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咏柳的教案幼儿园(实用9篇)

2024-06-237307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全班齐读课题《咏柳》)。

(4)看一下图中的画,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 贺知章)。

二、了解作者。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月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升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其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三、理解诗题。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四、理解古诗。

学习1、2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丝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两句诗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学习3、4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

“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两句诗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分析文章。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五指导朗读。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谁春风。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夜深人静,当忙完一天的教学工作,静下心来,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丧失情趣。我想在三年级古诗教学中,应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

基于“中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想象,锻炼学生思维”这样的理念下,我将前几稿中设计的关于识字,关于成语的积累,关于对柳树的描述等于主题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的环节统统删除,而增加了大块的让学生想象的环节,使整个教学环节更为流畅,简洁,主题明确。

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利用手头的工具书,结合古诗的书下注释,自学古诗:由于本首古诗学生耳熟能详,而且诗的内容也较容易理解,所以,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3、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4、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二月的春风,像一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柳叶,它还会剪出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剪出了绚丽的花朵,有的说检出了哗啦啦的流水,有的说剪出了明媚的春光,在孩子的眼中,我看到了发现春天的欣喜。此时,我又追问,二月的春风除了像剪刀,你觉得它还想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个手持魔棒的仙女,她的手一挥,大地一片万紫千红;有的孩子说,春风像一个司令员,她一声令下,万物都得复苏;有的孩子说春风像妈妈的手,轻轻把我们拥进她的怀抱……孩子们童真,稚嫩的语言,也激发着我的灵感,师生的思想碰撞着,共鸣着,20xx年的春天尽管姗姗来迟,可是在孩子们热火朝天的描述中,我们又分明看到春天似乎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5、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带有配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

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6、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在区里展示的研讨课中,表现过于紧张,缺乏这个年龄段应有的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在本校和天津路小学上的效果完全不同,这说明孩子的阅读量,家庭教育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路漫漫

咏柳的教案幼儿园(实用9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全班齐读课题《咏柳》)。(4)看一下图中的画,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5)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贺知章)。二、了解作者。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月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升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其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