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 以内加法教案(精选13篇)
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
1.使学生经历练习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假发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在浇花。
提问:一共有5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3 2”)一共是5人。3和2合成5,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 ”,并读算式。
指名学生结合图意,说说“3 2=5”表示什么意思。
回顾整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一共有5人的?
小结:算3 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 2=5。
1.依次出示“试一试”中的二副图,请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题意:左边来了1个女孩,右边来了2个男孩,现在3人一起在玩秋千。
2.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成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 2=3。
3.变换角度看图意:右边来了2个男孩,左边来了1个女孩,秋千上现在有3人在一起玩。从中引出2和1合成3,也就是2 1=3。
4.回顾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分与合的知识角度说到加法,也可以从加法角度回到分与合的知识】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
2、在让学生经历发现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形成“凑十”的思想,并使之清晰。
3、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1、猜数列式。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星星眨巴着眼睛对大家笑呢!赶紧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小星星?(9颗)。
师:有几颗小星星挺害羞的,躲在里面不敢出来呢!你猜,这里面躲着几颗呀?生猜。
师:看来,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那到底躲着几颗呢?看好喽!(揭开纸片)生:5颗。
师:猜准的小朋友好开心呵!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几颗小星星,该怎么列式呢?生:9 5。
1、师:9 5怎么算呢?先请小朋友静静地想一想。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我是一个一个数上去的。
(2):我是这样想的:从5里面拿一个给9,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师操作小星星,演示这种算法。
(3):从9开始接着往上数5个,就是14。
(4):5加5等于10,9减5等于4,10加4等于14。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有喜欢数的,也有喜欢算的。
2、分析理解方法。
(1)方法。
1、3都是数的;方法。
2、4都要凑十。(2)凑十的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先拆数再凑十。
不同点:拆的数不同,可以拆小数,也可以拆大数。
4、体会算法出示:射击分数表。
(1)小猪得了几分?请用凑十法算一算。(2)汇报两种算法。
(3)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其它小动物得了几分?(4)反馈交流:重点汇报凑十法的.计算过程。(5)得第一名的是()分。
1、《课堂乐园》p49第2题。
9 5=14反思:
在学习这一课时前,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学生的基础很有可能会参差不齐。所以备课考虑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基础,他们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什么,想要怎么学等。只有充分地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出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们。希望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至少获得一种解法,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算法,然后进一步深入领会凑十法。然而,课堂中孩子们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所料,在让孩子们汇报多种不同的算法时,竟然就只有凑十法一种方法,原先所预设的概不出现。问孩子们,有的说家长教的,有的在幼儿园时已学过。既然孩子们这么直奔主题,我就顺其自然,所以课中也不再引出其他算法。
一直以为不断重复着低段教学,对孩子的学习基础了解颇深。而这一回却给了我重重一锤,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得老老实实地从课前起步,在课中调整并向课后深化,不断地了解促使与孩子们走得更近,使课堂更为孩子们喜爱。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 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 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感受思维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1:我参加赛跑。
生2:我参加拍球。
生3:我参加扔沙包。
生4:我参加跳绳。
生:……。
师:我们统计一下每个项目有多少同学参加,请举手,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填写课件)。
赛跑:11人跳绳:8人拍球:4人扔沙包:7人。
(根据现场报名情况,不能列出20以内的典型进位加法算式,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适时调整了人数)。
生欣然应允。人数调整为:
赛跑:9人跳绳:8人拍球:6人扔沙包:7人。
二、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师:根据大家报名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说。
生1: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3:拍球的再添上几个人就跟跳绳的一样多了?
生4:赛跑的原有9个人,跑着跑着有2个人摔倒了,还有多少人?
生:……。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好。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好吗?“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多少人?”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生:9 6。
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
生:6 9。
师:怎样算出9 6=?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算一算,也可以摆小棒算算。算完
2023年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 以内加法教案(精选1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