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实用10篇)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这一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学会轻身外之物,才能强心灵之轻而永得愉悦,终生无悔,于政于事业是一种莫大的得益。也把那些对身外之物看的很重,而怕失去怕得不到的人称之为“鄙夫”,即被鄙视之人,小人也。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与事君也与哉”,可以重用呢?最后的结论是不可能应重用。
这种“鄙夫”对得到利益或权利非常看重,怕失去;对未得到的利益或权利,怕得不到。在这种心态下,“鄙夫”“无所不至”,就会不择手段地想得到未得到的,千方百计地维护既得的。在这种“不择手段”与“千方百计”中,其围绕的中心是“自己”,并不是“他人”;是“局部”而非“大局”。你说这样的人能够“与事君也与哉”?能够于政于事业有莫大的帮助吗?当然是不可能。“鄙夫”做事,即使有利于政于事业,也是自己先得益得大益。他决不会无故耗费心血地去换来自己的小益,更不可能白忙乎而自己一无所得。
当然,同这样的`“鄙夫”共事相交,就得多留几个心眼,要谨慎。我们虽不应存害他之心,去阻挡他,但也得防范一下这种“鄙夫”的“无所不至”。也许你的见解不同于他,他就会与你不利。
如今社会,这样的人更是比皆是,政界如此,商界如此,甚至于艺术界也在有这样的人出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更有甚者是好多少年朋友,也因利益问题成为“鄙夫”,呜呼!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今天我喜欢这一句话,感觉孔子说的很有道理,对自己也有帮助,而且还可以在平常通过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并加以反省。
在这句话中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个字耻,这个字的意思是羞愧,惭愧,指有缺点但是未能尽责而感到羞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给我的第一感受和懂得的道理是:不要把决心下在嘴皮子上,而是要付出真实的行动,就像孔子说的,说的多而做得少的人,君子认为这是很耻辱的。我也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这也让我反省了以前每次考完试后在作文里下的决心,可最后碌碌无为一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来临了,可这次结果又让人失落,于是再一次下定决心期末要考好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下次用实力来证明自己。这样一系列的话相信大家都见过、读过也听过,但是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承诺的很好,结果啪啪打脸,这些也都是我之前的老路,也用自嘲的一种方式来告诫大家要靠行动去证明自己,而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也许当你努力去想奋斗时,会被某些人翻出以前的旧历史来打击你,给你泼凉水,但是请一定不要气馁,因为通往成功的路没有哪一条很通畅,都要经历磨难,只有经过风雨才能有阳光出现,而且努力分解开来拼成的是成功二字,也让我们知道努力背后是成功,决心背后要靠行动,我们一定要少说多做就如孔子所说,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论语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本思想智慧书,它是修德立身之学,是做人处事的经典。这部2400多年前的著作所讲的每一个道理和智慧,给与我们每一个忠告和提醒,仿佛就是针对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得到提升。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让我们知行合一。
南怀瑾先生说,论语这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入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缺乏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立了基础,阅读论语这本国学经典,也就是我们在和先圣先贤在对话,让我们的生命层次不断的提升,天人合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天不断的反省自己,改掉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以天的角度看问题,包容万物,保罗万象。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效率,做得对远比做的快重要的多,读论语,开启自身的智慧,信因果,重内观,大格局,不断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让正向的能量不断加强,让缺点和不足不断的减弱变弱甚至消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界是分阶层和位置的,认清自己的阶层和位置很重要,在不同的阶层和位置遵循不同的责权利运行规则。
每天所思、所坚持不懈的遵循论语中的三基点:愿每天可以清晰感受到精进,每天所思,坚持不懈的杜绝坏习惯,愿生命可清晰的感受到境界的上升。
读论语是国学入门的基础,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能最终开启智慧印记,让自己优秀成长,敬业工作,生活幸福。努力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在此之中,最重要的是讲道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怨而友其人"对呀!人没有了道义,还会有朋友吗?孔子最看中精神价值。他说:"见利思义"把"义"放在"利"上,把精神放在物欲之上。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把对道的追求,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他以救世为己任,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人能弘道",为了行道,他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甚至不惜"杀身以成仁"。
人不但要讲道义还要讲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爱人",这是"仁"的重要内涵之一.他认为一个人的爱心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年少时在家中救应该爱父母兄弟;长大了进入社会要爱他人,"仁"的最高境界则是爱广大人民"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
读论语有感(实用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