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日记(模板23篇)

2024-06-233091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说起七巧板,还真有一件趣事呢!

一天上午,我正坐在桌前读书,突然爸爸走了过来,说:“来,过来做道数学题!”只见爸爸拿来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一个类似桥的图形。

爸爸说:“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图形1是个三角形,它的左上底长5cm,和图2三角形一样大,它俩加起来是整个图形的1/2,图3和图5也是三角形,但比图1、图2小,它俩加起来等于图4小正方形,也等于图6平行四边形和图7三角形。也就是说,图3、4、5、6、7加起来也等于整个图形的1/2。”我奇怪了,只给了图1和图2的一条底长,连高都没有,这可怎么算呢?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难处,提醒道:“拼拼试试!”听爸爸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七巧板嘛!那图1、2的'底就是七巧板拼成后整个正方形的边长,它的面积就是:

5*5=25(cm)。

答:这座“桥”的面积是25cm。

哈!看似很难,其实也就是七巧板的问题嘛!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通过数学日记,教师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可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1.写心得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上。

2.写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难题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帮助解决。在上数学课时,对老师讲解的例题,总是听不明白,疑惑不解、又不敢发问,也可以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课余给予个别辅导等等。

3.写意见建议。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1.节约用水:放学回家,我看见妈妈正在院里洗菜,便走过去说:妈妈,你洗完菜把洗菜水给我留下,好吗?妈妈奇怪地问:你要洗菜水干什么?我笑嘻嘻地说:等会你就知道了。等妈妈洗完菜,我就把洗菜水端到院子浇花,浇了十几朵花,我想:要是每人一天节约1斤水,那全国人民1天就能节约十三亿斤水。

2.千米的认识:下星期我们就要学习千米的认识了,李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实际考查性的作业,就是测量一下一千米的实际长度,测量方法让我们自己选定。我用数路灯的方法,知道一千米的实际长度就是从二中门口的电线杆开始数起,从第一-根电线杆到第二十一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正好是一千米。原因呢,是两个电线杆之间是50米。可是,我们小组的温宇和邬冰是用步测的方法量出一千米的长度的,温宇走一千米,用一千步(每步一米),而邬冰却走了两千步,为什么同样走一千米的路程却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呢?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得出:因为温宁的个子高,每步一米,邬冰的个子矮,每步五十米,所以他走了两千步,只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步子的大小不同。

3.年月日:嘿!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月呀!我有一个姐姐叫年,还有一个妹妹名叫日。别看我们小,但我们的本领可大了。姐姐年,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妹妹呢?说今天有多少日就是它了。现在来说说我吧!我有一个响亮又好听的'名字,你们也知道了。我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我还有一个特殊月叫闰月。在2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那姐姐的闰年和我的2月是怎么出来的呢?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48分46秒,叫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有366天,叫做闰年,我国古代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1/4天。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对了,如果你忘了大月有哪几个月,你就背一下这个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看,我们三姐妹的作用不小吧!

数字,是个跟班儿,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没有数字呢?搭火车要看时刻表,买东西要看标价,到朋友家要看门牌号码。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世界里,数字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用数字的日子,恐怕很难有人可以活得很自在。数字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

5.10元钱能做什么。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钱己是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之一。我生活的海勃湾区10元钱是比较大的一个数目,也是比较小的数目。在一些大饭店里,10元钱不够买一盘炒菜,可在小卖部里,10元钱可以买许多小吃。如果只拿10元钱上街,你可以挑一件质量不好的裤子,可是要买一双皮鞋的话,10元钱是不够的。在高档的宾馆里,10元钱只够喝一瓶天使饮料,而在冷饮厂,10元钱能够买100根冰棍,贮存在冰箱里,可以吃几周。在坐出租车的时候,10元钱坐5个人,可以为您服务5公里。在花鸟市场中,普通的一束假花,只用八九元,可在大花店里,10元钱还不够买一支假花。而在海南区10元钱的作用就显得更大些,10元钱可以买2斤猪肉,可以吃一顿不错的午餐,还可以买一袋苹果。到了夜市上,可以吃各种各样的美味小吃:可以买40串羊肉串,或者吃3条烤鱼,还可以买5个烤熔子。你说10元钱的用处大不大!

一天,小明要去交电费,突然发现电力公司为了鼓励节约用电,修改了以前收费的方法,变成了: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这可把小明害苦了,要知道,他对数学一窍不通啊!没办法,她只好回家慢慢算了。小明家十月份用电共121千瓦时,该如何算呢?这时,小明的妹妹小红回来了。她看哥哥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怎么了……终于搞清楚事情了以后,小红决定帮帮这个“数学白痴”。她坐下来,耐心地为小明讲解:“我们家一个月用电超过了100千瓦时,121-100=21(千瓦时)21×0.6=12.6(元)超过的千瓦时要交12.6元,再算100×0.52=52(元),然后把五十二元加上十二点六元就等于六十四点六元了,多简单啊!你想到哪去了!”“喔,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小明恍然大悟。

最后,小明终于顺利地把电费给交了。当他看到有人在电力公司门口焦急地计算自己该交多少钱时,小明就热心地跑过去,指导他怎样算。小明愉快地想:教别人的感觉不懒啊!看来以后我得“改头换面”,重新学数学啦!

苏羽和我从操场回来往教室走,阿龙、阿来、阿康在楼梯间。

“嘿嘿,羽哥、风哥,待会儿数学测验拜托你们多多帮忙呀!要是考不好,我爸妈肯定会打我一顿的。”他们非常慌,说话非常诚恳。

我和苏羽眉头微皱,我笑了笑,没说话,苏羽说:“加这次第三次了,你们也不能老抱着我和小风啊,平时你们要多做题,多听讲,一周只有一次数学测验,剩下的六天你们就要多用心了。”

“是的,是的,你说得对,我们以后多注意。”他们连连答应:“你看这测验的事?”

“行吧,我写完了就给你们。小风,你呢?”

我笑道:“可以啊,阿康就交给我吧。”看着这几个难兄难弟,大家都是同学,关系又挺好,实在不忍心他们回家挨打。他们一般不会要我们帮忙,这次应该是他们爸妈很生气了。

试卷发下,从前往后一个个传。平时温和的老班变得格外严肃,眼神闪着寒光,时而站于讲台扫视全局,时而在走道来回监督,时而凑到我们耳边看解题过程。

测验对大家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我认为它就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刺激精彩,充满悬疑。我仿佛是一位置身于魔窟的`勇士,不断地披荆斩棘,横扫千军,而最后的得分就是宝藏。我先把卷子粗略看了一边,解题方法基本浮现脑海,感觉第一关一道道选择题全是虾兵蟹将,很轻松地就能拨云见日,无异于送分;第二关一道道填空题也尽在掌握,绝大多数是老班讲过的内容。时光一分一秒地流过,我细心计算,稿纸上的过程越来越多。一节课结束,“重头戏”解答题仅剩下最后两道——暴君与主宰。我目光凝重,调整呼吸,看清每一截数据和文字……克星降临,倒数第二题我竟然读不懂,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清楚它到底暗示什么。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座迷宫,根据最贴切的线索,眼前竟出现了三条路,而真相只有一个。我攥紧拳头,犹豫不决,感觉思路都很合理,心里却不踏实,只好先把前面的答案简单地写在纸上折好,等老师背对着我,转到阿康那儿去。有了它,阿康过90应该轻轻松松。

交卷后,我叫苏羽来走廊:“真没想到倒数第二题比最后一题还猛。”

苏羽皱着眉:“你看到了几条路?”

“三条,选了最有把握的那条。你呢?”

“四条。”

听后,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你估计对了。”

雨过天晴,轻淡温暖的阳光好久不见,难得出勤,想要消散笼罩着校园的薄雾,但烟雾却越来越浓。

一天,我在家玩的.时候,妈妈说:“你能做这一个题吗?我说:什么题啊呀?妈妈说121×12=?我算了算,怎么也算不出来。只好请教妈妈了,妈妈给我说:是这样算的,先把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位数多的做被乘数,位数少的做乘数,先用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每位数相乘,然后用乘数的十位数与被乘数的每位数相乘,注意(这次的得数要从十位数对齐开始算)最后两个得数相加,就可以算出来了,妈妈又说:其实多位数乘两位数很简单,只要你一位数乘多位数会做,然后你把数位对齐仔细一点就绝对没问题了。我试着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去做,结果一下子就算出来了,今天我真高兴,我学会了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以后遇见其他的我都会做了,今天真开心。

2.算三八二十四。

今天晚上,妈妈姐姐和我一起来算三八二十四。我们每人出一张牌,四张牌分别是9.7.8.4.过了一会儿,我就会用两种方法做了,一种是9-7=2,8-

数学日记(模板23篇)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