)。

第十三周:科技创新项目(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二)。

第十四周:学习叶的标本制作方法。

第十五周:采集、压制。

第十六周:上台纸、固定、贴标签。

第十七周:自制叶的标本展示、评比。

第十八周:读一本科普知识书籍或文章。

第十九周:写一篇读科普书或文章的心得。

第二十周:学做一件科技小作品。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技能方法。

携手科学,放飞理想。

:通过举办科技节,进一步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学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科技作品的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

4、整个科技节的系列活动要有序地开展和进行,各个活动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

:全校学生。

1、“三个一”科普活动。

即读一本科普书、看一个科普录像、出一期科普黑板报(评比)。

(一)纸飞机竞赛规则:

1、使用标准a4纸制作模型,参加比赛。纸张只能折叠,不能撕、胶粘、剪、订、悬挂重物。运动员在投掷模型时,不得跨线,否则成绩无效。

2、参赛选手自行制作纸飞机,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制成的纸飞机必须是典型的飞机造型,至少有双翼,是否符合典型飞机造型由裁判确定。

3、比赛按飞机从起飞到落地(飞机头部)的时间长短计算成绩。

4、每个参赛选手有3次飞行机会,以最好成绩计算。

(二)飞牌。

要求:每位参赛学生发3张扑克牌,学生先在牌上写上姓名、班级,然后听裁判口令在规定区域等候飞牌,每位选手有三次机会,以未超边线而距离远者胜出。

(三)纸桥承重竞赛规则:

用一张报纸做成各种形状来试验其承受力。承受力最大的形状与承受力最小的形状相比,其承受的`重力可以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那是因为结构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我们要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纸制桥梁,使其有尽可能大的承受力。每位选手有三次机会,以最好成绩计算。

制作材料(现场提供)。

报纸1张、剪刀1把、双面胶一卷、尺子一把、小刀一把、塑料垫板1块(保护桌面用)、试验用重物(矿泉水或钩码)。

活动要求。

1、在草稿纸上画出纸制桥梁的内部结构草图(草图不计分,但必须要画)。

2、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出本小组设计的桥梁模型,具体要求如下:

(1)只能用提供的报纸进行制作,不可以加纸,不可以填加其他物质。

(2)粘连纸时,只能用所提供的一卷双面胶,不可以用其他物质来代替。

(3)制作的桥梁模型的外形必须为:350mm(长)×100mm(宽),两端开通不封闭。中间,用剩余的纸张制作各种结构的填充物放置其中,做成简单的桥梁模型。

3、纸桥制作完毕后,应向老师举手示意,上交纸桥模型、记录制作时间。注意举手示意后,就不得再进行制作,因而举手示意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完成制作。

重物的方法来试验各个纸桥的最大承受力。重物用钩码(大小不定),每次加一个,停留3秒钟后加第二个重物,依次加重,直到桥梁模型倒塌,记录倒塌前一次桥梁模型的承重数据。

成绩评比。

按承重数据大小依次排名,承重数据大的为第一名。如遇承重数据相同,再考虑制作时间,如制作时间少的名次靠前。

(四)智力七巧板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1.个人赛(智力七巧板创意组合)以试卷形式比赛,试卷由组委会统一命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满分100分。

2.试卷分为三大题:按题设计、观察创造和主题创意。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自由发挥想象力,把拼出来的答案画在试卷上。

3.评委根据创意和完成质量打分,按参赛学生的15%、35%、50%设一、二、三等奖。

(五)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参赛材料规格。

1、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在赛前独立完成装配、调试及放飞。为提高飞行成绩,在不改变模型飞机的几何尺寸和橡筋长度的前提下,参赛学生可以对模型进行任意创新改造。可以在机身上加配重物来调节橡筋飞机,可以在机翼上加固翼缘。(主机翼不得改变)。

2、比赛前评委应对模型进行检查,做好标记。选手比赛顺序按秩序册进行,不得更改。三次点名不到场作弃权处理。

3、如果比赛场地风速过大,(场地有测定风速的标准)选手根椐自己的情况可要求评委暂停比赛,也可继续比赛。

4、竞赛放飞时在指定区域进行可以助跑或跳跃,以模型飞机出手开始记时到模型飞机着陆为止。比赛采以留

2023年科技活动方案(优秀14篇)

为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切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校连续举办第十届科技节,创设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感受创新的魅力,推动校园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xx。(一)科普教育类。1、假前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就科技创新方法做针对性培训、指导;2、组织四、五年级部分同学参观科技馆、青少年水上运动体验中心。(二)趣味活动类。低学段——纸折飞机竞速赛。中学段——纸船竞速赛。高学段——花车竞速赛。(三)科技竞赛类。发明创造类——小发明、小创造指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新颖独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创造成果。创意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