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遵义心得体会(实用8篇)
遵义红军长征纪念馆是一座展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的重要场所,其中最为重要的展览无疑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具有的坚定红色意识和为人民奋斗的精神。以下,我将通过对遵义红军的心得体会,带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感受红军的豪情壮志。
首先,遵义红军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遵义会议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走向正确道路的关键一步。在遵义红军长征过程中,党内曾经存在巨大的分歧,遵义会议解决了这个问题,并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核心。我被毛泽东在会上所说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一个为了革命牺牲了的人,要使他的牺牲有百倍的价值。”这句话展现了红军对革命的无比执着和为理想奋斗的决心。红军的这种坚定红色意识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令我感受到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和追求。
其次,遵义红军的艰辛历程使我感动不已。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一大壮举,为了追求胜利和人民的幸福,红军经历了艰苦的长征路程。他们面临着饥饿、疾病、敌人的追击,甚至是同志的牺牲。然而,红军通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行动,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艰苦的长征历程使我深刻明白,一个伟大的事业不是轻易可以取得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再者,遵义红军的无私奉献令我备受感动。在长征路上,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紧密无间,红军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怀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遵义会议上,红军领袖们更是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口号,要求红军要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遵义红军的团结合作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在遵义会议上,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共同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红军以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自我批评和整风,最终达成共识。红军之所以能够在长征中胜利前行,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度的团结合作精神。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摧残。
参观遵义红军长征纪念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辛和坚韧,以及他们为人民奋斗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遵义红军的心得体会,时刻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我们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共创美好未来。让我们像遵义红军一样,始终不渝地奋斗下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市直机关_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来到了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短短几天感触颇深。这次活动让我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体会了在当时峥嵘岁月下,领袖人物运筹帷幄的风范,革命圣地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上的震撼。
遵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整个城市虽不摩登现代,但干净整洁,洋溢着一种传统古老的气息。遵义是“转折之城、会议之都”。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旧址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简陋、狭小,但就是在这简陋、狭小的房间里,中国革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此书写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壮丽诗篇。
灰色的关墙算不上高大,关门正中上书“娄山关”三字也绝无想象中的气势。但当我立于关口,俯瞰众山,才体会到毛泽东笔下“雄关漫道”的真意。黔北的山,海拔不高,但险峻异常,错落有致的绝壁间,蜿蜒盘旋着一条国道,穿关口而过,链接川黔两省,古人有诗写到“大楼高压万峰巅,鸟道才容一线穿”可谓切实。看到这样的地形,也读懂该地的易守难攻,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就在80多年前,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曾两次攻克娄山关,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鉴证了中央红军的涅磐重生,鉴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易守难攻,但我英勇的红军在娄山关攻摧枯拉朽、守固若金汤,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这让我懂得只要坚定信仰,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和困难。
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土城,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解说员向我们介绍了四渡赤水的整个过程,让我们见识到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工农红军的英勇无敌。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站在多媒体沙盘之上,看着红色箭头所勾画出的壮丽往事“来回穿插,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剑指昆明,虚晃一枪,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段耳熟能详长征史,用实践证明了遵义会议决议的正确,你可以把临危受命、力揽狂澜、扭转乾坤等等词汇都用在毛泽东身上,正如陈列馆里的背景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所唱的,毛主席有足够的理由接受这样的歌颂。但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用兵真如神”依靠的是什么,是什么带领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认为正是“事实求是”精神。1956年,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败仗,长征时候打土城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毛泽东一生打过四次败仗,其中两次发生在被他自认为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期间。没有丝毫的掩饰,败仗就是败仗,没有这种对大小战斗实事求是,几近严苛的总结与分析,哪有整个战役用兵如神的神来之笔。苟坝会议旧址外,走在那条著名的真理小道上,对于“实事求是”的理解愈发深刻,当年红军指战员正是以这种精神作为指导,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熔炼出最顽强不息最灿烂夺目的生命力。
短暂而又充实的教育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回望,我们党不仅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从容与豪迈,更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与苦难。一部艰辛的奋斗史,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伟大实践。而今,党中央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两个百年梦想近在咫尺。越是在这关键时候,“实事求是”就显得愈发重要。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一定要把遵义会议精神带回去,带到工作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作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要求,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好共产党人新的长征路!
遵义红色之旅,使党旗的红色更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让我更加懂得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昨天,遵义是一座丰碑,历沧桑,数风流,名垂青史;今天,遵义是一艘航船,达长江,通大海,乘风破浪;明天,遵义是一幅画卷,美山川,绘绵绣,再创辉煌。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转折。会议在党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被誉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伟大转折”。遵义红色心得体会是对此次会议的总结和思考,下面将从团结一心、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加强党的建设、培养革命干部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一段:团结一心。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团结会议,会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核心。会议的胜利表明了党的高度纪律性和组织性,显示出党内团结执行的决心和能力。这次会议使党内的各种不健康倾向得到纠正,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体制,使党内团结一心,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后来,党的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密切联系群众。
遵义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必须以人民民主专政为中心,依靠工农联盟”。这一政治路线使党更加密切地联系到最广大的群众中,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在这次红军长征中,毛泽东提出并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却是幸运的,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取得胜利。”这一观点至今仍然对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白只有与群众紧密联系,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第三段:坚持实事求是。
遵义会议中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以‘左’的错误路线领导的结果是会失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坚持。”为了纠正“左”的倾向,毛泽东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实事求是的思想
红色遵义心得体会(实用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