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如你演讲稿(优秀17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谈谈“闪亮的名字”这个话题。众生皆平,可什么样的名字才称得上“闪亮”?我想,不过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不断磨练突破自己,幻化出了羽翼,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便可称得上“闪亮”。
前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创造历史,成为电子计时器时代首位闯进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他用实力向世界反驳了“亚洲人不适合跑步”这一存在百年的刻板印象,向世界证明了亚洲人也有跑步的潜能!最终,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斩获世界第六。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祝,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十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自己,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的骄傲,亦是亚洲的荣耀!
自这一战前,苏炳添就不断通过磨练,给自己的名字点起微光。如今,他的名字闪烁辉煌,闪耀在我们心中,闪耀在亚洲之上,闪耀在世界前列!这一切都是他长久淬炼获得的果实。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应该自己的名字点起微光,待花开之时,方可赢得自我,我们也能羡煞旁人。
回望这位田径名将的过去,我们会发现,这位“亚洲飞人”其实并没有跑步的天分和优势。在田径圈,公认的黄金身高在1.85米左右,而苏炳添只有1。72米。早在中学时,老师曾带他去市体校,但教练认为他“身高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所以并不看好他。然而,苏炳添日复一日,认真、专注,做好每一次训练,打破了当年教练的那番预判,屡次代表国家站在百米跑的赛场上。他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勤能补拙,事在人为”这句话。如今我们听到苏炳添的名字,会激动地喊出“苏神”这一别号。但可别忘了,这位“神”的诞生,是一个饱含艰辛、经年累月的故事。
相信大家了解完苏炳添,定会被他的光芒所感染。记住,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要屈服于天命,只有尽了自己的全力去尝试、去努力、去突破,才能发现——原来我自己也超棒!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说完苏炳添,我也不得不提一人——刘长春。或许你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他确确实实是我国奥运第一人。1932年,他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在海上颠簸20余日,代表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奥运跑道上。不过因为水土不服,刘长春没能发挥出他最好的成绩,最终错过决赛,但他的意义却是非凡的。那年刘长春“单刀赴会”,为中国体育事业开启了新篇章。他的出现,带领着中国人逐渐进入体育界的舞台,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崛起,看到中国人永远奋勇拼搏的精神!89年了,中华崛起,换了人间,无论逆境顺境,无论阴晴骤雨,中国人始终在奔跑!
若说刘长春的名字是在中国上空发光着的星星,那么苏炳添的名字便是环绕着他的星云,他们共同在长空中闪耀着,闪亮了中国大地,闪亮了世界人对中国的看法!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通过长期的努力,开发出自己的潜能,突破自己的极限,给自己的名字增添光彩,成为新一代中国人的骄傲!请相信自己,勤奋的我们,闪亮的名字,将来有你,有我!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三10孙瑾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平凡,让青春因奉献而更闪亮》!
曾经,我以为最宽广的,是蓝天,因为它一碧万顷无边无际;曾经,我以为最高大的,是山峰,因为它巍然矗立不可动摇;曾经,我以为最深邃的,是大海,因为它恣肆引人遐思。后来,我才明白,世间最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最高大的,是心灵的崇高;最深邃的,是无私的奉献。
我就是一名窗口工作者,今年年初,我光荣的走上了这个岗位,那一刻,我知道我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崇高,那一刻,我知道我选择了为民,选择了奉献。
9个月的时光飞逝而过,从当初的稚嫩羞涩,到现在的从容成熟。我越来越懂得了“为民服务、办事公正、为人廉洁”。这,是每一个机关干部的行为准则;我也越来越明白“爱岗敬业,不畏辛劳,踏实奉献”。这,是每一个财政人心中的铮铮誓言。
我的青春因为爱岗和奉献而意义非凡,我的人生因为践行誓言而丰富多彩。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无数个奋斗的身影,无数个感动的画面。
忘不了,窗口出现蛮不讲理的人,他们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无理取闹,但是无论何时,同事们都将委屈吞进肚子,始终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用真诚踏实的服务默默的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忘不了,繁忙的时候同事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甚至是上厕所这样最正常的生理需求都被大家忽略了。
忘不了,有无数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有人趴在办公桌前,审核资料,学习知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与疲劳,他们全身心的扑在了工作上,无私忘我的奉献着。
忘不了的画面太多太多,我们每个人都立足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心中永不褪色的诺言。还记得,就在上个月,我们迎来了今年最忙碌的时期。根据省厅的统一安排,窗口于8月1日起开始集中核发会计证。接到通知后,我们暗自的在心底许下承诺,一定要让考生尽快拿到会计证,一定要为创建一流服务窗口全力以赴。为此,窗口主动将办结时限从10天压缩为5天。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证书及时发放到了考生手中,没有任何的差错,没有任何的违规,只有赞扬和肯定。然而,你知道吗?414个证书,饱含了414份艰辛,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加班到深夜。你知道吗?在那个炎热的盛夏,我们几乎天天眼里都布满了血丝。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努力,却没有一个人有任何的怨言,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没有什么比让群众满意更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比为民服务更有意义。
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窗口平凡的我们,也许每天都在处理那些琐碎和繁杂,也许每天都要面对重复和单调,但俗话说的好,“滴水可见太阳”,立足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兢兢业业,哪怕是一颗螺丝钉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只要真心为民服务,哪怕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终究会点亮整个夜空。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情的岁月会花白了我们的鬓角,残酷的时间会压弯了我们的脊背,但是无论岁月怎样无情、时间如何残酷,也永远无法压断我们爱岗敬业的脊梁,压不倒我们无私奉献的斗志!同志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青春的主题,行动起来吧,从这一刻开始,就让我们立足在平凡的岗位上,勇往直前,努力奋斗。我相信,我们的青春一定会因奉献而更闪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日光如歌,有多少余音依旧绕梁不绝;清风如诗,又有多少佳句依旧萦绕耳畔,浮云如画,又有多少墨迹依旧浮现眼前。在这样一个温暖而明媚的季节里,我们将迎来第22届校园艺术节。有位艺术家曾经说过,艺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与美好。或许是一篇隽永的诗章,或许是一段倩丽的舞蹈,当这些被我们无意中细细地珍存,艺术已悄无声息地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艺术可以增强人的涵养,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美化人的生活,同样可以挖掘人的潜力。自古以来,艺术教育就很被重视,如汉朝的学校教育就以“六经”为基本内容,到了唐宋时期,大抵是稍有名气的文人墨客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诗仙李白常常抚琴高歌、下棋吟诗、饮酒挥毫、舞剑作画,那是怎样的一种潇洒飘逸,流传千古,令人敬仰而又向往。而现如今,文化艺术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艺术作为一种要素已深深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艺术修养,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今年专门到上海各大中小学演讲,谈艺术与科学的重要关系以推进艺术教育。而举办文化艺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使我们的素质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制造中,全面展示出我们的青春风采。
艺术像是柔软的花,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灵魂最深的地方,净化那些早已沉淀在生命中的尘埃。于是,我们坐看日光倾城,在那片燃烧的炽热中,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生活令我们向往,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昂扬;于是,我们坐看云卷云舒,在那片飘逸的安然中,我们领悟如何认知自我,找回自我,发掘自我,超越自我,走向那片光辉绚烂的成功。
现在的我们,拥有最璀璨的年华,最明亮的青春。那是如云如月的白洁无瑕,那是如风如雾的变幻莫测,那是如焰如火炽热磅礴。在这样的一段年华里,让我们走进那个瑰丽而又美好的艺术世界,让我们的青春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青春富于创造,让我们的青春毫不犹豫地粲然绽放,流泻出铺天盖地的激情与梦想。
或许,多少年后,我们会看到,我们的那段青春花开成海,留下馥郁满城。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个名扬四海的老人,生于北京,逝于长沙,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一生奉献给了祖国。
他是榜样,是标杆,是我心中最闪亮的名字,那我们到底要向他学什么呢?
第一,学习心怀天下的伟大理想。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这是袁老年轻的时候,做过的一个梦,他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禾苗下面乘凉。为此,他奉献了整个人生,90岁的高龄还在田地里研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理想并不是漫无目的去空想,而是要通过努力去当做阶梯,去攀登,永不放弃,这样理想才会实现,理想才会有意义。
同学们,你知道袁隆平因为研究出杂交水稻后获得了怎样的奖项吗?“共和国勋章”。但袁隆平并没有骄傲,他说过“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那么第二,学习忘我无私的人生境界。尽管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一件三十五元的衬衫,他居然穿了十几年,在日常生活中,他深知劳动的不容易,所以从来不浪费粮食。同样,我们学习并不是追求考到第一后所得到的表扬与奖赏,而更多的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去计较自己付出多少,也不要计较自己获得多少,而是要看看我们在这件事里获得什么。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袁隆平,一位乐观的老人,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该用什么语言去称赞他。他不是离开,而是把种子带向了远方,让我们记住这个闪亮的名字——袁隆平。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闪亮的名字》。
她,沉着冷静,起跳、腾空、入水,一气呵成,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她,就是全红婵。全红婵年仅十四岁便凭借其高超技艺一举夺冠,又因淳朴的个性——爱玩“王者”“吃鸡”、爱吃辣条而火爆全网。全红婵,可以说是在东京奥运会后,一跃成为“闪亮的名字”。
可是,同学们,这“闪亮的名字”真的这么容易得到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在这“闪亮的名字”背后,离不开她自身的坚韧。全红婵每天训练六七个小时,一天四百多跳(包括两三百次陆上跳和一百多次入水跳)就连她的教练陈华明都说:“我们这里的训练条件是最差的,在其他小队员都忍不住偷懒时,全红婵总是会默默加练。”而“能吃苦”也成了教练们对全红婵最多的评价。或许,全红婵的成名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可她为之付出的努力,却是不容我们质疑的。有人说——“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只是百炼成钢”。我想,她身上蕴含着一种韧性,一种“疾风知劲草”的韧性,一次次的艰苦训练打磨着她,使她更加坚韧,最终“百炼成钢”。
但是,我们再仔细想想,决定全红婵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刻苦训练吗?
不,肯定不是。
最后,同学们,我想告诉大家,“闪亮的名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深厚的内涵。或许,你会说,网络上有很多一夜爆火的网红,可你要知道他们不过都是一刹那的火花,光芒转瞬即逝。比如说,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徐勤根,因内容低俗、流量变现而微博被封,他本人也因此被点名批评。所以说,“闪亮的名字”,它不仅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真挚的爱与简单的心,还需要不忘初心的毅力。
同学们,这个世界虽然有很多是是非非,有人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是只要我们心中保持一份刻苦、一份信念、一颗初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闪亮的名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三(9)班吉芳漫。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演讲之前,我想先请问各位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在导弹方面最新的研发吗?猜猜看?没错,它就是东风巡航导弹。那大家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者吗?是的,邓稼先这个闪亮的名字刻在我们心中。
首先,劳烦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名字。你可能会问了,唉,我用笔写下自己的名字,那邓稼先用什么写下自己的名字?——接受挑战。60年代的中国国弊民穷,从事研究事业的邓稼先孤立无援,谁都知道在那时制造出原子弹近乎是天方夜谭。然而邓稼先说:“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从此我们知道,写下名字,应勇临未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第二步,点亮自己的名字。如何点亮?迎难而上。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遇到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你会用多久?30分钟?一个小时?甚至有可能直接放弃。而邓稼先与他的团队计算原子弹核心值时,我们不知道到底用了多久,只知道共计算了九次,用完了近一吨的纸。并不是推崇为解一道难题而废寝忘食,而是希望大家明晰,点亮名字,需要我们遇到困难永不退缩,不打退堂鼓,去乘风破浪。
那么如果我做好了前两步,我的名字是否就会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了?答案是no。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结合起来,生命的光辉才不会只为个人而绚烂。作为少年,我们也许无法做出像邓稼先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的军事奠基,但我们可以为社会做一些小事,努力学习,争当先锋;了解传统,宣传文化;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贡献自己的力量,说来难,也说来易,关键在于你心中是否有那一团烈火,永不熄灭。闪耀的名字,不在自救,而在渡人。
没有哪一粒种子生来芳香,没有谁的名字生来就自带光芒。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恒星才会到达自己的鼎盛期,望我们一起,接受挑战,迎难而上,贡献力量,挺起胸说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心底铭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在脚下行出千山万水都不惧的勇敢,奔赴点亮自己名字的那团火。
我坚信,在未来,各位的名字都会化作一颗粲然的流星,长存于浩瀚无际的宇宙。当我们抬头仰望苍穹之时,那一颗颗敢与月亮争辉的星星,都将是我们的名字。
谢谢大家!
初三(7)班韩予遥。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创造一项项硕果,在历史上留下闪亮的名字。闪亮的名字熠熠生辉,照亮一代代青年人的双瞳,折射出无限憧憬,指引着我们前行。而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主题就是——闪亮的名字。
在世纪的长河中,有着一位响彻世界的闪亮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华罗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他的一句话:“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而正是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辛勤付出的汗水,让这位天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让我内心深受触动,也让我沉下心来思考良久,这闪亮名字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可贵的精神品质,吸引一代代青年人前赴后继地参与到攀登科研高峰的行列中,“越重山跨峻岭”。
深思许久,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他在学习上最突出的便是“啃”的精神。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他的一些趣闻。在童年时代,华罗庚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而常被同伴们戏称“罗呆子”。青年时有幸得到王维克校长赏识,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他无比珍惜,在学校、家庭完成繁重的事务之后,也不忘学习数学,常常钻研到夜深人静。在抗战时期,昆明被日军轰炸的情况下,我们的华先生在防空洞里仍镇定地与其他专家讨论数学,差点被日军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可见华老先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正是这锲而不舍的“啃”,华罗庚把自己的学识不断充盈,正是这坚持不懈的“啃”,才能将1%的天才与99%的汗水完美结合起来,取得非凡的成功。
闪亮的名字之所以“闪亮”,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清晰的烙印,在于敢于发声,在于能让别人认识到自己。华罗庚19岁那年,在一本《学艺》的杂志上,发现了苏家驹教授撰写的文章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在对方已是大名鼎鼎的教授,而自己只是一个学校会计的情况下,华罗庚在王校长的指导下写了一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文章并寄给上海《科学》杂志,表达了自己的质疑。正是这次发声,使他有机会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探究更高层次的数学科研领域。同学们,你们在发现了老师教学上的问题后也会大胆质疑吗?我希望答案是:会。从来不要因实事求是会得罪别人而不敢发声,相反的,大家更愿意有人能指出自己的错误。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这面镜子要光滑,要愿意去照射出他人的影子,而不是畏惧于权威或人云亦云。所以说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习的阶梯上踏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而我们学习的目的又何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36年华罗庚去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2年后他毅然回到日本铁蹄下灾难深重的祖国,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科研建设奋斗一生。他没有沉浸于国外优越的环境及待遇,而是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在祖国的史册中,加深这个闪亮的名字。
华罗庚或许不会在意他的名字是如何的熠熠生辉。而就在他的名字中,我却看到了一位双眸尽是坚定,伏案静默验算的青年,看到了一位万众瞩目中,有着苍老面容却无法遮盖他谈及数学时如孩童般的渴望与欣喜的老者,看到了令人满怀激情、鼓舞人心、令人无法抑制内心兴奋的三个字——“华罗庚”!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的格言鼓舞着一代代青年人,这闪亮的名字时刻提醒着我们,学习之勤奋,学习之敢于质疑,学习之不忘根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初三(9)班袁伊然。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名字,也许并不广为人知,但在我看来,在这万丈红尘中,他的名字是最闪亮的。他虽桀骜不驯,待人粗犷,但正是如此,成就了他的名声与功勋。他虽是辽东总兵,却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身为武将,浴血沙场。他的文学造诣也不可小觑,“谈关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就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李如松。
作为李成梁的长子,他的名声与功绩丝毫不逊于他的父亲。在他的一生中,参加过万历三大征中的两大征,一是宁夏战役,二是抗倭援朝战争,万历二十年,宁夏发生叛乱,李如松临危受命,被任为总兵官前去平叛。起初,明军吃了败仗,但李如松毫不气馁,经几天仔细观察宁夏地形后,李如松发现叛军城池十分坚固,如果硬攻则会损失惨重,但城池地势很低,附近正好有河流,于是李如松下令掘开黄河,水攻宁夏城,不久后,叛军投降,宁夏叛乱全部平息。由此可见,在身处逆境时,我们应像李如松那样沉着冷静的应对,理性分析,最后化险为夷。
“攘外必先安内”,既然已经安内就该攘外了。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抗倭援朝战争,次年,明军向平壤发起攻。上百门佛郎机猛轰平壤城头,日军伤亡惨重,但日军负偶顽抗,坚守城池,双方陷入白热状态。
临近午时,明军在激战后,占领城北制高点,李如松当机立断,下令先登城者赏银500两,随即身先士卒,率领军队攻城,李如松在前线督战时,其马毙于炮,李如松当即换马再战,他的果敢、镇静、临危不乱,使明军士气高涨,随着七星门被轰开,日军士气全无。在收复平壤后,日军溃逃400余里。明军大举南下,直指王京汉城,李如松凭此一战成名,威名远扬。李如松把握住机会,果断作出判断,最后大破敌军。在踌躇不定时,我们应看准机会,把握住,最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李如松率部下三千余
闪亮如你演讲稿(优秀1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