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散文集 故乡的小路的散文(精选10篇)
十五岁那年,我带着一个少女的梦和对未来的憧憬走出了故乡的小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县城读高中,从此我便和这个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的三年里,小路上经常留下我和妈妈的身影,扁担在妈妈的肩上颤悠,沉沉地压在我的心上。每当我坐在客车里车子缓缓地远走,看着妈妈孤单渐渐消失的身影,我的'鼻子总是酸酸的,眼泪在眼里打转,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好好报答父母。
三年匆匆过去,我的梦想破灭了,三年生活在我心中留下的是我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前途一片渺茫,我好像走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上找不到方向,这段经历至今我仍不堪回味。故乡的小路上留下了我多少迷茫,无奈和悲伤,在这条小路上我多少次跌倒又多少次爬起。
故乡虽亲,可那里不是我的未来,凭着自己的努力,我在县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满意的工作,那种感觉真是欣喜若狂,我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十九岁那年我遇到了x,这之后的八年内,故乡的小路上常常是我和x的身影,留在小路上的有失意彷徨也有爱情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就在这条小路上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至现在的九年中,故乡的小路上又多了一串串笑声,那是我们的儿子在小路上奔跑雀跃,这条路上留下更多的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
路还是那条路,山还是那座山,小路已变成公路而后又变成了水泥路,山上的小树已变成了参天大树,故乡的亲人消失了许多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可我已从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三十五岁的母亲,一个妻子,但永远不变的是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为那里有亲人对我的牵挂和呼唤,有我童年的回忆,有许多我难忘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故乡的小路载着我的梦想和希望伴着我走过这漫漫人生之路。
我的故乡刘家湾,是一幅定格了的水墨画。蔽日的浓荫里,六十余户人家,高高低低的房子,围绕着小山岗,形成了一个半圆,像一只弯弯的牛角,因此叫刘家湾。因为故乡面临波光粼粼的湖泊,祖上便在弯字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湾字。
就这样一条小路,却凝聚着故乡人许多顾盼许多希望许多悲欢离合。姑娘们从这条路上嫁出去了,媳妇们从这条路上娶进来了,学子们从这条路上走向外面的世界,小伙子们从这条路上闯荡去了......于是,小路既是相送子女打拼未来的寄托,更是牵肠挂肚盼望归来的希冀。每到旁晚,尤其是逢时过节,村头的老枫树下,总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小孩以及父亲、母亲的惊喜和惆怅......
走在这条小路上,有时觉得很窄很窄,而有时又感到很宽很宽,可以看着庄稼由青变黄、河水由枯到盈,可以看到东边像金字塔一样的冷冷山那是故乡的标志,出远门回来,看到冷冷山,家就不远了。冷冷山的背后,群山隐隐,烟锁雾罩,曾经给过我无限神秘的遐想。北边是大洼口,相传,那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的鞭痕。西边是越走越高的山岗。南面呢,就是三面环水、云蒸霞蔚的浮山了。
小路,始终是弯弯扭扭的,像在行走。青青的远山,也在跟着,我们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那形状都是一样的,村庄也在行走,走大了姑娘小伙子,走老了叔伯大婶,今天东家盖了新房,明天西家添了宝宝,腊月一过,村里总会多几个少妇,少了几个大了的姑娘。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失意,抑或是疑惑,人长大了为什么就要走呢?而且走得义无返顾,我真佩服那些姑娘们!而那些小伙子,不知怎的,娶了媳妇就疏远了我们,疏远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有的很快就另立门户了。
村庄就这样不断地变化着,房子在变,人的心事也在变,有时变得很陌生,仿佛是被小路牵着,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先,无论是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还是叔叔婶婶们,都是那样亲近,一边和别人说着话,一边搂着我们,毫不隐讳自己说话的内容,很透明,给我们以知根知底的感觉。可渐渐地,就像隔了一堵花玻璃墙,模糊了,跟小时候捉迷藏一样,靠猜。是我的心情复杂了,还是他们看我们长大了,开始回避?有时,还真的有些失落感。
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长大了,有的留在村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圈;有的走了,沿着小路,落户别的乡村和遥远的城市。我也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终于,我就要离开故乡了,当我踏上小路,才感到故乡的难舍,眼睛模糊了,不敢回头看,我想,那些伙伴们临走时的心情,大概也是这样吧。我这一走就是三十余年,其间,每次回到故乡,总有曾经的音容笑貌、慈祥的脸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总有曾经总是泪痕满面、灰头土脸的小姑娘、小男孩,漂亮了,英俊了......而小路呢,还是那样曲曲弯弯的。
然而,多年之后,当我再次回到故乡,却总也找不到那条逶迤于村旁、田野的小路了。我站在直达村口的乡村公路上,一遍遍地辨认着,草塘呢,我无数次光着屁股,以各种姿势凫水的草塘呢;那终年流水哗哗的丘缺呢,坐在青石板上,让清澈的溪水冲击着我们赤脚的丘缺又在哪呢......消失了,故乡的那条小路消失了。每当在外思念故乡时,跳进思绪的,首先是那条小路。小路像系在灵魂深处的一条带子,长长的,无论走到哪里,都紧紧的系着,从没有松开过,就像母亲的背带......
今天,故乡终于将那条带子收藏起来了,以公路的速度进一步缩短了与我们这些游子的距离。
啊,故乡,总是那样慈祥......
学堂离家两三里路,雨雪后的小路泥泞不堪,贫穷的家庭连一双布鞋都难以找到,更别说水靴这样的“奢侈品”了,一到冬天,脚上都冻成了一个个冻疮,走在冰冷的小路上,脚板完全失去了知觉,摔跤是难以避免的了。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放下一切事务,给自己和大一点的孩子脚上绑上几匝草绳防滑,背上背着小一些的孩子,几个人相互牵绊着上学去,走在曲折的小路上,像一条藤上的瓜果在风雨中挣扎。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弯曲的脊梁和浓浓的汗味。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到亲戚家串门了。串门不仅可以弄到好吃的,对于常年封闭在一个地方的孩子来讲,对不同世界的向往之心是极为热切的,所以父亲或母亲串门时决定带上哪个孩子,那个孩子的幸福一定是无与伦比的,而被留在家的孩子那份沮丧就不用说了。记得有次父亲带大哥去姑姑家串门,把我丢在了家里,我哭哭啼啼要去撵路,母亲劝说了几句我没有听从,屁股被她打了几巴掌,后来父亲还是决定带上我一起去。我高兴着去追赶大哥,不小心滚到了一块稻田里,全身都湿透了,在早春的天气里冷得直哆嗦。父亲立即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把我包裹住,为了怕我生病,他背起我走得很快,在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父亲身上却汗水涔涔。到了姑姑家里,姑姑把表哥的新衣给我换上,表哥心疼他的新衣,哭闹着不干,还挨了姑姑一顿打。那一夜,大家围着火盆聊天,给我烤衣服,温情洋溢在四周,一直到后半夜话都说不完。
母亲回娘家的路很远,先是爬山经过一颗大黄葛树,再下山沿着一条狭长的山沟走很久,来到一条河边跨过河上的几道石墩,还要走过一座拦水坝才能到达娘家。每次母亲回娘家,外公外婆和年幼的舅舅都要走很远来迎接。外公外婆过世早,舅舅成了孤儿,后被大外婆主持过继给了另一家人。那家人对舅舅不是很好,为了协调关系,母亲和父亲为此在这条路上往返了无数次,每次脚板都走痛了,母亲的眼泪流成了小河。接回舅舅的那天正赶上河上发大水,母亲背着我脚下一滑,差点把我倒进河里,母亲受了惊吓的心很长时间才平静下来。后来她回家对父亲说起这事,父亲说,娃儿要是掉进河里淹死了,你也不用回来了,我也来那河里陪你们。母亲一辈子都在庆幸那个悲剧没有发生。
大外婆很想到我家来看看,但年老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在母亲的吩咐下,父亲用凉椅绑了一个滑竿,请了一个力气很大的邻居帮忙,第一天父亲和那人扛着滑竿去往大外婆家,第二天从大清早到傍晚才把大外婆抬到我家。大外婆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临走时她感动地说:“你们对我这么孝顺,就当我亲生闺女一样啊!”由于路途遥远,大外婆此生只到过我家一次,据她说,这是她此生离开家最远的一次。
高中毕业那年,我拿着
小路散文集 故乡的小路的散文(精选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