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要点通用
1、地理的空间定位
2、等值线的判读与图表分析
3、圈层物质运动规律
4、气候的形成因子分析
5、区位因素分析
6、光照图判读与时间计算
7、世界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8、中国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1、水循环: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
雨
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 高中数学,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 高三,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1 2 下一页 尾页
背诵不能替代做题
地理的学习有一个特点:必须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
黄明建议精力充足的学生每天地理课前最好一下,当然这个要求对许多时间根本就不够用的学生来说有些奢侈,那至少在有地理课的当天,要把学习内容一遍,把课后习题做一遍,发现有不会的地方,当天寻求
同学
或者的帮助。黄明老师说,做到他建议的几点,就会发现高中地理学习其实也能轻松过关,并且地理知识对将来生产、
生活
有很大的作用。岩溶湖的形成过程
1、岩溶地区,地表上长草并有沙碎石覆盖,草和沙碎石底下是很厚的一层碳酸盐类地层。
2、岩溶-碳酸盐类地层很容易受水的溶蚀,无论来自地表渗透下来的水,还是地下水,迂到此类地层都会起着溶蚀作用。
3、岩层经溶蚀后成空洞,溶蚀愈来愈严重,空洞相应就愈来愈大,大到一定程度,因承受不了地上植被与泥沙碎石的压力时,便发生溶洞崩塌。
4、崩塌后的溶洞,逐渐的积水、储水,从而形成岩溶湖。
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经汇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
岩溶湖泊排列无一定方向,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可呈长条形。岩溶湖一般面积不大,水深也较浅。我国岩溶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的黔、桂和滇等省(区)。
例如贵州省咸宁的草海,它原
2023年高考地理要点通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