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改写(通用21篇)
范进中了举人十分高兴,拜访了张乡绅后。又有刘老爷、苏老爷、贾老爷来……不断的收到老爷给来的礼物。
胡屠户看着这么多礼物不禁笑笑说:“如今我的女儿不用在受苦了,我也不用杀猪了。我的女婿是个天上的文曲星我的一辈子有依靠了。”
范进回答:“岳父大人的教导,小婿铭记在心还望岳父大人多多教导小婿”
胡屠夫高兴和范进回到家,胡屠夫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也来祝贺道:“恭喜老爷高中,老爷能否帮我些事……”
胡屠户大骂道:“你这个该砍头的东西,早上向你借几个钱你都不肯,此刻来求老爷了,你这个败子……”
范进连忙劝解:“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事你就直说把,只要我能帮忙。”胡屠夫说:你这狗东西,人家如今要拜访别的老爷。还有时间管你的屁事吗?!范进不停的劝说胡屠夫。胡屠夫才肯罢休。
突然,有人在外大叫,那人是来报信的。只见他慌慌张张的跑来说:“不好啦,不好啦,出大事啦!”
胡屠夫和范进立马出去看看,只见报信的人气喘喘的。胡屠夫问:“什么事不好了?”
报信的说:“朝廷发布公告,科举废除了,所有人的名分都取消了。”
范进听了立即晕倒,晕倒了大半个时辰。只听见胡屠夫说:“我还以为中了个天上的“文曲星”原先只是个扫把星,给我们家带来不幸,真是家门不幸”
范进听到了这些话,想着此刻我什么都没有了,活在这个世上又有什么用?不如一死了之好了,可是家里还有高龄老母,还有妻儿叫我如何是好?醒来后胡屠夫一向骂着范进,范进羞愧不已想找条缝钻进去。
张乡绅来了,这次摆高了架子进去。看到范进,范进慌忙说道:“张乡绅,今日来寒舍有何指教?”只见张乡绅看了看他说:“有何指教?!当然是收回我那银两。如今科举废除了,送你的银两不就有去无回,本想靠你来帮我。此刻你自我都帮不了自我”
范进应付完张乡绅又应付老爷,如今他什么也没有了……。
人物:范进(五十岁左右) 张乡绅随从(一名)。
范母(老太婆) 报录人(两名)。
范妻胡氏(四十多岁) 胡屠户。
众乡邻(三姑六叔) 张乡绅。
背景:草棚内(布)。
道具:书(一本) 破桌破椅各一张。
几块猪肉几吊钱 喜报一张(上写“范进高中第七名”)。
托盘一个 烂衣一件。
钥匙(超大型) 银元宝一锭(超大型)。
鸡一只(模型) 鸡蛋一只(超大型)。
酒瓶两个。
服装:范进的长衫一套。
范母、范妻、女乡邻三姑的裙装3套。
胡屠户、男乡邻六叔、随从(短打三套)。
张乡绅(长袍一套)。
报录人(衙门服两套)。
音乐:广东音乐《得胜令》。
(范母坐在舞台右边的破椅上,时而缝衣服、时而看儿子几眼然后摇头)。
范进:(拿起鸡,边走边叹气)想不到我堂堂一秀才,如今沦落到做鸡贩,只是,该如何叫卖呢,书上可没有教呀!买鸡否?买凤否?……(从左边入)。
范妻:(气呼呼地从右边出)哼,三姑六叔,你们别狗眼看人低。他日我老公高中举人,我妻凭夫贵的时候,看你们这些邻居怎么个死法……哎,只可惜我那老公范进不中用,从二十岁开始应考,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又不会挣钱,就要“饿死老婆熏臭屋”了,哎,可怜我,真是一朵鲜花插进牛粪里……婆婆,三姑六叔都不肯借米给我家了,说我们上几回借的还没还呢!
(范母听了,边补烂衣服边叹气摇头,范妻则抹桌子)。
范母范妻:啊,我的心又喜,我的心又安,儿子(老公)高中我从此母(妻)凭子(夫)贵啰。
(两人帮报录人贴上喜报)。
三姑:(一手拿红巾,一手拿鸡蛋从右边上)哎呀呀,三姑我竟然看漏了眼,范进那个穷鬼书生尖嘴猴腮的,居然中了举人,刚才她那老婆向我借米,我还嘲笑她。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现在去拍拍马屁还来得及。哎,老太太,恭喜高中呀,小小意思,不成敬意……(放下蛋就抢着抹桌)。
(六叔拉着范进从左入)。
范进:哎呀,高邻,你不要开玩笑啦,我还要去卖鸡。
六叔:我没骗你,现在满大街的人都知道,范老爷你高中啦,我特意带了酒菜来贺您呢!还卖什么鸡?(一手把鸡掼在地上)。
范进:(进入茅棚,抬头望见喜报)范进高中第七名。范进高中第七名?
(两手一拍,大笑一声)“哈哈,好,我中了!(往后跌在地上,昏了)。
众人围上来,高叫:范老爷(儿子,老公)。
范进:突然睁开双眼,双手排开众人)好!我中了!(站起来拍手,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我中啦。(向后边跑去)。
(随即传来跌落水的巨响)。
众人看着报录人:举人(儿子、老公)疯了,如何是好?!
众人:胡屠户,他岳丈,胡老爷经常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他连屁都不敢放半个。
胡屠户:(手拿几块猪肉、几串钱从左边入)我,胡屠户,杀猪的,家有一子一女,女儿长得像我,样儿不错的,就是黑了点,到了三十还没人要,不知那个范进是瞎了眼了,还是什么的,居然要了她做老婆。十几年来跟着那个癞蛤蟆范进,喝西北风。熬到现在终于出头了,做举人夫人了,我现在来贺他,顺便看看有什么油水可捞。
众人一见:胡老爹(亲家老爷、爹)您来得正好,范老爷高兴得疯了,您快打醒他吧。
胡屠户:使不得使不得,他现在可是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打了他我可是要下地狱的。
范妻:爹,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了女儿下半生幸福,你不打也得打呀。
胡屠户:罢了罢了,为了女儿,更为了我自己,打就打吧,拿酒来(仰头喝了两大碗酒,卷起衣袖)(向舞台右边走去)。
范进:(披头散发,从右边入,撞上胡屠户)我中啦,发达啦,做官啦……。
胡屠户:(一手抓范的衣服一手扬起,欲打,停在半空,最后狠下心打了下去)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
范进:(跌晕在地上)。
众人:老爷(儿子、老公)!(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涂油)。
范进:我怎么坐在这里?这半天,我昏昏沉沉的,如发梦一般。
众人:老爷,不是发梦,恭喜高中了。
范进:是了,我清清楚楚记得中的是第七名。
(众人扶范进起来,帮他绾头发,抹面,整理衣服。)。
胡屠户:贤婿老爷,刚才这样打你,是你老太太叫我的,你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们小的计较……(对众人)我早就说了,我的这个贤婿,才学文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的张老爷、周老爷,也比不上我的贤婿。
众人附和着大笑。
(场内传出)报——,张老爷拜访新中的范老爷。
范进、张乡绅:(互行礼)范兄,恭喜高中。
张老爷,久仰久仰。
张乡绅:范兄,你我同出一房师,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弟却也无以为敬,仅送上东门大街上的豪宅一座,白银五两,望范兄笑纳(随从手拿钥匙、元宝亮给众人看)。
众人:(聚焦礼物)哗,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官还未做,就有人送房送钱啦(作流口水状)。
范进:(猛抓礼物又作为难状)不敢收,不敢收。
乡绅:范兄,你我是至亲骨肉一般,就不要再推迟了,事不宜迟,不如,现在就马上搬过去吧。
胡屠户:(赶紧帮范进整好衣服)(众人跟着帮忙)……。
随从:老爷回府!
报录人在前开路,范进乡绅摆起架子踱起官步,众人在后从左边入。
(《得胜令》的音乐响起,众人绕场一周,向观众行礼,幕下)。
(一)知识教学点。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二)能力训练点。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渗透点 。
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范进喜极而疯的戏剧性结局。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二)整体感知 。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一幅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导入课文。
2.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3.自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4.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梗概。
5.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课文中写得比较精彩的地方,试作简要分析。
(2)课文中这些精彩之处都是围绕哪个中心情节展开的?
(1)中举前后,范进产生了那些变化?(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对人态度等方面来谈)。
中举前。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中举后。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集上。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 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2)作者设计范进“喜极而疯”的用意何在?
(四)总结、扩展。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
(五)拓展阅读。
神医袁体庵。
子孺言: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文章的主题和写法。
(一)明确目标。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
(二)整体感知。
本课时以讽刺艺术的欣赏为重点,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实也贯穿这一内容,范进与孔乙己比较、精彩片断阅读求粗不求细,大致轮廓出现后让学生自己揣摩。
(三)教学过程。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 。
第12段,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2.请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胡屠户: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他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乡 邻: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四)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1.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
示例1 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 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挑掉一茎之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两个指头使严监生与葛朗台一样,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五)布置作业 。
1.比较《范进中举》与《变色龙》的讽刺艺术。
2.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了解,并把它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话说范进送别张乡绅,站在门口,忽听马蹄声由远至近。张乡绅的轿子还未坐稳,三匹骏马已到跟前。原来是那三个报录员,三人下马喊道:“哪个是范进?”张乡绅从轿子里出来,没等范进开口就抢着说:“你们是什么人?见了范进大老爷竟然敢呼其名字,范老爷的名字难道也是你们叫的?”“见了范老爷还不赶快下跪!”
三个骑马人但见张乡绅头戴乌纱金带皂靴,知是朝廷官员。便道:“老爷有所不知道,这个范进不曾中举,中举是另外一位青年人,跟其同名同姓。刚才一时着急,错认了范老爷。我们要收回报贴。”
范进听的目瞪口呆,连忙跪在张乡绅面前连连说:“张大人明察啊?”张乡绅指着范进说:“你这斯是有了名的废物。就是中相公时宗师见你可怜,才将举人与你,如今你倒真的想做起范老爷来了。”“再有本大人的贵房和贺银统统归还于我,那是贺范老爷的。不是贺你这个奴才的。”
就在这时,胡屠户揣着范进给的两锭银子,笑眯眯地走出里屋。听说自己的女婿未中,唯恐范进向自己讨回银子,便悄悄的溜走了。
范进听的张乡绅大人要回银两和房子,犹如梦境一般,连忙进屋取出张乡绅刚刚送的那些银两。张乡绅的管家一盘点,少了两锭。范进问妻子,妻子答曰:“你不是刚刚送于我爹爹两锭吗?”范进急出门外,早已不见胡屠户丈人的影子,便回禀张乡绅大人说:“那两锭银子我已经用了,请张大人宽恕几日,凑齐了银两一并送还府上。”
张乡绅生怕范进夜长梦多,让管家在此等候,自己乘轿子带上银两回府去了。
再说张乡绅和三个报录人走了以后,范进愁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心想自己这几年为上京赶考,早已近倾家荡产地步,家境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正在发傻。呼啦啦来了一大拨子乡邻。
人越来越多,把个范进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是他们都听说这个范进没有中举,是来讨要他们送于他的东西的。范进一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连忙给众乡邻跪饶,让乡邻们等待些时候再来索取东西。那拨子人根本不肯罢休,几个急性子上去就给了范进几拳头,范进倒在地上只是求饶。
突然,范进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哈哈大笑起来。并且口中大喊:“我中举啦!我中举啦!”一边说一边狂笑,一边在大街上乱跑。人们都知道,范进发疯了。
从此,在小镇子的大街上,经常见到一个披头散发的人,一个手脸脏脏酗酗的人嘴里反复着一句话:“我中了,我中举啦!”一群小孩子跟在他的后面,学着他的样子,拍着手叫喊:“我中了,我中举啦!……”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述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
明确:科举制度。
3、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透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介绍作家作品: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个性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
没有一个主干,但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有关课文资料相关的情节。
范进的宗师周进长期未能进学,之后他做生意的朋友为他捐了一个秀才的资格,他才能考上举人,最后考上了进士。
他个性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褴褛的老范进,他就个性关照。周进看范进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说些什么。又看了几遍后,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所以在别的卷还没有看,就给范进填了第一名,范进因此中了秀才,并嘱他参加乡试。课文中说“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就是指这些资料。
范进中举后不久,他的母亲喜极而逝。范进为自己所谓“功名”着想,为了做官,便隐秘不报。又在张静斋的唆使下去高要县汤知县处打秋风,最终成了一个贪婪的人。
三、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1、梳理情节。
请浏览课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概括出其资料。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状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2、复述故事。
要求学生透过自我复述、同桌间相互复述的方式,将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出来。
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思考:
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课堂小结:
课文比较描述范进中举前后,个性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
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仅对着科举制度而。
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五、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习题二。
第二课时。
一、归纳变化,探究成因,认识生活:
1、归纳变化。
再读课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指导学生分小组完成。
带给角度如: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典型:胡屠户、邻人。
(4)本人态度。
明确:丈人胡屠户态度可用“前倨后恭”四个字概括。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日范家断粮,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境地,没有一位乡邻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心帮忙(拿来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寻范进,细心照顾范进)。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一向有失亲近);中举后竭力巴结、拉拢他。
2、这些种种变化,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生活?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有钱有势者的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的冷漠无情。
板书设计:
范
进
中
举中举前中举后。
生活状况。
家境。
贫寒每日小菜饭。
乡试无盘缠。
卖鸡换米煮粥。
大为。
改观众乡邻送粮送酒奔走效力胡屠户殷勤送礼张乡绅登门拜访百般拉拢。
社会地位地位卑微现世宝尖嘴猴腮癞虾蟆不三不四地位。
陡高才学高天上星宿品貌好贤婿老爷。
行为表现忍气吞声。
卑怯畏缩喜极而疯圆滑世故装模作样。
二、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是怎样描述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明确: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述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情绪。“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
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情绪。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述,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
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述,写尽范进的疯态。
2、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决定)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
范进中举改写(通用2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