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建设感悟(优质8篇)
村建是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多年来,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村建工作,深深感悟到了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复兴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了解农村基层情况。
在开始参与村建工作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地基层情况,寻找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很多村庄缺少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也有很多缺乏人才、新兴企业和资金,而业已发展起来的村庄,又存在着规模小、管理不到位、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分析,我们逐渐明确了村庄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具体解决的方案。
第三段:引进外部资源和资金。
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打破思维定势,引入外部资源和资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社会组织协作等手段,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优质品种、品牌项目等,提高村庄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进而提升了农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
第四段: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
产业链的完整性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村建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注重挖掘区域内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开发新型农业模式,创新现代种养技术,实现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的资源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五段:加强组织管理和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是实现村建成效的关键。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组织和指导参与村建工作的村民,增强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推动村民自治和村庄治理的不断完善。
结语:
村建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事业,只有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探索,在不断总结和创新中,才能让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要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响应中共十八大“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我们台州学院思政部组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时间小分队,深入新昌县澄潭镇棠村进行调研。我们此次活动的宗旨是在棠村走村入户,梳理村庄历史,挖掘文化亮点,访谈“文化名人”。组织“纳凉村晚”,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情况。考察千年古刹及其文化影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帮助棠村提升其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
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六天,在这短短的六天时间里,我们实践队跑遍棠村所有的小巷胡同。访谈了一些棠村的历史文化名人。并且还对棠村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就针对三个方面:棠村的村庄历史,棠村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情况,棠村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确确实实收获了很多。位于棠村中间位置的舒氏台门,里面住着一位棠村有名的老教师舒老师。舒老师现已经八十三高龄,但仍是一副不老容颜。舒老师告诉我们棠村位于三江之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棠村自古以来也是相对建设得较好的一个村庄。舒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家族史,一阵浓浓的书香气息。原本的舒家并不富裕,他们如今的成就都是寒窗苦读的成果。舒老师是家里的老大,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在舒老师的带来下,家里人都通过读书走了出去。舒家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同时也映衬了整个棠村对与教育文化的重视。事实证明,这是对了,现在有四十多个棠村学子正就对于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
说过了舒氏台门,还有棠村最大的吕氏台门。它们都是棠村的历史文化产物。吕氏台门现在的主人吕雪汀,1956年开始做棠村的书记,当时吕老先生才26岁。采访中,老爷爷不仅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进村的历史,还向我们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后,棠村的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详细、具体、真实,将棠村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是,吕氏家族历史悠久的发家史。浓浓的酒文化,贯穿着吕氏家族的兴盛衰弱。吕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祖先名叫吕朝清。真的可以说:一座吕家台门,半部棠村史!
在我们暑期社会的第二天,我们在上午举办了一场村民座谈会。我清楚的记得一个叫吕小堂的老爷爷。他在座谈会结束后特意把我叫出去,给了我们许多建议。老爷爷这种建言献策的积极性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吕爷爷指出当下棠村存在着许多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问题。比如许多在广场上放着的休闲器材已经年久失修,反映出了村干部的工作没有到位。还有现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三年前还会来的戏班子,到现在已经不再来了。村民们的休闲方式除了在一起打麻将、跳跳广场舞,好像就没有再别的。这种现在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想矛盾。严重的讲,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村庄就很难更好地发展,这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也是不利的。吕爷爷再离开前,依旧时时念叨着希望棠村的村干部们能想想办法,先天的条件不足,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加以弥补。老人家对于村庄的发展如此揪心,真希望相关部门能尽早找到解决良方。
我们实践队一共在棠村住了六天,每天六点整,我们都会在村口广播放的国歌声中醒来。这六天对于棠村映像蛮深的就是每到下午,棠村就会停水,直到傍晚时分,才会断断续续的有水供应而且据我们所知,这个水是没有经过处理的,是直接从村里的水库中输送到棠村的每家每户的。新农村的建设,我觉得棠村的这一点是需要尽快去改善的。针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方面,我们还特意采访了棠村的水果种植户和有名的梁亚红阿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也摆脱了单一的生产模式。产业经济也开始多样化。梁亚红阿姨就是新农村建设中个体户中的佼佼者。几个年头磨一剑,通过自己的努力,梁阿姨在农村经济建设的新潮中率先走向小康生活。总体的来说,棠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新的村委会大楼也造起来了。村民的经济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再是单一的务农,村民们也慢慢地开始走向别的产业链。
我认为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是互利的。对于棠村,我们这六天的走访还有第六天晚上的纳凉晚会给棠村村民带去了文化的新的血液。对于棠村农村文化的改善和村民们文化观念的改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对于我们,深入基层的体验是我们人生阅历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真的由衷地希望,棠村的明天会更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庄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环节,而村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走向繁荣富裕。
第二段:亲身参与村建的体验。
去年夏天,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加入了某村的村建项目。在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我们配合村民们对村庄的规划进行了改造。我们一起进行了河道清理、道路硬化、亮化照明等项目。在村民和我们的努力下,这个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人们的
最新农村建设感悟(优质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