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名句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汇总
《出师表》教学设计
推荐度: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推荐度:
鲁迅《呐喊》赏析
推荐度:
蒹葭赏析
推荐度: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岑参可称当时写边塞诗的第一人。他的这类新鲜而具有异国情调的诗歌在开元、天宝年间曾风光了一阵,甚至形成了一个流派。他写出的“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①,轮台城北旄头落②。
羽书昨夜过渠黎③,单于已在金山西④。
戍楼西望烟尘黑⑤,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⑥,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⑦。
虏塞兵气连云屯⑧,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⑨,沙口石冻马蹄脱⑩。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①角:军中的号角。
②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昂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
③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尉犁县。
④单(chán)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
⑤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戍:驻防,防守。
⑥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凭证。
⑦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⑧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兵气:战斗的气氛。
⑨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⑩沙口:位置不详。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勤王:勤劳王事,为国效力。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
最新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名句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汇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