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各数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3篇)

2024-06-223432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学习比10更大的数,教材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等。从学生的学来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

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

1、以旧引新,引出课题;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3、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4、系统练习,巩固提高;

5、总结评价,领悟体验。

第一环节:以旧引新,引出课题。

我创设师生做手势数数,复习旧知: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从而引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一开始,我便展示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呢?”

“过马路,我们一定要走人行道。这位老师一共带了几个小朋友过马路?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约有多少人?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什么的人?让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一直数到19人,再添上1人是多少人?接着数人行道共有多少个白色格子?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3第三环节:动手实践学新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因此,在以下的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数小棒来感悟新的知识。

(一)数的组成和读法。

在数的组成和读法的教学中,摆小棒是主角。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首先,我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知道1捆就是1个十,10个一是1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1,因为有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如此类推,数到19时,我觉得19到20是教学上重要转接点,于是我提出了问题:再添1根是多少呢?大家认真地数一数、想一想。数到20时,再把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2捆是2个十,就是20。这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会读各数。

接着是“做一做”:

1、让学生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

2、读一读,读出小朋友衣服上的数。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11-20的手指游戏”作为练习。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举起十个手指,另外一个小朋友举起几个手指,合起来就是十几。

4设计这个手指游戏不仅使学生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使用方便,对课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辅导很有帮助。小棒不可能随身带,小手指可长在我们身上。我们可以在课间、饭后、午睡前都可以玩,学生在校在家都可以玩,而且他们不会觉得是负担,反而会乐在其中。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每个小朋友都动起手来,具体形象,很符合一年级学生好玩的性格特点。

(二)数的顺序和大小。

首先,我会让学生把直尺上0-20的数读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然后,向学生提问:

(1)11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

(2)19的相邻数是()、()。

(3)13和17比,谁大?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那几个?接着就是学生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这是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系统练习,巩固提升。

在一节数学课中让学生动笔练习是很必要的,在这里我设计了几道既有针对性又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做。

1、“我会填”:数的顺序、大小练习。

2、“我会数”:数出动物的数量,并把10个圈起来。

3、“小画家”:按1-20顺序把点连起来,看是什么图样!

4、“猜一猜”:数的组成练习。

13、14、16、17、18、19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出来举卡片,其他学生马上读出卡片上的数,说出它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让学生再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第五环节:总结评价,领悟体验。

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互相谈谈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有什么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附:板书设计: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通过在看尺子提问题时,生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这是说课的开篇语,要向听众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前后联系,说清这一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在学会或掌握什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节内容对以后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说课中,说教法和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上好一堂课,因此经常要用到多种方法。说课者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设计符合新课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学方法,还要说出本课所采用的教具。我认为教法和学法在这只是概括说明,具体还应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

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我认为在说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说课中,我认为要给自己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

说课不仅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如: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而且教学理论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但切忌空洞,理论支撑要有力,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2、说课要有层次感。

简到难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满足。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总之,说课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

2023年各数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3篇)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学习比10更大的数,教材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二)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